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第11章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1分)
在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 搬而未起 B. 举着杠铃静止不动C. 用力拉着小车水平前进 D. 提着水桶水平行走
如图所示,在大小为500N的拉力F作用下,滑轮组将800N的重物提升了lm。在此过程中(????)
A. 做的有用功是500JB. 做的总功是800J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一木块重30N,在大小为1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m,则重力对木块做的功是(????)
A. 0J B. 150J C. 50J D. 200J
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A. ?小刚用弹弓形变的橡皮条将“子弹”弹射出去B. ?小明脚踩滑板从高处滑下C. ?上海“明珠线”上的轻轨车无动力滑上站台D. 子弹水平穿过苹果的瞬间
下面关于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做功的时间越短,功率就越大C. 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 做相同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就越大
下面现象中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都发生变化的是(????)
A.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 B. 空中加速下落的冰雹C. 匀速上坡的汽车 D. 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的列车
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若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2s内F所做的功分别为(????)
A. 8N,32J B. 16N,32J C. 8N,64J D. 16N,64J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30分)
物体由于______具有的能叫动能,由于______或者______而具有的能叫势能。影响运动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______和______,重力势能大小决定于______和______,弹性势能决定于______的大小。
将一只皮球向上抛出,它在上升过程中是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在下降过程中,是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写出下列各单位所对应的物理量:(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木块在大小为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前进2m,拉力做功为______J,功率为______W;若木块重15N,在此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功为______J。
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重为40N的物体匀速上提,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则拉力为______??.不计摩擦和绳重,动滑轮重为______N,这时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
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为3:1,它们做同样多的功所需的时间之比为______,在相同时内所做的功之比为______。
某台机器的功率为80W,机械效率为80%,分别表示______,______。
一物体质量为18kg,其所受重力为______??.如图所示,小明用定滑轮将该物体在4s内匀速提高2m。所用拉力为200??.此过程中,小明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定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_%,拉力的功率是______??.(取??=10??/????)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钩码重/??
钩码上升的距离/????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
机械效率
1
2
8
0.8
24
83.3%
2
4
5
1.5
15
?
3
6
10
90.9%
(1)在表中空格处填下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7分)
俯卧撑是一项常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小明重600N,1min钟内做俯卧撑30个,每做一次肩膀升高50????.小明身体可视为杠杆,O为支点,??′为重心,????=1??,B到O点的距离????=1.5??.求:(1)地面对手的支持力;(2)若每个手掌的面积为0.016
??
2
,求双手对地面的压强;(3)1??????钟内小明所做的功;(4)小明做功的功率。
如图所示,拉力??=80??,物体重??=120??,若绳子自由端匀速拉动的距离??=4??,物体被提高的距离?=2??,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总功
??
总
;(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绕地球运转,它的速度很大,一天可以绕地球飞行几圈到十几圈,能够迅速获取大量的信息。它运行的轨道为椭圆形,如图所示。它的轨道上有一点离地球最近,这个点叫近地点;有一点离地球最远,这个点叫远地点。卫星在运转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回答下列问题:(1)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是:______;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转的过程中,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是:______。(2)卫星在近地点动能最______,势能最______;在远地点动能最______,势能最______。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300N向下的拉力将900N的重物匀速提升到高处(绳、滑轮的自重及摩擦不计),请画出滑轮组上绳的绕法。
如图所示,一个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利用滑轮组将重物G提起,请画出滑轮组的绕线。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分)
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①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②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的关系,理由是:两球______相等;得出的结论是:______。③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④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______法;二是转换法,就是用纸盒移动的距离长短来表示小球动能的大小。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A、虽然有力,但没有距离,所以没有做功,故不符合题意;B、此时虽然有力,但没有距离,故没有做功,故不符合题意;C、此过程中,有力,且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故正确且符合题意;D、此时虽然有力,也有距离,但距离不是沿力的方向的距离,故没有做功,不符合题意;故选:C。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有力有距离,力对物体不一定做功,物体必须在力的作用下通过了距离,力对物体才做功。2.【答案】D
【解析】解:
??
有用
=???=800??×1??=800??,
??
总
=????=500??×2??=1000??.故A、B选项错误;??=
??
有用
??
总
=
???
????
=
800??
1000??
×100%=80%。故选:D。利用功的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A、B选项是否正确,利用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
有用
??
总
可以判断C、D选项的正误。本类型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公式和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的应用。3.【答案】A
【解析】解:由题知,木块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重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做功为0。故选:A。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木块是在水平地面上移动,在重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为0,重力做功为0。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4.【答案】C
【解析】解: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必然是动能减小而重力势能增大。A、橡皮条射“子弹”时:橡皮条弹性形变的程度逐渐减小,弹性势能增加;子弹由静止变为运动,动能增大。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B、小明踩滑板从高处滑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符合题意。C、列车无动力滑上站台: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符合题意。D、子弹水平穿过: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内能增加。动能转化为内能,不符合题意。故选:C。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必然是动能逐渐减少的,重力势能是逐渐增加的。动能的变化一般都体现在速度的变化上,重力势能的变化一般都体现在高度的变化上。在做能量的转化这种题时,我们要注意分析哪种能量增加了,哪种能量减少,因为总是减少的这种能量转化为增加的那种能量。5.【答案】C
【解析】解:A、机器做功越多,不知道做功时间,它的功率不一定大,故错误。B、机械所做的功一定时,所用的做功时间越短,它的功率就越大。光知道时间,不知道功的多少,不能判断。故错误。C、时间一定时,所做的功与功率成正比,功越多,功率越大。故正确。D、做功一定时,功率与时间成反比,时间越长,功率越小。故错误。故选:C。(1)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器的功率大,说明它做功快,即在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2)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要想判断功率大小,就要知道所做的功,和所用的时间。此题是关于功率的基本题目,难度较小,只要熟悉功率的计算公式和物理意义就能正确解决。6.【答案】B
【解析】解:A、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不符合题意。B、在空中加速下落的冰雹,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符合题意。C、匀速上坡的汽车,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不符合题意。D、在水平轨道上加速行驶的列车,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不变,重力势能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变化。7.【答案】D
【解析】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绳端的拉力F为8N,图中为动滑轮,因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2??=2×8??=16??;绳端移动的速度:
??
绳
=2
??
物
=2×2??/??=4??/??;根据??=
??
??
可得,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
绳
??=4??/??×2??=8??,所以,拉力做的功:??=????=8??×8??=64??;故选:D。(1)绳子的绕线决定滑轮组的使用效果,有几段绳子承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拉力就是摩擦力的几分之一。(2)利用
??
绳
=2
??
物
求出绳端移动的速度,然后利用速度公式求出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再利用??=????计算拉力做的功。此题考查了摩擦力和功的计算,关键是知道绳子的绕线决定滑轮组的使用效果,有几段绳子承担动滑轮和物体的重,拉力就是重力的几分之一,拉力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8.【答案】运动 ? 被举高 ? 弹性形变 ? 质量 ? 速度 ? 质量 ? 高度 ? 弹性形变
【解析】解:根据课本可知: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由于被举高或者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势能。影响运动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重力势能大小决定于质量和高度,弹性势能决定于弹性形变的大小。故答案为:运动、被举高、弹性形变、质量、速度、质量、高度、弹性形变。这是动能、势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要借助课本找出答案。对于定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盲目死记硬背。9.【答案】动 ? 重力势 ? 重力势 ? 动
【解析】解:皮球在上升的过程中,皮球的质量不变,皮球运动的速度变小,所以它的动能在减小;上升过程中皮球的高度在不断的变大,故它的重力势能在不断的变大,皮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同理皮球在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速度变大,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答案为:动;重力势;重力势;动。影响动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运动的速度,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是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高的高度;能量转化的规律是减小的能量转化为增大的能量。知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从中分析出它们在不同阶段中的变化情况,进而得出它们能量的转化。10.【答案】功 ? 功率 ? 功 ? 功率
【解析】解:在物理学中,(1)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物体通过的距离的乘积,而力的单位是N,距离的单位是m,所以?????是功的单位;(2)物体所做的功与所用时间之比是功率,功的单位是J,时间的单位是s,所以??/??是功率的单位;(3)功等于功率与做功时间的乘积,功率的单位是W,时间的单位是s,所以?????是功的单位;(4)由公式??=
??
??
=
????
??
=????知,?????/??是功率的单位。故答案为:功;功率;功;功率。根据对物理量概念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功和功率单位的掌握和应用,熟悉两个物理量的定义是解答的基础。11.【答案】10 ? 1 ? 0
【解析】解:(1)拉力做功:??=????=5??×2??=10??;(2)拉力做功的功率:??=
??
??
=
10??
10??
=1??。(3)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在重力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故重力不做功,即重力做功为0J。故答案为:10;1;0已知水平拉力、木块在拉力的方向上前进的距离,利用??=????求拉力做的功;又知道做功用的时间,再利用公式??=
??
??
计算出拉力的做功功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据此分析重力做功。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力是否做功的判断,属于基础题目。明确三种情况不做功:一是有力无距离(例如:推而未动),二是有距离无力(靠惯性运动),三是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垂直。12.【答案】24 ? 8 ? 83.3%
【解析】解:动滑轮两段绳子上的拉力相等,所以??=24??。根据??=
1
2
(
??
物
+
??
动
)得,
??
动
=2???
??
物
=2×24???40??=8??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
????
×100%=
40??×?
24??×2?
×100%=83.3%故答案为:24;8;83.3%。解决此题要明白在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不仅要克服物体的重力,同时也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并且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2倍。此题考查是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并且每段绳子上的力相等。13.【答案】1:3 ? 3:1
【解析】解:
??
1
:
??
2
=3:1,
??
1
=
??
2
,由公式??=????可知,在W相同时,P与t成反比,即
??
1
:
??
2
=1:3
??
1
:
??
2
=3:1,
??
1
=
??
2
,由公式??=
??
??
可知,在t相同时,W与P成正比,即
??
1
:
??
2
=3:1故答案为:1:3,3: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由功率公式??=
??
??
分析可知:①做功相同时,功率与时间成正比,即功率大的所需时间少;②做功时间相同,做的功与功率大小成正比,即功率大的做功多。围绕功率公式,进行分析。类似的像其他公式也都存在这两种关系:成正比或成反比。14.【答案】该机器1s内做的功为80J ? 该机器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80%
【解析】解:(1)功率是指单位时间(1??)内做的功,机器功率为80W,即该机器1s内做的功为80J。(2)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机器机械效率为80%,即该机器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80%。故本题答案为:该机器1s内做的功为80J;该机器做的有用功占总功的80%功率是指单位时间(1??)内做的功;机械效率是指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题目告诉某物理量数值,然后要问表示了什么。此类题目实际上就是考查此物理量的定义,结合定义将数值代入,就是表示了什么。15.【答案】180 ? 360 ? 90 ? 100
【解析】解:物体重力:??=????=18????×10??/????=180??
??
有用
=???=180??×2??=360??
??
总
=????=200??×2??=400????=
??
有用
??
总
=
360??
400??
=90%拉力功率??=
??
总
??
=
400??
4??
=100??故答案为:180N、360J、90%、100W。首先通过审题明确题目的已知量和所求量,利用??=????求重力,利用
??
有用
=???求有用功,利用??=
??
有用
??
总
求机械效率,利用??=
??
总
??
求拉力的功率。解此类题要熟练掌握公式,只有公式熟练了解题的准确度就高了。16.【答案】匀速 ? 增加重物 ? 动滑轮重、绳与滑轮的摩擦等
【解析】解:(1)第2次的机械效率为:??=
??
有用
??
总
×100%=
???
????
×100%=
4??×0.05??
1.5??×0.15??
×100%=88.9%由图知,第3次实验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所以示数为2.2??。因为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所以绳端移动距离为:??=3?=3×10????=30????故答案为:
实验次数
钩码重/??
钩码上升的距离/????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
机械效率
1
2
8
0.8
24
83.3%
2
4
5
1.5
15
88.9%
3
6
10
2.2
30
90.9%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弹簧测力计处于平衡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反映了拉力的大小。故答案为:匀速(3)分析3次实验,随着钩码重力的增加,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断增加,所以,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物重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答案为:增加物重(4)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百分比。用滑轮组提起重物时,对重物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绳子重力及摩擦做的功是额外功。总功是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所以有用功和额外功的大小都会影响机械效率的大小。故答案为:动滑轮重、绳与滑轮的摩擦等。(1)在进行测力计的读数时,要注意测力计的分度值。需要掌握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知道机械效率的概念,掌握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
有用
??
总
×100%=
???
????
×100%。(2)实验过程中,为了准确测量拉力,需要使测力计匀速运动。(3)分析实验数据,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根据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之间的关系,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无关。(4)知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动滑轮的重力和绳与滑轮的摩擦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摩擦力、机械本身重力有关。要提高机械效率,应尽量减小摩擦和机械本身重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被吊物体重力。17.【答案】解:(1)如图,根据杠杠平衡条件??×????=??×????,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
????
????
=600??×
1??
1.5??
=400??;(2)地面受到的压力:??′=??=400??,双手对地面压强:??=
??′
??
=
400??
2×0.016
??
2
=1.25×
10
4
????。(3)??=??????=30×400??×0.5??=6000??;(4)??=
??
??
=
6000??
60??
=100??。答:(1)地面对手的支持力为400N;(2)双手对地面的压强为1.25×
10
4
????;(3)1??????钟内小明所做的功为6000J;(4)小明做功的功率为100W。
【解析】(1)知道动力臂、阻力臂和阻力大小,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地面对手的支持力;(2)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求地面受到的压力,又知道受力面积的大小,求双手对地面的压强;(3)已知一分钟做功的次数,地面对双手的支持力,以及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根据??=??????求出做的功;(4)已知一分钟内做功的多少,利用??=
??
??
求出功率。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的平衡条件、压强定义式、功的计算以及功率的计算的掌握和运用,把人体看做杠杆视为杠杆,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是本题的关键。18.【答案】解:(1)
??
有
=???=120??×2??=240??。答: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240J。(2)
??
总
=????=80??×4??=320??。答:拉力所做的总功为320J。(3)??=
??
有
??
总
×100%=
240??
320??
×100%=75%。答: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解析】(1)根据公式??=???可求有用功。(2)已知拉力和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总功。(3)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本题考查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知道做功的条件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19.【答案】动能逐渐增加,势能逐渐减小 ? 动能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增加 ? 大 ? 小 ? 小 ? 大
【解析】解:(1)同一物体的重力势能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同一物体的动能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的过程中,高度逐渐减小,所以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又因为机械能守恒,所以卫星减小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它的动能,它的动能就会逐渐增加。反之它的重力势能逐渐增大,动能逐渐减小。(2)在近地点,由于卫星的高度最小,它的重力势能最小,转化的动能最多,所以在近地点它的动能最大;相反,在远地点,卫星的动能最小,势能最大。故答案为:(1)动能逐渐增加,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增加;(2)大;小;小;大。卫星的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从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考虑: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相对距离。质量越大,相对距离越大,势能越大。(1)掌握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能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的变化。20.【答案】解:因为拉重物绳子的条数为:??=
900??
300??
=3,所以需要3条绳子提升重物,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可得,应该将绳子的一端固定在动滑轮上,然后将绳子按要求绕好即可。如图所示:
【解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滑轮组由几段绳子承担物重,提起绳子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首先根据拉力和物重确定绳子的段数,后确定绳子的绕法。此题主要考查了滑轮组绕法,首先要掌握滑轮组的省力特点。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21.【答案】解:要站在地面上用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则从定滑轮绕线。如图所示:
【解析】省力多少和绳子的绕法,决定滑轮组的使用效果,要使绳子向下拉动则应从定滑轮开始绕线。滑轮组设计原则可归纳为:奇动偶定;一动配一定,偶数减一定,变向加一定。22.【答案】速度 ? 速度 ? 质量 ? 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 质量 ?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 控制变量
【解析】解:①乙图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这样它们到达斜面底端的运动速度相等;②选用图甲,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质量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运动速度的关系,能得出的结论是: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③选用图乙,让质量不同的小球,由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撞击水平板上的木块,这是控制了小球的运动速度相同,目的是探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能得出的结论是: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因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所以当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关系时,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通过观察纸盒被撞击后运动的距离的大小来间接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转换法。故答案为:①速度;②速度;质量;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③质量;当物体的运动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④控制变量。(1)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实验过程要采用控制变量法;(2)当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要让钢球沿斜面的同一高度下落,这样保证下落速度相同;当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时,应选择同一小球,这样可以保证小球的质量相同。解决此类问题要会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探究影响动能的大小因素,是中考探究实验考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