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 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二 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2 13: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近代列强的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


热点 2019年9月3日,“国·家”——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公益文化项目在成都启动。项目以“铭记抗战精神,服务抗战老兵,传承家国情怀”为宗旨,公开征集全川健在老兵14名,由省作协作家领衔的文创团队负责,通过采访沟通与资料整理,为每个老兵整理创作一部反映其人生事迹、家国情怀、家风家训的传记作品,为抗战胜利75周年献礼。

线索一 近代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1.列强侵华战争
侵略战争 国际背景 时间 结果 影响
鸦片战争 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扩展到法、美等国,封建落后的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成为列强商品倾销的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 1840—1842年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 片战争 1856—1860年 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国趁机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大片领土 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甲午中 日战争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为了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894—1895年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日本侵 华战争 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加剧了日本经济和政治危机,日本法西斯发动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 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使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使中国经济发展停滞,严重落后于西方国家


2.不平等条约
名称 主要内容 危害 影响 特征
《南京 条约》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赔款2100万银元 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有利于外国对华的商品输出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
《马关 条约》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最能体现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的特点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清政府为了偿还巨额赔款,加紧搜刮人民,大量举借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标志着列强在掠夺方式上由商品倾销转变为资本输出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


续表
《辛丑 条约》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便利了侵略者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使清政府的都城置于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控制之下


线索二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反侵略 斗争 虎门 销烟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太平天 国运动 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黄海海战 1894年,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在战斗中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及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义和团 运动 19世纪末兴起的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五四运动 由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二·九 运动 由于华北危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爱国救亡学生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淞沪 会战 1937年爆发的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台儿庄 战役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1938年爆发的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第三次长 沙会战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日军伤亡惨重,被迫突围北撤。中国军队发起全线反击,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平型关 大捷 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百团大战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抗击侵 略的英 雄人物 林则徐 被道光帝任命为钦差大臣,领导了虎门销烟
关天培 1841年,在鸦片战争中,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在虎门炮台抗击英军侵略,直至战死
陈化成 1842年,在鸦片战争中,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口战役中以身殉国
左宗棠 1875年,清政府任命力主收复新疆的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事务。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左宝贵 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战争中,在抗击日军进攻平壤的战役中,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
邓世昌 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在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殉国


续表
抗击侵 略的英 雄人物 徐邦道 在辽东半岛战役中,日军进攻大连、旅顺时,徐邦道孤军迎敌,血战四天,终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丁汝昌 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严词拒绝日军的劝降,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自杀殉国
聂士成 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军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天津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杨靖宇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赵登禹、 佟麟阁 七七事变后,在平津会战中,为保卫北平,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姚子青 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率全营守卫宝山,与日军苦战3天,全营官兵壮烈牺牲
谢晋元 在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李宗仁 1938年,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彭德怀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张自忠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左权 1942年,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线索三 列强侵略中国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1840年—19世纪中后期) 背景 (1)这一时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为了扩大海外殖民地和市场,英国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大门。法国和美国的资本主义也有较大发展,出于同样目的,也紧跟英国趁火打劫 (2)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虽慢,但掠夺中国领土的野心特别大
表现 (1)英国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独立自主地位,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成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场地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阶段 特征 (1)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2)侵华的主要国家是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和侵略成性的俄国
影响 (1)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出现民族危机 (2)随着社会性质巨变,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发生变化 (3)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4)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兴起
第二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世纪90年代—1918年) 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略步伐加快
表现 (1)俄国侵占新疆 (2)列强先后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 (3)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当帝国主义认识到“瓜分实为下策”,就采取更加阴险的“以华治华”策略,即先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工具,辛亥革命后又扶植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
阶段 特征 侵华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上,由掀起瓜分狂潮到逐渐实行“以华治华”政策;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向资本输出为主过渡;侵华的主要国家除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外,还有后起的日本等国,他们在中国既相互争夺又相互勾结
影响 (1)中国的民族危机加剧 (2)中国人民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中国资产阶级掀起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 (3)农民开展义和团运动


续表
第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1945年) 背景 (1)一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英、法实力大减,美国和日本实力大增,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1922年华盛顿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后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打击下,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表现 (1)1927年,列强支持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使得国共合作进行的大革命失败 (2)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美国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采取经济扩张手段,在中国处于有利地位。而日本则加紧侵华,制造了一系列事件,如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东北成为其殖民地,后又入侵华北。随着日本推行独霸中国的政策,美日矛盾逐步激化。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
阶段 特征 侵华的主要方式是从“以华制华”到独占中国。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日两国,它们展开了激烈争夺
影响 (1)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日本大规模侵华给中国带来巨大灾难,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创造了条件
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朝鲜战争(1945—1953年) 背景 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表现 (1)美国为称霸世界,全力支持蒋介石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拒绝承认新中国,还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 (3)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威胁中国安全,还派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统一进程
阶段 特征 侵华的主要国家是美国。侵华的方式主要是“以华制华”,奉行扶蒋反共政策;干涉中国内政
影响 (1)严重威胁中国安全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巩固了新生政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1.导致中国近代救亡图存运动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
领导阶级的先进性或局限性;是否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是否有坚强有力的组织等。
2.近代以来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梦”,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和探索。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的认识。
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国家富强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民族复兴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
3.举例说明西方在19世纪40—50年代猛烈地冲击了中国。
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业已存在的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即19世纪40—50年代,西方的冲击促使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
4.列强侵华与世界历史发展的关系。
(1)在两次鸦片战争时期,列强刚刚完成工业革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是列强侵华的主要目的。开埠通商、控制关税、勒索巨额赔款等是侵华的主要手段。
(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时,第二次工业革命正在进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到来,列强在华设厂,进行资本输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