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形成(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溶液的形成(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02 18:0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
高校思政课教学要通过各有关方面同向同行的合力推动,切实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一个各有关方面同向同行、合力推动的过程。高校思政课教学要把理论供给与个人需求、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好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问题,。
理论供给与个人需求相结合。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呈现向好态势,课堂上学生低头率逐渐下降、抬头率不断提升。但应注意,思政课教学追求的不仅仅是抬头率,还要提高点头率、回头率,增强学生获得感,进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就要围绕学生、服务学生,聚焦其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大学生有什么思想困惑就靶向讲解,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理论供给与个人需求合拍对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核心在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有针对性地“滴灌”,讲道理讲情理、讲现实讲事实,字字讲到最“渴”处、句句暖到心坎上,引导大学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立志肩负起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
知识传授与情感共鸣相结合。思政课教学不应是教师自拉
第1课时
第九单元 溶液

1. 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

2 .了解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也是常见的溶剂。
重点:溶液概念的理解。


难点: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关系
[实验9-1] 在20mL水中加入一匙蔗糖,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思考?
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且各组成部分相同(浓度等)。
友情提醒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 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一、溶液
溶液的特征:
(1)混合物
(2)均一性:
(3)稳定性:
1、定义:
各组成部分性质相同
外界条件不变,组成不会改变
(密度、浓度、性质等)
练习3:判断下列物质是否是溶液。为什么?


不是
不是
不是
纯净物
纯净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不均一,不稳定
物质 是否是溶液 原因
蒸馏水
眼药水
冰加入水中
食盐和蔗糖同时
加入水中
植物油加入到水中
2、组成: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等也可也作溶剂
3、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确定
4、溶液的名称


如,蔗糖的水溶液,氢氧化钙溶液,
硫酸铜溶液,碘的酒精溶液。
固 体
液 体
气 体
液 体
量 多
量 少
食盐溶液
盐酸溶液
乙醇汽油
注意:只要有水存在,水总是溶剂(无论量的多少)
全称:(溶质)的(溶剂)溶液。

溶 质
溶 剂

举例
固-液溶液
气-液溶液
液-液溶液
练习2: 判断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NaOH
H2O
H2O
C2H5OH
I2
H2O
C2H5OH
H2SO4
汽油
植物油
酒精

溶液 溶质 溶剂
氢氧化钠溶液
医用酒精(75%)
碘酒
稀硫酸
10ml汽油
90ml植物油
90ml酒精
10ml水
④ 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


如:KMnO4溶液显紫色, CuSO4溶液显蓝色,FeSO4溶液显浅绿色等,
5、对溶液的定义、特征理解模糊不清
V溶液 ≠ V溶质 + V溶剂
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但是均一、稳定
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③ 一种溶剂里,可以溶解多种溶质
① 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透明不一定无色。
A
1.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混合物。溶液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
2.溶液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溶质是指___ ______,溶剂是指________________,
最常用的溶剂是_ _ 。
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
稳定的
均一性和稳定性
溶质
溶剂
被溶解的物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天气寒冷,注意保暖!
[实验9-4] 水和油的小实验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
液体分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
浑浊液体
液体不分层
试管
不干净
试管
较干净
现象 倒掉液体后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二、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特征:
三、洗涤剂的乳化功能
不均一、不稳定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 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
1、乳浊液:
3、用途:
课题 1 溶液的形成
第2课时
1.在蔗糖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溶剂是______ __,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以_________形式分散在水分子间隔里的;在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_____ _____,溶剂是______ _,在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以________形式存在。
2.溶质的原状态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__;如果二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________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的一种叫___________;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___________。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其溶剂一般是指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判断理由。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2)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
(3)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
蔗糖

分子
氯化钠

离子
固体
液体
气体
量多
溶质
溶剂




4.下列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醋 B.蒸馏水
C.牛奶 D.通入适量二氧化碳后的澄清石灰水
5.下列液体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纯净水 B.矿泉水 C.冰水混合物 D.汽水
6.下列物质放在一起,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放在汽油中 B.碘放在酒精中
C.泥土放在水中 D.牛奶放在水中
7.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含有溶质和溶剂 B.其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C.具有无色及透明性 D.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100克水与100克酒精混合可以得到200克的水的酒精溶液
B.100克水与100克酒精混合可以得到200克的酒精的水溶液
C.100毫升水与100毫升酒精混合可以得到200毫升的酒精溶液
D.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酒精混合可以得到200毫升的酒精溶液
A
C
B
D
B
9.根据溶液的组成填写下表:
[能力提高] 1.将过量的锌粒投入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掉固体残渣,最终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
2.将少量的氯化钠固体投入水中,形成的溶液中溶质是 ;将少量氧化钙投入水中,形成无色透明的溶液中,溶质是 .
氯化氢气体

氯化钠溶液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钠溶液

酒精
酒精

硫酸

ZnCl2
H2O
NaCl
Ca(OH)2

溶液 盐酸 澄清石灰水 碘酒 75%的消毒酒精 稀硫酸
溶质 氯化钠 氢氧化钠
溶剂 水 水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你还可选用其他仪器和药品),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1.实验方案:
2.实验简图:
根据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完成第30页表格.
(1)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一定质量的水,然后测出水温
(2)分别将一定量的三种固体放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并测出温度
(3)比较前后温度变化
五、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溶解过程的两种变化: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2、几种表现:
(1)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放热,温度升高.
(2)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吸热,温度降低.
[小结]
(1)浓硫酸、NaOH固体等溶于水温度升高;
(2)NaCl等溶于水温度不变;
(3)NH4NO3等溶于水温度降低。
(3)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
表现为温度不变.
讨论?
1.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温度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氧化钙固体投入水中温度也会升高,其原理是什么?
浓硫酸、氢氧化钠溶于水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温度升高;
氧化钙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放热,所以温度升高.
2.分别用以下方法清洗餐具:只用冷水、只用热水、在冷水中加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然后清洗,并用清水漂洗干净。上述哪种方法清洗餐具最干净?
热水加几滴洗涤剂
练习与巩固:右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下列物质,U形管液面右侧未发生改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升高,该物质是( )
U形管液面右侧降低,该物质是( )
A、浓硫酸    B、烧碱 C、生石灰    
D、蔗糖 E、硝酸铵 F、氯化钠
DF
ABC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