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2 14:23: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文革十年,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了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有些还领先于世界水平。”对此,我们应持的正确观点是
A.“文革”促进了科技发展 B.“文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中发展 D.“文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一国两制”
3.实现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过渡的创举是(  )
A.农村包围城市 B.公私合营 C.改革开放 D.赎买政策
4.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历史上没有过的大规模的钢铁、汽车、机床等企业,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
C.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完成了“大跃进”
5.为了改变兰考的落后面貌,他深入群众,摸清灾情,带领全县人民生产自救,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邓稼先 D.焦裕禄
6.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已经“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B.走集体化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挫伤了积极性
D.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下列对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C.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D.相应地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
8.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加紧进行民主法制建设 D.建立乡镇企业
9.斯大林针对苏联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提出在十年内缩短距离,必须建立工业化所需的社会组织形式,随后苏联短短几年内消灭了私有制和个体农民。这一做法
A.消除了城乡之间的差别 B.增强了国家动员能力
C.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10.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方针是
A.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打倒一切,怀疑一切 D.抓革命、促生产
11.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这里的失误是指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针对下列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钢产量 2.37kg 538.3kg 4kg
发电量 2.76kwh 2949kwh 10.9kwh

A.没收官僚资本 B.进行土地改革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掀起“大跃进”运动
13.某班举行辩论会, 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14.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通过是在(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5.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描述的桥是
A.南京长江大桥 B.郑州黄河大桥 C.钱塘江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16.“文化大革命”中,值得肯定事件的是(  )
A.一月革命 B.二月抗争
C.中共中央发出“五一六”通知 D.成立中央文革小组
17.他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他”是
A.邓小平 B.刘少奇 C.周恩来 D.彭德怀
18.一个资本家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有这样想法的资本家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A.直接被没收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C.公私合营 D.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文革”中他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他的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件冤案得以平反。上文中的他是指
A.刘少奇 B.林彪 C.贺龙 D.彭德怀
20.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历史上,中国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是在
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1997年中共“十五大”
二、简答题

21.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两次重大失误,它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
22.探索中有失误,但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哪个重要油田是在这个时期建设起来的?石油工中被誉为“铁人”的是谁?



参考答案
1.C2.A3.D4.B5.D6.D7.D8.B9.B10.A11.B12.C13.D14.B15.D16.B17.B18.C19.A20.B

21.“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 “文化大革命”。
22.大庆油田;王进喜。
答案第1页,总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