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与血型》的教学设计
丹江口市红旗中学 熊丽莉
一、教材分析:
《输血与血型》是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四节内容。本章教材通过前三节的介绍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特意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输血与血型”单独安排一节,是对新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目标的全方位体现。
本节虽然文字量不多,知识量也较少,但与人类生活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内容学生也很感兴趣,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认同“无偿献血”,从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
二、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人流失大量血液要通过输血来治疗,对ABO血型也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以及输血的一些要求和原则都不是很清楚;对无偿献血有所耳闻,但也存在一些顾虑,他们对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国家给无偿献血者的权利都不是很了解。
?
三、教学策略:
通过丰富的的视频使学生对“血型的发现”有所了解,知道“如何区分ABO血型”,无偿献血者的心声使学生对无偿献血有了感性的认识和了解。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层层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兴趣,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在观看视频、分析表格中学会思考,学会小组分工、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和团队精神。
?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 (1)了解血型发现的过程,能说出ABO血型系统的类型,知道如何区分ABO血型。
?? (2)知道输血与血型的关系。了解安全输血原则。
?? (3)知道失血量与健康的关系,了解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
(1)能通过对视频、表格和所学内容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2)学会小组分工、合作能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能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输血与血型的了解,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2)激发珍爱生命的情感,树立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
五、教学重点、难点
(1)ABO血型的类型、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以及输血与献血的关系。
(2)激发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意识。
?
六、教学流程
[环节一? 情景启思,导入新课]:
一、首先给学生阅读书P69中:想一想,议一议的内容
二、学生观察,思考问题:这是为什么?
三、学生回答,补充,完善,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输血应该注意的问题,导入本课)?
设计思想: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导入,学生容易产生兴趣,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
[环节二 探究整合,体会发现血型的探究过程]
看课件输血的历史了解由于输血事故的频频发生,使输血疗法沉寂了达半个世纪之久,为了揭开输血反应之谜,人们进行了种种探索和研究。直到1900年,奥地利医生兰德斯坦纳在研究中注意到正常人的血清中有一种物质,能够凝集其他人的红细胞,这一现象使他联想到半个世纪前的输血反应,一个问题在他的脑海里诞生了。他经过实验首先揭开了血型之谜,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提出问题:??????????????????????????????????????????????
你想怎样研究血液的类型呢?
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小组内交流。
微课展示:血型的鉴定
兰德斯坦纳的实验将ABO血型系统加以完善,即:ABO血型系统有四种血型──A型、B型、O型、AB型。
[环节三? 愉快合作? 同型输血------输血的原则]
讨论(阅读书69--70)思考以下问题:
1、你知道自己的血型吗?常见的血型分为几种 类型?
2、献血时为什么先要检查血型?输血时注意什么?
3、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人?什么血型的人可以少量接受A型血或B型血?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多少?你的体重是多少?如果按成年人的比例计算,你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5、在什么情况下伤者才需要输血?
6、失血量如果一次超过800—1000 mL,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7、如果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 ,人会出现什么症状呢?
8、健康的成年人每次可以献血多少毫升?为什么提倡无偿献血?将来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分学习小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其中先每组将8个问题讨论分析,然后8个小组各自一个问题为主讨论。
学生自己先思考分析,然后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展示完善。
?[环节四 情感升华]
1、你对献血的顾虑是什么?
2、将来等你长大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
学生将自己真实的感受说出,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中血量和输血的内容。
观看宣传无偿献血的图片
[环节五? 思维拓展]
1、请分析下列患者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1)大面积烧伤患者;
(2)非缺铁性贫血患者;
(3)血流不止者。
2、 ABO血型除了用于输血之外,还有什么用途?
[环节六?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