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2019)(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课 汉字与书法(2019)(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4 13:1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课程标准 :概述汉字的起源演变的过程, 了解中国书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
本课教学目标

认识文字发明的作用及其发展历程;
识记汉字发展成为书法的条件和书艺的发展历程;
学会欣赏汉字独特的特征并辨认中国各种书法;
领悟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体会祖国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书法艺术的演变历程。
难点——书法艺术的特点与历史特征的关系。

观察右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鱼”字的演变可以推断汉字演变的过程;

(2)从“鱼”字的演变中总结汉字演变的基本规律;

(3)简要分析汉字演变的原因。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商周
商周
秦朝
秦朝
春秋战国
新石器时代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广泛频繁
但 混乱
小篆
隶书
楷书、行书、草书
秦朝
演变规律:由繁到简;由具体到抽象;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主要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
“隶”本是隶人的意思,也就是管罪犯的官吏。秦始皇统一中国初始,严法酷刑,犯法的人很多,因此每天要抄写的报告文件也就很多,于是管件的官吏就用这种早已在民间流行的俗体来写,人们说它是隶人们用的字体,所以把它叫作隶书。秦朝的书叫做秦隶或古隶,到汉代叫汉隶也叫今隶。
观看以下两份材料,思考: 秦朝为什么要统一六国文字呢?具体做法是什么?你认为“书同文”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文字混乱,削弱了汉字的交流功能,
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生产的进步。

②秦始皇为消除混乱和便于推行政令、巩固统一。
措施: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来
书写更为简便的隶书也得到推广。
设问1:为什么秦统一六国后要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设问2:它的具体做法是什么?这种措施对当时和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
有利于不同地区间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有利于形成国家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影响:
1、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
(阅读31---32教材内容归纳总结)
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前提
(2)社会动荡士人群体形成——动力
(3)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条件
文 房 四 宝
自发阶段
魏晋南北朝
自觉阶段
实用性
艺术性
秦《泰山石刻》(局部)
李斯所书,记录秦始皇东巡泰山。
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婉转……
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魏晋是完成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历史阶段,是篆隶楷行草诸体咸备俱臻完善的一代。(2)这时期的书法艺术特色:虚玄灵动。
(1)时代背景
①社会动荡,政治混乱,士人群体逐步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
②造纸术传播,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佛道发展,文化多元。
(3)代表:
晋 王羲之 行书《兰亭序》
早年王羲之刻苦练字,把家里的池子都练成“墨池”——“书圣”
《兰亭序》上27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此为他醉酒即兴而作,酒醒后他再也写不出如此高水平的作品了。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行书易写、易认、易于流行,实用性很高。
特色:虚玄灵动、飘逸潇洒、“越名教而任自然”
隋唐时期书法达到新的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可谓“书至初唐而盛”。唐代墨迹流传至今者也比前代为多,大量碑版留下了宝贵的书法作品。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1.时代背景:
隋唐时期,国家一统,经济繁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兴盛,思想开放,兼收并蓄。

2.书法特点:
风格多样,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重视
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达到了新的高
峰。
3.书法名家及其作品特点
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期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怀素继承和发展了张旭的草法,书法笔势飞动,“骤雨狂风”,把草书艺术推向高峰。
草书特点:结构简便,笔划纠连。书写流畅、快速,不易识别,但极句美感。
颜真卿其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被誉为“颜体”;柳公权其书遒劲森严,另创新意,被誉为“柳体”。二人合称“颜筋柳骨”。
书法家 楷书特点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宋代是古代书法理论的变革期。宋代书法另辟蹊径,一时帖学盛行,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有所革新和发展,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
1.时代背景
(1)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
(2)理学的发展,使人们在文艺审美上也出现了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3)重文轻武。
2、代表: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政治上,宋徽宗是一位失败的皇帝,但在艺术上,是一位成就很高的书画家。这种有如金银雕饰的书法风格,被称为“瘦金书”,除了点出徽宗帝王的尊贵地位,对此风格形容也十分贴切。后世学习此一书风者不多。
宋徽宗閨中秋月詩
明代近三百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1.时代背景
(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进一步强化;
(2)经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3)思想控制严密。
2.明代书法名家及其作品

祝枝山:
潇洒风流、如斜雨疾风
文徵明:法度有余、文雅严谨
唐寅:飘逸潇洒,风流问世
3、明代书法总体风格:进一步
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
化的创造。
1、书法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库润来抒情达意,显现了东方审美情趣。

2、汉字的书法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同时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和书写的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表现士人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独特的艺术。
自发阶段
国家统一
文字统一
小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社会危机
士人群体
文具改进
王羲之
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张旭
怀素
草书
楷书
狂放不羁
注重规范、理论成熟
宋代重文
市民阶层
苏黄米蔡
追求个性“有意无法”
经济繁荣
平民化、世俗化
更强调个性化创造
自觉阶段
虚玄灵动
颜筋柳骨
朝代 发展阶段 时代背景(经济政治) 代表 书体 艺术特色
秦汉 ——

魏晋时期

隋唐

宋代
——
明代 —— ——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所以郑板桥的字就应该是那样倾斜古怪,才和他吃狗肉傲公卿的气概相称。颜鲁公国内新闻的字就应该是端庄凝重,才和他临难不苟的品格相合,其间无丝毫勉强。”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有一句口头禅:“字要写得好,就要起得早;字要写得美,必须勤磨练;……学字要有帖,帖中要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