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共35张PPT+视频资料)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共35张PPT+视频资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2 17:40:59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延迟符可删除
学习目标
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2.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3.了解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目录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01
02
CONTENTS
延迟符可删除
第一部分
第一个五年计划
建立人民政府
(1949)
统一大陆,民族团结(1951)
保家卫国
(1950.10-1953.7)
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1950-1952)
建国初期的任务
召开新政协,成立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巩固政权
比较内容
全国总产量
人均占有量
国民收入
358亿元
66元
粮食
1.1亿吨
209公斤

15.8万吨
0.29公斤
国民党逃跑时掠走的金银
黄金
277万两
白银
1520万元
美钞
1537万元
经济基础差
比较
内容
中国1952
年产量
印度1950
年产量
美国1950
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
工业落后
农业国
一.背景
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产品
1952年产量
比1949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639亿吨
49%
9.3%

130.4万吨
193%
53%

135万吨
754%
46.2%

6649万吨
105%
7.4%
发电
72.6亿千瓦时
68.1%
21.9%
原油
44万吨
272%
材料说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各项指标均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一.背景
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泽东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2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中国工业落后,尤其是重工业
建国初期的经济情况
一.背景
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出路,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新中国“一五
”计划
重工业
钢铁工业
能源工业
机械工业
军事工业
……
(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
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二.基本任务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斯大林选集》下卷
一五计划以及成就
5.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鞍钢场景
三.建设成就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三.建设成就
(2)交通成就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鹰厦铁路(1957年通车)
宝成铁路(1956年通车)
三.建设成就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新藏公路
川藏公路
青藏公路
三.建设成就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经过几十年努力,项目四起三下:
20世纪50年代准备建设,
1979年铺轨,1984年运营;
格拉段1142千米(新建线1110千米)因存在千里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而长期停建,最终克服难题而于2001年6月开工,
2006年7月1日建成通车运营。2014年8月16日,青藏铁路延伸线拉日铁路全线开通运营。
三.建设成就
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
武汉长江大桥
三.建设成就
东北基地: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大型轧钢厂
沿海基地
西北基地:
新藏、青藏、
川藏公路、宝成铁路
工业基地的形成
华北基地
三.建设成就
19%
26%
296%
96%
235%

棉花
粮食
原煤
原油
1957年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比例
三.建设成就
动脑筋
你怎么看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了不起!这五年中工业建设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没什么大不了的。那时生产的解放牌汽车早就被淘汰了。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是我国现代化工业的起步。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四.意义
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所以得以圆满完成,首先得益于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是中国共产党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勤劳奋斗的结果,也和当时苏联的大力帮助是分不开的。
延迟符可删除
第二部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时地
内容
意义
1954年9月;北京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内容: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宪法性质: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分钟了解中国宪法的沿革
“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1954年《宪法》的制订,表明由政协会议代行“人大”的职权,由《共同纲领》代替《宪法》
的过渡状态,已经结束。政协会议继续存在。
全国人大会议
政治协商会议
性质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
职能
行使国家立法权,决定国家大事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成立
成立于1954年,
成立于1949年,
新中国成立时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什么是两会?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习近平
我们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一五计划”
(1953-1957)
民主
政治
建设
一次会议:
一部宪法: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9)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起点低
成就大
工业化起步
归纳
(三个“一”)
一个计划:
经济
建设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堂小结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