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案 (28) 第14周
主备人 审核人
课 题 §8-3.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课 时
班 别 课 型
时 间 教 具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概述什么是健康;过程与方法:通过开放式的讨论,理解真正健康的含义;学会调节情绪的技能,保持心理健康。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心理健康对人体健康的意义
重点 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难点 全面理解健康的定义
预 习 内 容 及 学 法 指 导 学生预习课本p97-101内容独立完成预习提纲,利用背、记、画、思等方法学会简单知识,不会可以同桌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情。10分钟内完成以下内容 1.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应是一种 、 和 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 。可见,健康的生活不仅仅要 , ,还要 ,积极向上的 ,同时还应学会与人相处,维持良好的 。 2. 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3. 和 表示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的健康状态。 4.尝试给自己的健康打分?
学 习 过 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有效导入明确目标(2分) 自学指导合作探究(10分) 大组汇报教师点拨(10分) 健康是人们永远追求的美好愿望,是人生永恒的话题。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才能更好地了解自我,增进健康。那么,究竟什么是健康呢?怎样了解和增进自己的健康呢? 1.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关注健康问题; 2.概述什么是健康 出示预习内容: 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及预习内容认真阅读教材p97-101中的图文资料,进行有效自主学 习1.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有影响吗? 2.青少年阶段,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核心。为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不良情绪的方法。怎样保持愉快的心情?你有什么高见?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教师指导。 教师适时给予指导、评价 思考并回答 随师进入新课 阅读并明确学习方向 根据教师出示的预习内容自主阅读教材并用笔勾画知识点并理解记忆,组长带领组员解决疑点。 组内讨论,记录小组观点,达成共识 分组展示,互相质疑、评价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变式练习拓展提高(10分) 组织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解释以下问题教师适时进行精讲点拔1.有人说,肌肉发达、强健有力是健康;也有人说,没伤没病就是健康。你同意上述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2.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你如何解决?当遇到挫折时,你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情? 点拨: 从健康的定义进行理解 2.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应注意控制情绪,避免发生争吵。冷静后仔细分析原因,主动化解矛盾,胸怀宽广等;遇到挫折时,找个适当的理由安慰自己,是正常的事,做到勇于接受保持乐观心态等 针对疑问进行学以致用,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小 结 提 升 (1分) 要增进健康,首先需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会运用打分卡等方法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健康状况;能真正理解健康的含义;当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达 标 检 测 10分 1.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 A.心情愉快 B.良好人际关系 C.有自制力 D.妒忌 2.放学了回到家里,我们应该怎么做( )A.找些东西吃,趁还没吃饭先看一会儿电视 B.上了一天课,太累了,先躺一会儿 C.做晚饭是父母的事,自己先抓紧时间把作业完成 D.帮父母准备晚饭 3.下列哪一项可能会使心理受到生理的不良影响( ) A.过度的疲劳 B.充足的睡眠 C.适度的运动 D.充分的休息 4.“快乐的人比忧郁的人更容易恢复健康”,这说明 A.积极的情绪可以使人聪明 B.快乐的人身体都健康 C.忧郁的人得不到很好的治疗 D.积极的情绪有益于人体的健康
达 标 检 测 10分 5.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是 A.身体健康 B.心情愉快 C.成绩优异 D.以上三项都是 6.职业拳击手在上场比赛时会不断唠叨着“我是最棒的”或“看我来揍扁你”这是自我暗示,控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的怯场 ( ) A.不是受消极情绪影响的结果 B.是身体不健康的表现 C.人们无法进行调控 D.可运用自我暗示法进行调控 7.某同学是班中的体育健将,但由于他平时任性、骄傲、自私,同学们都不喜欢他,是因为他( )方面不健康A.躯体 B.心理 C道德 D.躯体和心理 8. 下列关于评价健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欲好,吃的多,睡的好,是健康的标志 B.没病没灾,是健康的标志 C.在身体、心理方面和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是健康标志 9. .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绪不好时,不正确的调节方法是( ) A.听音乐 B.看电视 C.参加体育活动 D.喝酒消愁 10. 下列哪项属于健全的人格( ) A.对双亲过分依赖 B.胆小.怯懦,不愿意走向社会 C.能正确的认识社会和自己 D.情绪不稳定,攻击性或逃避性行为偏多 综合题: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嫉妒诸葛亮,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后忧郁而死,英年早逝;诸葛亮在阵前大骂王朗,王朗羞怒交加,坠马而死。以上两例说明了什么?
布置 作业 1分 本节练习册及同步解析相关习题
板 书 设 计 §8-3.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一、给你的健康打分 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力好。 二、保持愉快的心情 1.转移话题法。 2.宣泄烦恼法。 3.自我安慰法。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