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共4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共47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2 17:1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後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後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 愁
余光中
从诗中你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诗中最后一句“一湾浅浅的海峡”指的是什么呢?
诗中反映了海峡两岸“现在”处于一种怎么样的状况呢?
以诗读史
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一篇章·追根溯源
我们血脉相连,
为何骨肉分离?
三国时期
元朝
1662年
1684年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与琉球
(今台湾)。
1885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行省。
吴国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和内地的联系。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
收复台湾。
清政府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结论:台湾自古以来
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才回到祖国怀抱。
1949年,国民政府在大陆的统治被推翻,蒋介石集团在内战失利中退守台湾,造成了目前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第二篇章·寻根之旅
是谁不懈努力,
一步步打破两岸僵局?
时间 政策
?新中国成立初 ??
20世纪
50年代中期
改革开放以后
一·不同时期党和政府对台湾问题政策的转变
党和政府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
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958年到1979年的对金门炮击政策。
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轰击金门,仅2小时内,就有4.5万多发炮弹密集倾泻到金门岛,炮战持续64天。这场战争后来演变成象征性战役。逢年过节都停炮三天,再往后一般炮弹里又只装宣传品。金门方面也照此办理,开炮就逐渐成为象征性的军事行动。这样的“炮战”,从1958年秋冬一直延续到1979年元旦,整整打了20年。
在祖国统一为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个国家
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

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 。
有利于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
1、背景:
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海峡两岸局势逐步走向缓和。
2、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意义:
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台湾成立海峡基金交流会(海基会)
两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对促进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3、海峡两岸交流日趋密切
两岸授权两会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两岸关系发展新篇章
(1)1995年1月,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新情况,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二)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关系,我们不持异议。
(三)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是我们的一贯主张。
(四)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五)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以利于两岸经济共同繁荣,造福整个中华民族。
(六)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七)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
(八)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

走近台湾
(2)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3)2015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在会面中,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最高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第三篇章·刨根问底
奈何也,寒流曾来袭。
轻声问,坚冰可融否?
2002年陈水扁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
2003年陈水扁声称要“完成历史性首次‘公投’”,成立独立的主权国家。
1990年李登辉声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1994年李登辉公开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1999年李登辉提出大陆与台湾的关系是“国与国”关系的“两国论”。
良心审判台


岛内台独势力的猖獗
2015年12月16日,美国向台湾出售总额约18.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
2010年1月6日美国宣布向台湾出售爱国者导弹;
2010年1月28日 奥巴马政府向国会提交对台军售报告。
2004年6月19日,日本自卫队进行军事演习,假想“大陆进攻台湾”与美军协同作战。
……
国际反华势力阻碍统一(干涉内政)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
海峡两岸
(1)对“台独”分子决不妥协,坚决打击。
(2)反对外国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国内政。
面对“台独”势力,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积极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自觉同任何形式的“台独”势力作斗争,坚决捍卫祖国的尊严!
第四篇章·根深蒂固
血脉渊源难撼动,
两岸猿声啼不住。
2008年大陆赠送给台湾一对大熊猫,名字叫团团、圆圆。
材料:2007年,两岸投资贸易继续保持发展势头。据商务部统计,全年大陆批准台资项目3299项,实际利用台资17.7亿美元;全年两岸贸易额为1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大陆对台湾出口234.6亿美元,同比增长13.1%;大陆自台湾进口1010.2亿美元,同比增长16%。大陆继续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
材料: 1979年以后,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的人数明显增多。1987年底,台湾当局放宽居民赴大陆探亲的限制,当年就有3万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台湾同胞均超过百万人次。2008年7月,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大陆赴台旅游民众日益增多。2011年6月28日,大陆居民赴台个人旅游正式启动,两岸民众交往更加密切。
高秉涵——悲莫悲兮生别离

高秉涵,台湾律师,老兵。1936年出生于山东菏泽。
高秉涵的一生,凝聚了所有台湾老兵经历的坎坷和艰辛,同时也见证海峡两岸从隔绝到沟通的一段特殊历史。20多年间,先后抱回了54个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

颁奖辞:海峡浅浅,明月弯弯。一封家书,一张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觉离乱苦,近乡更知故土甜。少小离家,如今你回来了,双手颤抖,你捧着的不是老兵的遗骨,一坛又一坛,都是满满的乡愁。
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随后,两岸同时举行“三通”(通邮、通航、通商)启动仪式,两岸关系取得重大进展。
三、日益密切的交往
☆政治会谈 ☆民间交往
☆经济合作 ☆文化交流
第五篇章·归根结底
缺月重圆会有时,
盼归期,
求索路上有你有我!
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从性质来看台湾问题
与香港、澳门问题有何不同?
蒋介石宣布败退台湾
vs
港澳回归

香港、澳门是殖民地遗留问题,是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历史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内政问题。
在中国实行一国两制、实现中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以及关键都是坚持一个中国。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神圣的领土
对台政策的不断推动
两岸同胞血脉相连,交往日益密切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则两利,分则无益。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
1.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
A.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 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 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武力的方式

2. 201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为两岸关系定调,强调“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共同政治基础”“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和“坚定不移携手民族复兴”。这些大政方针实现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必须坚持“九二共识”  B. 海协会、海基会的沟通
C. 两岸“三通”的扩大   D. 政党之间的交流合作



一、单项选择题
3. 2016年5月20日下午,中国国民党发新闻稿,对台湾地区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只承认1992年两岸会谈,却避而不谈“九二共识”表示遗憾。材料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   )
A. 和平统一祖国方针
B.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D.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一、单项选择题
4. “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20世纪)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 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C. 港澳回归作为“一国两制”的成功范例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D. 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单项选择题
5. 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指导我国解决这一“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
A. 战争解决    B. “三不”政策
C. 民族区域自治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 香港《大公报》2015年11月8日刊发题为《“习马会”对两岸未来发出最强音》的社论。这里的“最强音”指的是(   )
A. 统一趋势    B. 分裂趋势
C. 相斥趋势    D. 维持现状



一、单项选择题
7. 台湾地区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
③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一、单项选择题
8. 某教师在讲授“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时,设计了下面的板书。其中,方框中的内容应是(   )








A. 和平共处    B. “求同存异”
C. 平等互利    D. “一国两制”


强化训练
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骨肉兄弟。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维护两岸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造福两岸同胞的正确道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是(  )

A. 实现直接“三通”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加强经济密切合作
D.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强化训练
10. 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同胞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动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①台湾地区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
②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③汪辜会谈
④台湾当局开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⑤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A. ④⑤①③②
B. ④⑤③②①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④③①②


晚年在中国台湾的于右任先生非常渴望叶落归根,但终未能如愿。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这首《望大陆》是他眷恋大陆家乡所写的哀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望大陆》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不得大陆,不能回乡,大陆乎,何日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