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1 20:0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
生卒:927-976
在位:960-976
建立者:赵匡胤
建立时间:960年
都城:汴梁(河南开封府)
年号:建隆
庙号:宋太祖
1.宋朝的建立
建立方式:陈桥兵变
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
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
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
建隆元年(显德七年)春正月辛丑朔,镇、定二州言:“契丹入侵,北汉兵自土门东下,与契丹合。”周帝命太祖领宿卫诸将禁之。
太祖自殿前都虞侯再迁都点检,掌军政凡六年,士卒服其恩威。数从世宗征伐,洊(jiàn)立大功,人望固以归之。于是主少国疑,中外始有推戴之议。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卷一
建立政治秩序
从比肩同气到君臣之分
楚昭辅
宋太祖
赵普
党进
石守信
宋太宗
在北宋政权建立之日,摆在北宋最高统治集团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属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属于社会经济方面的,其具体内容是(1)农村中破产失业人口之日益加多;(2)一方面大量没有土地的劳动人民,而诸路州县却又都有大量荒地不得开发;(3)豪强人家之肆行侵夺兼并,以及包庇大量附庸户;(4)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对农村的侵蚀日益加剧,还正在替土地兼并开辟道路。
第二,是如何使赵姓政权能够巩固,使它能够益寿延年,而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个短命朝代的问题。
第三,是如何把已经继续了六七十年的割据纷争局面加以结束的问题;
第四,是如何把烟云十六州收复回来,以便能够凭借长城作为国防线的问题。
(太宗尝云)国家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合当用心于此。
——《杨文公谈苑》
防弊之政
明刘俊雪夜访普图轴
“从唐朝结束以来,皇帝已经换了八个家族了,战争频繁不休不止,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什么原因呢?”
“朕想结束天下的战争,使国家长治久安,如何才能做到?”
藩镇割据
削权
2.防弊之政
①收权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此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宋太祖:“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稍(逐渐)夺其权:置文臣任知州,通判;罢支郡
制其钱谷:各州财赋除留必需之经费外一律上缴,由中央财政机构——三司统一管理。
收其精兵:全国精锐部队悉集于禁军,禁军的布置采取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策略,20余万禁军之中,京师附近驻扎10余万,地方分驻10余万。
中央


监察

②分权
枢密院
(调兵权) 枢密使 文臣 以



枢密副使
三 衙
(统兵权)
殿前都指挥使司 武将
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司
(前敌指挥权) 遇有战事临时委任统帅 武将
分散军权的措施
地方
军务、治安
仓储
司法
监管地方财政兼行政监察
四监司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三八《任将》,元祐元年刘挚言:
祖宗之法,不以武人为大帅,专制一道,必以文臣为经略,以总制之;武人为总管,领兵马,号将军,受节制,出入战守。
1.以文抑武
自宋以文臣知州事,历代因之。宋太祖及赵普之计虑深矣,而议者徒谓宋之弱由此。是但知御侮力薄,不足以自强,而不知苟非外有强敌,内有流寇,则民得安耕牧,不至常罹兵革之苦。其隐然之功,何可轻议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宋代创业君主太祖、太宗二兄弟,为了防止再演黄袍加身,对于武将特别压制。他们也不愿见文官以职权演变为制度上的自主,于是称为“差遣”,将文官调离本职,却以原官负责另一职务,遂使宋代文官不成体系,官吏的权力,都是临时派遣,任职者有职无权,有权者又不任此职。
——许倬云《我者与他者》
2.发展科举制
唐宋进士取士额略计
多次参加省试或殿试的落第举人,达到规定的举数和年龄,即另立名籍奏申朝廷,参加殿试,称“特奏名”。经过简单考试,授予一定的出身。
榜下择婿/榜下捉婿
今人于榜下择婿,……其间或有意不愿而为贵势豪族拥逼而不得辞者。尝有一新后辈少年,有风姿,为贵族之有势力者所慕,命十数仆拥致其第。少年欣然而行,略不辞避。
既至,观者如堵。须臾有衣紫金者出,曰:“某惟一女,亦不至丑陋,愿配君子,可乎?”少年鞠躬谢曰:“寒微得托迹高门,固幸,待更归家,试与妻子商量看如何。”众皆大笑而散。
——《墨客挥犀》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 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 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劝学歌》(传宋真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