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纸的发明(2课时表格教案+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10.纸的发明(2课时表格教案+反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2 19:3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纸的发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会认“创、携”等生字,会写“术、伟”等生字。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蔡伦造纸的过程和纸的演变过程。
3.情感与价值
感受中国古人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造纸术的发展和材料的演变过程,感受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造纸术的生产流程,感受古人的智慧。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课前利用杂志、网络等途径搜集一些有关造纸术方面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谈话交流,引出课题
1.师: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最著名的四大发明吗?(指名答)
2.出示课件,学生初步认识四大发明。
3.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教师出示课题“纸的发明”。
(设计意图:教师首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明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揭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哪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创造、伟大、记录、保存、经验、社会。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
4.朗读课文。(五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三、再读课文,精读感悟
自由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播放视频,了解古代的造纸术。
造纸的过程:(1)切麻;(2)洗涤;(3)浸水;(4)蒸煮;(5)舂捣;(6)打浆;(7)抄纸;(8)晒纸。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白古代造纸的生产过程。)
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小故事《学富五车》。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用什么写字吗?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小故事,叫“学富五车”。
思考: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是什么样的?
2.同桌讨论。
看了上面的故事,说说竹简有什么缺点。
小组汇报,教师适时对学生给予恰当的点评,教师根据情况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竹简的笨重,为下文感受新的书写材料做准备。)
3.认识帛这种丝织品。
讨论:帛有什么优点?为什么人们不喜欢用帛来写字?
(帛比较轻便,但价钱太贵了,所以人们不用帛来写字。)
四、课外延伸
现代造纸资料补充:
1.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现代的造纸过程。
2.一棵树可以造多少纸呢?教师补充资料。
3.现场采访:
请问你对平时用过的纸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同学们,每一张纸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要好好地珍惜,不能浪费。虽然现在可以利用回收废纸造纸,但现在的造纸技术严重破坏树木,工厂中排出的废水也污染了环境。老师相信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你们一定会造出更环保的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
自由朗读课文,重温课文内容。
二、继续新课
(一)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出示教学课件。
学生认识麻,了解西汉时用麻造的纸。
讨论:西汉时的造纸方法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
(比较粗糙,不便书写。)
  (二)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
1.故事《蔡伦造纸》。
教师出示资料,让学生了解蔡伦是怎样发明造纸术的。
2.讨论思考:
(1)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2)请你试着说说纸的特点。
(既轻便又好用。)
(3)蔡伦造纸术为什么能够得以传承下来?
(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探究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蔡伦造的纸是当时最佳的书写材料,中国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三)自由朗读课文2~4自然段。
说说书写材料的发展历程。
小组汇报。
教师适时出示课件。
甲骨——青铜——竹简——帛——纸
(四)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同学们,让我们大声朗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一下造纸术的伟大吧!(全班齐读)
1.中国是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我们来看看,造纸术是什么时候传到世界各地的。
教师出示课件。(中国造纸术比欧洲早1000多年。)
学生谈感悟。(祖先真了不起。造纸术太伟大了。我们要发扬先人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
2.升华体验。
师:同学们,造纸术为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如此大的进步,加快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作为中国人应当为此而感到自豪,希望同学们从小就要学科学、爱科学,像先人那样有更多的发明创造。
(设计意图: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术对世界的影响,感受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科技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督促学生好好学习,发扬先人的创新精神,长大后用科技报效祖国。)
三、拓展研究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了解了中国的造纸术,希望大家课后去认识“四大发明”中的其余三项,感受中国历史的灿烂和辉煌。
【板书设计】
纸的发明
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片、木片(笨重)→帛(太贵)
                 ↓
蔡伦造纸(轻便好用、便宜)←麻造纸(粗糙、不便书写)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课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
[不足之处] 教学中,教师的切入点没有把握好,致使课堂的某些环节显得比较混乱,随意性太强。这也反映了教师对学情把握不够,才出现教学不能有的放矢。
[再教设计] 再教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