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本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人教版本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03 08:21: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章《溶液》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B. 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C.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
D.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
B. 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C. 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
D. 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
3.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 玻璃棒 量筒 烧杯 胶头滴管
B. 托盘天平 量筒 烧杯 玻璃棒
C. 托盘天平 玻璃棒 烧杯 胶头滴管
D. 量筒 烧杯 漏斗 玻璃棒



4.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B.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浓度
C. 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不会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D.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
5.将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乳浊液的是(  )



A. 白醋
B. 食用油
C. 食盐
D. 酒精



6.向t℃时饱和的Na2CO3溶液中加入ng无水Na2CO3,会析出mg Na2CO3·10H2O,则(m-n)的值为(  )



A. 饱和溶液失去水的质量
B.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
C. 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
D. 其数值为0,即溶液质量不变



7.一定温度下,向碳酸钠饱和溶液里不断加水(V),溶液里碳酸钠的质量(W)、碳酸钠的质量分数(a%)、碳酸钠溶液的pH、以及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加水的质量变化图示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 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 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t2℃时,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 g a的饱和溶液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案错误的是(  )
A. 用水鉴别苯、四氯化碳、酒精三种液体
B. 加入足量铁屑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C. 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装溶液润洗
10.在一个大萝卜中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一定量的饱和食盐水,过一段时间后将里面的食盐水倒出,再往倒出的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则食盐水的质量会(  )
A. 不变,因为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
B. 增加,倒出的食盐水还是饱和的,但加入了食盐,故溶液的质量增加
C. 增加,倒出的食盐水不饱和了,加入的食盐会溶解一部分
D. 减少,因为有一部分食盐变成晶体析出
1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
B.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 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D.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说明该温度下100 g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31.6 g
12.要配制100 g 5%的蔗糖溶液,以下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低的是(  )



A. 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
B. 用量筒量取90 mL水
C. 搅拌后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
D. 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



13.一定温度下,向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 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 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14.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



A. 所用NaOH已经潮解
B. 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
C.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
D.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15.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 生理盐水各部分性质和密度都一样
C. 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生理盐水的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D. 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将少量的①菜油;②醋;③味精;④胡椒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其中__________形成悬浊液,________形成乳浊液,____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
17.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1)石灰水________,
(2)硫酸铜溶液________,
(3)碘酒________。
(4)食盐水________,
(5)80 mL酒精与20 mL水组成的溶液________。
18.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将50 g NaNO3放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20 ℃时NaNO3的___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该溶液的质量是______g,此时溶液中NaNO3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0.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温度不同时可能减小;B项,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是错误的叙述,应该为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C项,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一定增大是错误的叙述,如果改变温度溶液的质量就不变;D项,饱和溶液恒温蒸发部分溶剂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不变是正确的叙述,故选择D。
2.【答案】C
【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选项,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依次为甲>乙>丙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若乙中含有少量杂质甲,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是正确的叙述;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C选项,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多是错误的叙述,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D选项,三种不饱和溶液都可以通过增加其溶质的方法变成饱和溶液是正确的。故选C。
3.【答案】A
【解析】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需要的仪器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A项,玻璃棒、量筒、烧杯、胶头滴管符合要求;B项,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中,托盘天平没有必要;C项,托盘天平、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中托盘天平不必使用;D项,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中漏斗不必使用。故选A。
4.【答案】D
【解析】A项,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错误;B项,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的条件: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错误;C项,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种类,错误;D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等步骤,正确。故选D。
5.【答案】B
【解析】食用油和水能形成乳浊液,A、C、D三项的物质可以和水形成溶液。
6.【答案】C
【解析】解:设原溶液共为xg,析出mg Na2CO3·10H2O后溶液为yg。
则x+n-m=y,
解得,x-y=m-n,
即饱和溶液失去水和溶质的质量之和=m-n;
故选C。
7.【答案】D
【解析】A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所以碳酸钠的质量应是一条直线,不应减少,错误;B项,向溶液里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不断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断减小,而不应变大,错误;C项,碳酸钠溶液的pH>7,而不应小于7,错误;D项,一定温度下,溶质、溶剂确定的情况下,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正确。故选D。
8.【答案】D
【解析】A项,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项,P点时a、c的溶解度交于一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项,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D项,t2℃时,a的溶解度为50 g,将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充分搅拌,只能溶解25 g,得到75 g a的饱和溶液,错误。
9.【答案】D
【解析】A项,水与苯混合有机层在上层、与四氯化碳混合有机层在下层、与酒精不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正确;B项,Fe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会引入新杂质,符合除杂要求,正确;C项,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则用激光笔照射稀豆浆,检验其是否为胶体,正确;D项,配制溶液时容量瓶不能润洗,否则浓度偏大,所以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即可,不需要润洗,错误。故选D。
10.【答案】C
【解析】根据生物知识可知,萝卜的水会向饱和食盐水中渗透,使饱和食盐水变得不饱和了,所以还可以继续溶解食盐。故选C。
11.【答案】B
【解析】A项,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B项,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项,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D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其含义是:20 ℃时,100 g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31.6 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131.6 g,错误。故选B。
12.【答案】A
【解析】A项,称取5 g含杂质的蔗糖,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正确;B项,用量筒量取90 mL水,实际所量取的水比所需要的水(应需要95 mL)少,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C项,搅拌后形成了均一、稳定的溶液,玻璃棒上有液体残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错误;D项,量筒中的水未完全倒入烧杯中,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故选A。
13.【答案】D
【解析】
14.【答案】B
【解析】A项,已经潮解的NaOH因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相同质量的样品含NaOH的物质的量减少,根据公式n偏小,c偏小,错误;B项,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的体积,n不变,V偏小,c偏大,正确;C项,摇匀后,因为瓶颈刻度线以上瓶壁及活塞沾有溶液所以液面下降,此时对结果物影响,再加水至刻度线,使得溶液的体积V偏大,n不变,所以c偏小,错误;D项,定容时,仰视刻度线,使得溶液的体积偏大,n不变,V偏大,则c偏小,错误。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溶液是均一的,也就是各部分的性质、密度是相同的,溶液是稳定的,也就是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氯化钠溶液是由氯化钠固体和水形成的,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溶解后仍然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16.【答案】④ ① ②③
【解析】①菜油是液体,不溶于水,能形成乳浊液;②醋能溶于水形成溶液;③味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④胡椒粉不溶于水,本身是固体,它和水混合后形成悬浊液。
17.【答案】(1)Ca(OH)2 (2)CuSO4 (3)I2 (4)NaCl (5)C2H5OH
【解析】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18.【答案】饱和 94 46.8
【解析】20 ℃时NaNO3的溶解度是88 g,故50 g水在这一温度时最多可溶解44 g硝酸钠,因此溶液是饱和的,溶液的质量为44+50=94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9.【答案】4.5 g 475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 500 g×0.9%=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X×18%=500 g×0.9%或X×18%=4.5 g
解之得:X=25 g
需加水质量:500 g-25 g=475 g
20.【答案】(1)11 g (2)26.7%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