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拍 手 歌
【教学目标】
1.掌握14个会认字,10个会写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儿歌,读出节奏感。
3.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能从《拍手歌》中有所领悟——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互相依存。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准确、熟练地朗读《拍手歌》。
【教学难点】
学习编写《拍手歌》。
【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学生可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14个会认字,会写“歌、深、朋、猫”4个字。
2.准确、熟练地朗读儿歌,读出节奏感。
3.认识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蓝天、白云、高山、流水,大自然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大自然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拍手歌》,去和它们交朋友吧!
二、看图片,识记部分生字。(课件出示)
1.看天空——认识“鹰”和“雁”。
(1)认记“鹰”。
看,蓝天上飞来了什么?出示“鹰”的图片,认读,注意后鼻音。
雄鹰在干什么?在什么地方飞翔?出示:雄鹰翱翔在蓝天的图片,读一读。
谁来学一学雄鹰飞翔的动作。(师根据学生的动作评价)雄鹰在天空中有力地振动翅膀,它才会越飞越高。边做动作边有感情地读。
(2)认记“雁”。
再看,蓝天上还有什么?是一只大雁吗?许多的大雁,我们把它叫作“雁群”。大雁为什么要一起飞呢?
师小结:排着队形在飞行时可以省力。最前面的大雁拍打几下翅膀,会产生一股上升的气流,后面跟着的大雁利用这股气流,可以飞得更快更省力。大雁的队形有时像个“人”字,有时像个“一”字。难怪人们说:天空雁群会写字。
(出示:“天空雁群会写字”的图片,指导读。)
通过常见的动物图引出本课字词,并紧扣为识字服务的宗旨,从整体上感知图画所描绘的事物同字、词、句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认字、熟练朗读课文,使识字、理解词语、认识事物融为一体。
2.走进森林动物园——认识“雀”“锦”“灵”等字。(课件出示)
师:现在我们来到了森林动物园。最先迎接我们的是谁呢?
(随着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动物的名字在屏幕上出现,学生读出动物的名字,生字带上拼音。)
(1)学习生字“雀”和“锦”。
(图画)小朋友看看这是哪两种动物呢?相机出示:“孔雀、锦鸡”认读。“锦”字怎么记住?像这种颜色特别鲜艳、五彩缤纷的鸟叫“锦鸡”。你们看,这个“锦”字有一个金字旁,表示锦鸡会发出金子般的光芒。认读。在班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好伙伴,动物也有好朋友。孔雀和锦鸡就爱在一起玩耍。出示:孔雀锦鸡是伙伴。读一读,然后再出示:“雀、鹰、雁”三个字,比一比这三个字,你们有什么发现?“隹”这个部首是和鸟有关,古时候的这个字是模仿鸟的形状来写的,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的“隹”。认读。
(通过多媒体揭示汉字的演变过程,有助于学生理解性地记忆汉字,同时又能保持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学习生字“灵”。
我们继续参观吧。听,谁在唱歌迎接我们?出示两种鸟的图,再出示“黄鹂”“百灵”两个词语,认一认。怎么记住“灵”呢?一天,黄鹂和百灵鸟比赛唱歌,比了一天也没有比出一个胜负来,她们还要不停地唱下去呢!出示:黄鹂百灵唱不休。读一读。
(3)学习生字“丛”。
离开百鸟园,我们来到竹林里。你们看,谁在干什么呀?书上有个词说的就是做游戏的意思,出示:竹林熊猫在嬉戏。读一读。
告别了憨态可掬的熊猫,我们看到了老虎,老虎喜欢住在哪里?茂密的树林就叫:丛林。
出示:“丛林”的图片。认读,怎么记住这个“丛”字?老虎喜欢住在丛林深处。
出示:“丛林深处有猛虎”,指导读。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在识字方面,学生们都能比较熟练地根据拼音读准字音;也积累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部首、去部首、猜字谜、编口诀、字形分析等。因此,在教学时可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拼读、说记生字的方法,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3.认读生字。(课件出示)
(1)读词语。
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词语朋友,现在不看图片,你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开火车读生字。
生字跳出来,你还认识吗?
(在课堂中尽量创造生字复现的机会,反复见面,以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三、读儿歌识字。
1.打开课本读儿歌。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动物们开心极了,它们把自己藏到课文里了,你还认得它们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后,师问:课文共有几个小节?每一小节中都有生字。
2.学习生字“世”和“界”。
(1)出示第一小节。
点击出示生字“世”和“界”,怎么记住它们呢?
(2)读课文中的其他内容。
指名读,齐读,拍手读。
(课堂教学将要结束的时候,学生也累了,这时候,边让学生诵读儿歌,边拍手,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既熟读了儿歌,又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节奏,教学目标很容易就达到了。)
四、写字指导。
1.出示要写的四个生字,学生认读。教师引导按结构归类。
2.学生观察生字,说说写这几个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适当点拨。
指导写“歌”(比较“哥”字)“深”“朋”“猫”(左窄右宽)。(板书)
3.教师范写,学生跟着书写。
4.学生描红、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指导学生写好字,关键是对字形结构的把握。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去领悟。在自我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再做重点的点拨,并且强调范写的作用。学生经历了书写的过程,写字要求的数量不多,但每笔都要写好。同时教师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
3 拍 手 歌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写、丛、六、熊、九、友”6个生字。
2.熟练地朗读儿歌,会背诵。
3.会仿照课文编写儿歌。
4.有保护动物的意愿。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识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拍手歌》。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现在请同学们来猜一猜这几个字的读音是什么。
1.看图猜字。
过渡:这些生字我们不仅在课文中学到,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2.生活中识字。
出示生活中的图片,学生找本课中学过的生字。
(“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将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
过渡:同学们识的字真多,邮递员叔叔想请你们帮忙把信送给森林中的动物们。
(看图猜字、生活中识字力求遵循从儿童的生活、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规律。教师用协调、鼓励、请教的口吻,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游戏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巩固识字。)
过渡:同学们,本课的生字词你们都掌握得很好,那么儿歌掌握得怎么样了呢?会不会背呢?俗话说得好,熟读成诵,请同学们多读几遍。
二、我会背。
1.自由读课文、背课文。
2.和同桌拍手背课文。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种好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既积累了语言,又加深了对课文的感悟。)
过渡:这首儿歌多有趣啊!我们也来学着编一首儿歌吧。
三、我会编。
1.指名编。
2.预设:学生不能很好地说出来时,可以引导学生仿照书上说。出示课文中的两句儿歌,学生读一读,学着编。
看!课文中是怎么编的?丛林深处有猛虎。这句话写了什么?(板书:哪里有什么)竹林熊猫在嬉戏。(板书:哪里谁在干什么)学生说一说。
3.写儿歌。
刚才这几个同学都说得很好,我相信还有同学有更好的句子,现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下来。学生写,老师巡视。选出几篇写得好的进行讲评。
4.把学生编的儿歌拍手读一读。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我会编”的环节设置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儿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写、丛、六、熊、九、友。
2.学生认读,并用生字组词。
3.师生共同探讨写字的关键。
4.教师范写。(板书)
5.学生仿写。
五、小结。
学习了《拍手歌》,我们认识了很多动物朋友,学会了很多生字,我们还牢牢记住了——保护动物是大事。(补充板书)
【板书设计】
3 拍 手 歌
哪里有什么 哪里谁在干什么
保护动物是大事
【教学反思】
《拍手歌》共十节,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这首儿歌不仅描绘了动物在自然界自由生活的美好情景,还告诉小朋友们:人和动物是朋友,保护动物是大事。读着本课,想起了孩提时玩过家家和唱拍手歌的生活情景,耳畔响起家乡那熟悉的“布谷——布谷——”的阵阵催春,眼前浮现出小羊互相追逐嬉戏的画面……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相信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一定能从儿歌中有所领悟——地球是人类和动物共同的家园,动物与人类互相依存。
【教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