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单项选择题:
1.右图是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班超
2.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3.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
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
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4.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史实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B.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C.世界领先,无私奉献 D.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5.“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
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唐朝时期曾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两国的友好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物是
A.高僧玄奘 B.鉴真和尚
C.阿倍仲麻吕 D.马可·波罗
7.中外交往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
①张骞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9.唐朝时,我国与各国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其原因是
①中国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②中国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③唐朝统治者推行开明的对外政策④唐朝疆域比过去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袈裳合十忘生死,宏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一部有关唐代高僧的电视剧片尾主题曲,请你判断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曲是
A.玄奘西游天竺 B.鉴真东渡日本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二、非选择题
11.
材料解析。
材料一:玄奘从天竺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约1300多万字。唐太宗亲自为他写了《大唐之藏圣教序》。
材料二: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还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1)材料一中的天竺指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中国还与哪些国家有密切的往来?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唐朝和日本、天竺之间的交往史实有那些?
(3)唐朝文化曾是世界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联系唐朝的发展你想对今天的改革开放说点什么?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唐文化对它影响深远。
请回答:
(1)唐招提寺在今天哪一国家?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2)图二、图三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你能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之处吗?
(3)图二的“开元通宝”在日本曾大量出土,“和同开称”在中国境内也不断发现,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4)唐朝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你还能举一例吗?
13.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向西的路线反映了唐朝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概括其主要贡献。
(2)图中向东行的路线反映了唐朝哪位历史人物的事迹?这位历史人物死后,其弟子为他制作了坐像,至今仍供奉在寺中,被日本定为国宝。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3)B路线要经过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道路?此路是我国哪一朝代的哪一重要历史人物开辟的?
(4)分析上述三位著名的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说明我们要向他们学习什么?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A 6.B 7.C 8.B
9.A 10.B
11.(1)印度;日本或朝鲜等。
(2)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
(3)唐朝的文化之所以如此的繁荣,在于它吸收了外来的先进文化;我们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坚持对外开放,推动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12.(1)日本;鉴真。
(2)外形、图案、大小相似,都是圆形方孔钱。
(3)说明唐朝与日本经济贸易往来频繁。
(4)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茶道。
13.(1)玄奘。到天竺学习和求取佛经,回国后又和弟子们把大量的佛经译成汉文,为中国和印度半岛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
(2)鉴真。因为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日本人民的尊敬。
(3)丝绸之路;西汉的张骞。
(4)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