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
热点 2019年10月1日上午,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用一场盛大阅兵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彰显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雄心壮志。10时17分,阅兵式在嘹亮的号角声中拉开序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乘红旗牌检阅车,检阅在东长安街上整齐列阵的三军部队。随后,千人军乐团奏响《请您检阅》乐曲,分列式开始。当1.5万名官兵、160余架飞机组成的59个方梯队以气势磅礴的阵容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整个中国为之沸腾。
线索一 党的建立与党领导的民主革命
1.党的建立、国民革命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党的 建立 条件 (1)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为中国指明了新的发展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2)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中共 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国民 革命 创建 黄埔 军校 1924年5月,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北伐 战争 1926—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北伐的目标是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结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团长叶挺,由于其作战勇敢,屡战屡胜,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武装 反抗 南昌 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秋收 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探寻 革命 道路 井冈 山革 命根 据地 (1)建立:秋收起义的起义军在进攻长沙受到挫折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3)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战略 转移 长征 原因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开始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转折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军事 行动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
胜利 (1)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胜利会师 (2)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
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十四年抗战时期
东北抗日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高瞻远瞩 1936年12月12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精诚合作 1937年7月9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主动出击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中共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指明方向 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机关。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3.解放战争时期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和平诚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
转战陕北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挺进 大别山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 1948年9月—1949年1月,毛泽东在河北西柏坡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线索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的国家建设
奋斗 目标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一百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一百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政治 建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向世界宣告旧中国的结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3)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制度确定下来。我国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即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另外还建立了许多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旗) (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5)新形势下的治国方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2015年,中共中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续表
经济 建设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底,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取得巨大成就 (3)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中共人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7)对外开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国家 统一 (1)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一国两制: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这一构想的指导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也越来越密切
线索三 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与理论创新
1.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会议
名称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影响
中共 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浙江 嘉兴南湖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组织工人运动 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 二大 1922年7月 上海 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 三大 1923年6月 广州 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
八七 会议 1927年8月 7日汉口 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古田 会议 1929年12月 福建上杭 县古田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指明了方向
遵义 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续表
中共 七大 1945年4月 陕西延安 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中共 八大 1956年北京 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是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中共 十一 届三 中全 会 1978年底 北京 (1)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3)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中共 十二大 1982年北京 邓小平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中共 十三大 1987年北京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和发展目标
中共 十四大 1992年北京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全党,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快了建设的步伐,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共 十五大 1997年北京 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这次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经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中共 十六大 2002年北京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对确保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共 十七大 2007年北京 大会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对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各方面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共 十八大 2012年北京 大会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 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共 十八届 三中全会 2013年北京 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推进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共 十八届 四中全会 2014年北京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对推动我国建设法治国家起到重要作用
中共 十八届 五中全会 2015年北京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对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共 十九大 2017年北京 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重新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对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2.理论创新
理论 概况 影响
毛泽东思想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 (2)1945年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邓小平理论 (1)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阐明了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导中国人民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1)集中概括了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包括一切工作的根本方向、根本准则、根本依据,成为指引党和国家新世纪伟大进军的行动指南 (2)2002年,中共十六大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科学发展观 (1)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2)2012年,中共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 (1)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2017年,中共十九大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线索四 时代精神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精神 内涵 相关史实
近代化精神 探索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追求进步、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近代化探索事件
五四精神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追求民主科学、社会进步、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等。核心内容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五四运动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中共一大
八一精神 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为民奋斗、百折不挠、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南昌起义
井冈山精神 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思想作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井冈山会师
长征精神 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等 红军长征
延安精神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中共七大
续表
抗战精神 众志成城的民族凝聚精神,义无反顾的民族献身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奋斗精神 抗日战争
“铁人” 精神 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 大庆石油会战
小岗村精神 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怕风险、敢闯敢干的精神;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创农业“大包干”
“两弹一星” 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载人航 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
丝路精神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开创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导;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奋斗;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民族复兴大业的领导核心?
(1)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确立的。
(2)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哪些历史贡献?
(1)带领中国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进行了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3)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