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4 日食和月食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 -3.4 日食和月食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02 21:10: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题 《日食和月食》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第四课《日食和月食》
作者及工作单位 巨少青 嘉峪关市育才学校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由"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部分组成。
日食和月食,是两种非常有趣的天文现象,学生们大都听说过或观察过。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题,有利于: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对学生有吸引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有多媒体课件、模拟体验和教具的演示,学生应该很容易认识日食和月食,借助日食成形的认识,也应该能比较顺利推导出月食的成因,当然可能会有少部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时会比较吃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事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设计意图
小学科学以科学启蒙为宗。教学此课,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
1、从旧知入手,因势利导。学生已经在前面的一课中学习到了月相的知识,并联想到日食和月食的的概念。从这里开始本课的教学,既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也使学生学得自然。在教学中,我把日食的形成的原理作为教学的重点,把月食的形成原理,作为一个探索作业的形式,既倡导了学生自主学习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2、以图解为载体,促进理解。天文知识的学习,一般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所以,我就利用图解来让学生初步认识发生日食和月食的条件。这也是一种直观教学的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加深理解。重现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候的现象,使抽象的东西更加形象化,从而有利用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4、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能力。模拟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既可以巩固知识,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通过图片展示、讲故事、复习月球和地球的运动方式以及太阳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日食的成因
①多媒体课件引导。观看展示的日食照片,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大胆说出自己的推测。
②模拟体验。每个学生拿一张圆形深色剪纸模拟月球在眼前从西向东运动,看着前面一体机展示的太阳照片。反复三次。你看到日食了吗?是不是每次都能看到日食?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日食?什么时候不能?
③教具演示。
④多媒体反复重现。
请学生再说说日食及日食的成因。
师生共同总结。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强调观察时注意保护眼睛,避免伤害。
2、认识月食的成因
用多媒体演示月食,看了录像后,请你与日食比较,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形成的原因?
(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即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
(三)巩固应用
1、教师讲解:日食和月食现象,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去研究,我国远在三千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日食的记录。
以前,由于人们不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于日食和月食有各种猜测,其中有不少错误的、迷信的说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才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现在,人们不仅知道日食、月食的原因,而且已经掌握了日食和月食的规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日食、月食发生的时间和地区。
巩固练习: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相对运动的结果。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
(在月球运动到地球的背光一面时,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月食现象。
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或者说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4日食和月食
一、日食:
位置关系:太阳---月球---地球
二、月食:
位置关系:太阳---地球----月球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所占分值(50分)
日食
认识日食
15
认识日食形成的原因
15
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5
月食
认识月食
5
推测出月食的成因
5
小组合作
小组分工合作好
5
教学反思
《日食和月食》这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培养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食物的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难点是日食和月食现象的成因。月食和日食的形成,关键是上一节课是否真正了解了月相的形成过程,了解了月球的公转轨道。
我在上课时通过“三球仪”的演示与月相变化演示仪的演示,学生对月相的圆缺变化了解比较清晰,而且能将月球公转轨道形成了一定的空间想像,所以当学生提到月食和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时,学生的反映很快,有人愿意上讲台利用三球仪说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操作正确,学生也能理解,这样,月球、地球、太阳三者在发生月食日食时的位置也就比较清楚,最后,通过学生操作实验:“日食、月食发生时三球位置的摆放”。学生学得很开心,又掌握了知识,使难点化为乌有。但如何理解“月相与月食的不同,月食日食为什么只有在农历的十五和初一前后才有可能发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糊涂弄不清。月相变化是月球自身在公转过程中被太阳照亮的部分让我们看见了多少的变化过程,而月食是月球在公转的过程中,钻进了地球的影子里失去了太阳的发射光造成的;月相变化是指农历一个月里的圆缺变化,月食只在农历十五左右发生。这些问题的关键也就是理解为什么月食只有在农历十五左右才可能发生。为了让学生能尽可能多地理解这个原因,建议:在讨论“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左右,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这个知识时,请学生拿着月相变化演示仪,进行月球的公转演示,教师应在一边做解说员,并根据情况提出问题,定格演示,帮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