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学期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雪碧”是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 )
A.?先变蓝后变紫????????????B.?变红后颜色不在改变????????????C.?先变红色后变无色????????????D.?先变红后变紫
2.两瓶标签损毁的溶液分别是稀盐酸、稀硫酸,下列试剂中能够用来区分两种溶液的是. (?? )
A.?锌粒????????????????????????B.?氯化钡溶液????????????????????????C.?紫色石蕊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3.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氧气????????????????????????????????C.?氢气????????????????????????????????D.?二氧化硫
4.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是()
A.?CuO??????????????????????????????????B.?Ag??????????????????????????????????C.?BaCl2??????????????????????????????????D.?Mg(OH)2
5.下列物质中,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是()
A.?盐酸???????????????????????????????B.?氧化铜???????????????????????????????C.?三氧化硫???????????????????????????????D.?二氧化碳
6.向盛有一定成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
A.?MnO2中加入H2O2溶液
B.?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
C.?CuO中加人稀H2SO4
D.?BaCO3中加入稀HNO3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向氧化铜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B.?—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为银白色
C.?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D.?氢氧化镁加入到紫色的石蕊溶液中: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
8.下列曲线正确的是( ??)
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B.?向稀硝酸中加水
C.?双氧水分解
D.?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
二、填空题(共3题;共13分)
9.现有白纸、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溶液以及紫色石蕊试液.试设计出《“雨”落叶出红花开》的趣味实验: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________画上花,再蘸________画上叶,将百纸挂在上墙;再向纸上喷洒________即可看到“雨”落叶出红花开.实验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
10.请从A、B两题中任选一个作答。若两题均答,按A计分。
题号 A ???????? B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⑴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⑴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现象 ⑵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⑵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
11.烧水的铝壶中常结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用适量的稀盐酸可以除去它,Mg(OH)2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一段时间后会看到________现象,会导致铝壶损坏,原因是________(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6分)
12.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A、B两支试管中共同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________(填化学式)。D试管中无现象,为了探究通入二氧化碳后D试管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3)【提出猜想】猜想1:溶质是NaOH。
猜想2:溶质是NaOH和Na2CO3
猜想3:溶质是Na2CO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________ 猜想1不成立
②取D中少量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取滤液加入酚酞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2成立
(4)【反思与评价】I.小军评价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错误,理由是________。
若要验证猜想2成立,需将Ca(OH)2溶液换成________溶液。
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密封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用文字叙述)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做了如下实验: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试管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D、E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
丁同学的猜想:NaCl和Na2CO3。
【查阅资料】NaCl、CaCl2溶液均呈中性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理由是________。
(4)【设计实验】乙、丁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丁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稀盐酸 ________ 猜想正确
(5)【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认为________(填“乙”或“丁”)同学的实验结论错误,原因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雪碧中含有碳酸,显酸性,在加热时完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将少量“雪碧”滴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然后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是先变红后变紫,
故答案为:D。
根据碳酸能使石蕊试液由紫色变为红色,碳酸受热分解后石蕊又从红色变回紫色分析。
2.答案: B
解析:A、锌粒和稀盐酸、稀硫酸都能反应,放出氢气,不能区分,A不符合题意;
B、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不反应,氯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可以区分,B符合题意;
C、稀盐酸、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区分,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稀盐酸、稀硫酸都发生反应,无明显现象,不能区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根据检验硫酸根离子可以采用钡离子分析
3.答案: A
解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遇到盐酸会生成二氧化碳从而发出嘶嘶声。
故答案为:A。
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4.答案: B
解析:A、CuO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Ag和稀硫酸不反应,故B符合题意;
C、BaCl2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故C不符合题意;
D、Mg(OH)2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注意金属与酸反应金属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氢以前。
5.答案: B
解析:碱的化学性质:1、碱+酸→盐+水,2、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3、碱+盐→新盐+新碱,而氧化铜是金属氧化物,不能与碱反应,
故答案为:B
根据碱的化学性质及选项中各物质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产物进行分析判断。
6.答案: B
解析:A. MnO2中加入H2O2溶液,固体二氧化锰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题意;
B. 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 ,只锌能发生反应,铜不能反应,所以固体在反应时减少,直到锌反应结束保持不一定质量不变,符合题意;
C. CuO中加人稀H2SO4 固体会全部溶解,不符合题意;
D. BaCO3中加入稀HNO3 固体会全部溶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本题是图像的判断题,解答时要通过题目要求分析涉及到的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结合变化趋势先做出判断,如随着横坐标物质量的变化,纵坐标表示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增加或降低等,再确定图形中的起点、终点、转折点是否符合题意。
7.答案:A
解析:A、氧化铜加入足量盐酸中生成氯化铜和水,会观察到黑色固体减少至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A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红棕色固体逐渐变成黑色,B不符合题意;
C、铝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硫酸铝溶液是无色,所以现象是银白色固体表面附着紫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而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紫红色的铜,是结论,不是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镁难溶于水,向氢氧化镁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不变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A根据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解答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分析解答
C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氢氧化镁难溶于水解答
8.答案: D
解析: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铝和铁,都会产生氢气,当加入相同质量的金属时,铝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当加入金属足量时,盐酸全部参加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A不符合题意;
B、向稀硝酸中加水,溶液的pH会无限接近7而不大于7,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但是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加入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的速率大于不加二氧化锰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C不符合题意;
D、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加金属铝和铁,都会产生氢气,当加入相同质量的金属时,铝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当加入金属足量时,盐酸全部参加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同,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本题需要掌握金属与酸的反应先后顺序,不同金属和同种酸反应,活泼性强的金属优先进行。
二、填空题
9.答案: 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
解析:要想看到 “雨”落叶出红花开 的现象,要先在白纸上用玻璃棒蘸稀硫酸画花,再蘸氢氧化钠溶液画叶,然后喷洒紫色石蕊试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即可观察到雨落叶出红花开。
根据石蕊试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折性质分析。
10.答案:NaOH + HCl = NaCl + H2O;红;无;H2CO3 = H2O + CO2↑;红;紫
解析: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B: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受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题号
A
?????????B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⑴化学方程式是NaOH+HCl=NaCl+H2O
⑴化学方程式是H2CO3=H2O+CO2↑
实验现象
⑵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⑵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1.答案:Mg(OH)2+2HCl═Mg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泡产生;? 2Al+6HCl═2AlCl3+3H2↑
解析: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若盐酸的用量过多,一段时间后会看到有气泡产生现象会损坏铝壶,原因是: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
故答案为:Mg(OH)2+2HCl═MgCl2+2H2O,CaCO3+2HCl=CaCl2+H2O+CO2↑;有气泡产生;? 2Al+6HCl═2AlCl3+3H2↑。
本题主要考察酸的性质以及利用,需要掌握常见能与酸反应的物质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实验探究题
12.答案:(1)2NaOH+CuSO4═Na2SO4+Cu(OH)2↓;产生蓝色沉淀
(2)CaCO3
(3)产生气泡
(4)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影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氯化钙;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解析:(1)实验一中,B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uSO4═Na2SO4+Cu(OH)2↓;A、B两支试管中都能够反应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因此共同的实验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2)实验二中,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白色沉淀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3)取D中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如果有气体生成,则证明含有碳酸钠,则说明猜想1不成立;(4)实验操作②中加入Ca(OH)2溶液错误,因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生成的氢氧化钠会干扰实验的验证;所以应该将氢氧化钙换成氯化钙或者氯化钡;Ⅱ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固体应该密封保存,因为氢氧化钠固体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根据碱能与盐发生反应分析;根据氢氧化铜为蓝色沉淀分析;根据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可作干燥剂分析;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分析。
13.答案:(1)溶液变为红色;Fe2+
(2)Fe2O3+6HCl═2FeCl3+3H2O
(3)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共存
(4)有气泡产生
(5)乙;若溶质只有氯化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时,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解析:(1)A试管中,紫色石蕊溶液遇稀盐酸变为红色; B试管中,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后试管B中一定有的阳离子是Fe2+;(2) 试管C中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3)【交流讨论】甲认为丙同学的猜想一定错误,理由是:产生的白色沉淀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因此碳酸钙和稀盐酸不能共存;【设计实验】乙、丁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乙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取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正确
丁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盐酸 产生气泡 猜想正确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甲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错误,原因是:如果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时,酚酞试液也不变色。
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酚酞变色,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能与盐反应生成酸和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