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第13课
五四运动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中国代表团的正义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收回青岛主权
爆发时间 地点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提出要求
1919.5.4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学生 游行示威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合教材p60,小组合作填充表格,上台讲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过程。
时间:
地点:
主力:
爆发
1919年5月4日
北京
青年学生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反帝
反封建
最能反映
五四运动
的性质
口号
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陈独秀散发传单时被捕入狱
时间:
主力:
运动中心:
1919年6月5日
工人
上海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的镇压,800多名学生被捕。
6月5日,愤怒的上海工人首先起来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
工人阶级逐渐成为了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也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上海各界2万余人声援北京学生(1919年5月7日)
1、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3、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的直接目的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结果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新生阶级
(2)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840年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1919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领导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领导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
课堂小结
第一阶段:
口号:
五四运动
导火线:
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
爆发
经过
意义
时间:
第二阶段:
主力: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
北京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学生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