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科技发展史
热点 2019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科学家。来自美国的詹姆斯·皮布尔斯因宇宙学相关研究获奖,来自瑞士的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因首次发现太阳系外行星获奖。三名科学家将分享900万瑞典克朗(约合91万美元)奖金,皮布尔斯获得其中一半奖金,马约尔和奎洛兹将共享另外一半奖金。
线索一 中国现代科技成就
两弹 一星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航天 科技 (1)1999年11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农业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医学 20世纪70年代,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线索二 三次科技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领先国家 英国 美国和德国 美国
主要标志 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时代特征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
能源 煤炭 电力、石油 原子能、太阳能、风能等
理论基础 牛顿力学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重大发明 (1)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2)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3)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试车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1)电力: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他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2)内燃机: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3)交通工具: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4)化学工业: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5)新材料: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启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1)1946年,美国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人类开始向信息时代迈进。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基础设施,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人类对能源的利用进入原子能时代 (3)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将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
续表
新兴工 业部门 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等 石油化工业、钢铁工业、汽车制造业、通讯工业、电力工业等 信息技术产业、核工业、航空航天产业、电子信息工业等
特点 (1)许多发明都来源于工匠或技师的实践经验 (2)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3)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 (4)侧重于轻工业部门 (1)科学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同时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3)侧重于重工业部门 (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 (2)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3)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4)造成西方先进和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3)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加速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中国 的影响 (1)军事上,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2)政治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经济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产生 (4)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并开始近代化探索。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1)军事上: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加剧,先后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政治上: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4)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技术转为学习政治制度,中国救亡图存运动高涨,掀起了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对我国也是一种挑战
相同点 (1)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 (2)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工业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 (3)都对世界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4)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5)都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等
线索三 科技巨匠
姓名 国别 主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对许多学科都有贡献,还创立了逻辑学等新的学科
牛顿 英国 (`1)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 (2)1687年,牛顿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门独立的学科
达尔文 英国 1859年,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线索四 科技发展与大国崛起
国家 科技发展 国家发展
英国 (1)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展开 (2)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开始投入使用,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3)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铁路时代开始,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1)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并成为“世界工厂” (2)确立了英国长期的殖民霸主地位,使其成为“日不落帝国”
美国 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走在前列,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成果发明一系列成果、飞机和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发明与改进 美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国和法国,跃居世界第一,开始谋求世界霸权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率先在原子能和电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突破,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诸多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步入“新经济时代”
日本 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了拓展市场和掠夺原材料,日本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
积极引进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实施“科技立国”政策 到1968年,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德国 (1)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处于领先地位,本茨发明汽车 德国工业总产值超过英、法,跃居世界第二
二战后,合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俄国 彼得一世向西方学习,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 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
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工业革命;1861年改革后,工业革命加速了发展 加速了俄国工业化进程
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为世界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共同背景。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理论的突破、市场的需求、劳动力的增长等。
2.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1)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2)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3)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4)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3.三次科技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避免科技给人类带来危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