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
课 题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课时分配
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材分析
重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 法
三疑三探
学 法
自学、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
学习力训练
1、科学训练:定点凝视、横向扫视、敷眼睛、科学坐姿
2、闪视训练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马铃薯在水中的沉浮,知道了马铃薯的沉浮与液体类型、液体的密度有关,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想到什么?想知道什么?
(二)、问题预设:
1、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2、马铃薯放人其他液体中,沉浮会改变吗?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
(三)、出示自探提示 组织学生自探
(1)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
(2)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一样吗?如何测量?
(3)同体积的固体,液体的轻重一样嘛?如何比较?
(4)推测一下同体积的塑料块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中,沉浮会怎么样哪?
二、 解疑合探(20分钟)
1、小组合探(5分钟)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15分钟)
展示分工表
问
题
展示
分工
展示
形式
评价
分工
评价
形式
展示要求:声音洪亮,大方得体,思维严密。
1
1组
口头
5组
口头
2
2组
口头
6组
口头
3
3组
口头
7组
口头
4
4组
口头
随机组
口头
3、全班合探。
学生展示与评价;
教师重点知识点拨:
1、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2、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3、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三、质疑再探(3分钟)
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问题预设:
酒厂里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我们了解其中的原理吗?
四、运用拓展(7分钟)
(一)、根据本节学习内容,学生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请你来当小老师,编一道题,考考大家(同桌)!
学生自编题:
根据学生自编习题的练习情况,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为了巩固本节知识,加强知识的运用拓展,老师也给大家设计了一些习题,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节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请看:
(二)、教师预设题:
1、( )铜砝码漂浮在水银上,说明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轻。
2、( )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
3、同样轻重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 )。
A、体积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B、体积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C、体积大小都一样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板 书
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
同体积的清水和盐水,盐水重
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上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