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澳门回归20周年
热点 2019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贺一诚。习近平对贺一诚获中央政府任命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表示祝贺。习近平表示,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20年来,在何厚铧、崔世安两位行政长官带领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定维护宪法和基本法权威,传承爱国爱澳的核心价值观,促进澳门经济快速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稳定和谐,向世界展示了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事实证明,“一国两制”是完全行得通、办得到、得人心的!
线索一 民族关系的发展
时期 主要特点 史实
春秋战国 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高潮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促进了局部统一
秦汉 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1)秦朝: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凿灵渠,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西汉: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西汉强盛之后,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使匈奴无力与西汉抗衡;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3)东汉: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三国两 晋南北 朝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交融高潮 (1)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3)西晋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民族交融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4)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5)383年,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前秦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推行了一系列的汉化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唐朝 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大发展时期 (1)唐太宗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针对突厥骚扰,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2)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4)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入吐蕃 (5)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宋元 时期 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交融高潮 (1)宋太宗时,数次对辽用兵失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澶州大战后,宋辽达成“澶渊之盟” (2)北宋时,夏宋之间连年战争,宋夏议和后,宋给西夏岁币,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3)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建立后,金多次兴兵进攻南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1141年,宋金议和 (4)1227年,蒙古灭西夏。1234年,蒙古灭金。1276年,元灭南宋。元朝设宣政院,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续表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1368年,明军占领大都,元朝灭亡。明朝灭亡后,明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联合清军击败李自成部队。清朝统治者进入北京后,消灭明朝残余势力和各地反清力量,逐步确立对全国统治 (2)清朝对达赖和班禅进行册封;设驻藏大臣、噶厦;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乾隆帝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3)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率部回归祖国,受到乾隆帝的妥善安置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时期 民族大团结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线索二 历代王朝强化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结束分裂, 完成统一 的王朝 秦朝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隋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元朝 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元朝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历代王朝强 化中央集权 的举措 秦朝 (秦始皇) 政治 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和度量衡
思想文化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焚书坑儒
交通 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灵渠
军事 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
西汉 (汉武帝) 政治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长安兴办太学
经济 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民族关系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隋朝 创立科举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开通大运河
唐朝 (1)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2)完善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3)平定安史之乱
宋朝 (1)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军队定期换防 (2)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 (1)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项政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明朝 (1)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2)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3)设立“厂卫”机构 (4)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 (1)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实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兴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 ,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线索三 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西北 地区 (新疆) 西汉 (1)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 (2)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东汉 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
唐朝 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元朝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
清朝 (1)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噶尔丹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18世纪中期,乾隆帝派兵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3)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管理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4)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中华人民 共和国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南 地区 (西藏) 元朝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清朝 (1)清政府确立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 (2)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设立噶厦,授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 (3)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中华人民 共和国 (1)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设立了西藏自治区
东南 地区 戚继光 抗倭 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随后,戚继光又与其他抗倭将领协同作战,平息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患,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香港 背景 1841年初,英国军队强占香港岛;1842年8月,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占领香港岛。后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并强租新界
回归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
回归 原因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3)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4)中国外交的积极努力
意义 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澳门 背景 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近代以来,葡萄牙强迫清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割占澳门
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回归 原因 (1)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性 (3)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4)中国外交的积极努力
意义 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续表
东南 地区 台湾 三国 时期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元朝 时期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明清 时期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2)1683年,清军进驻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3)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 (4)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国民 政府 统治 时期 (1)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2)1949年,南京解放,国民党溃逃台湾,造成两岸对峙局面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时 期 对台基 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两岸 关系 推进 (1)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3)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4)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湾和平稳定,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5)2008年,两岸“三通”基本实现 (6)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7)当前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
东北 地区 雅克萨 之战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先后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1.谈谈你对国家统一的认识。
(1)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民族共识,是近现代中国仁人志士的政治理想。
(2)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利益,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前提。
(3)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2.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坚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等。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一国两制”的异同。
(1)相同: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2)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适用地区不同;设置目的不同(一个是解决民族问题,一个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4.当前,中国边疆地区面临外国势力和“台独”等分裂势力的威胁。根据历史经验,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防建设;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对分裂祖国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加强国际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