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08 15:0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词四首
词之画面:根据画面背词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yàn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lè归无计。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liáo发少年狂,左牵黄,右qíng苍,锦帽貂qiú,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hān胸胆尚开张。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qián冯唐?会挽diāo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为陈同甫fù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huī下zhì,五十弦fān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pīlì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yíng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lí下,黄花开遍,秋容如shì。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é眉,殊未xiè!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jīn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mǎng红尘,何处mì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 秋瑾
词之情感:找一个字代替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yàn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lè归无计。qiāng管悠悠霜满地,人不mèi,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liáo发少年狂,左牵黄,右qíng苍,锦帽貂qiú,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hān胸胆尚开张。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qián冯唐?会挽diāo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为陈同甫fù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huī下zhì,五十弦fān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pīlì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yíng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lí下,黄花开遍,秋容如shì。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é眉,殊未xiè!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jīn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mǎng红尘,何处mì知音,青衫湿!
满江红 秋瑾
词之朗读:重音?停顿?语气?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写作背景: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词人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镇守西北边疆期间,既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兵,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词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情感基调:悲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情感基调:狂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 / 挑灯 / 看剑,梦回 / 吹角 / 连营。八百里 / 分 / 麾下炙,五十弦 / 翻 /塞外声,沙场 / 秋点兵。
马作的卢 / 飞快,弓如霹雳 / 弦惊。了却君王 / 天下事,赢得 / 生前身后名。可怜 / 白发生!
陈亮

力主抗金。
所作文章,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激昂。
曾多次上书,痛斥秦桧奸邪,倡言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曾两次被诬入狱。
辛弃疾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词作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
情感基调:壮中含悲
满江红 秋瑾
1903年,秋瑾随入京做官的丈夫来到北京,看到被八国联军入侵的神州大地,看到满目疮痍的国土,看到腐败懦弱的晚清朝廷,她决心献身革命事业。而她的丈夫却依旧游手好闲,吃喝玩乐。她颇有一种“志不同,道不合”的感觉。
那年中秋,秋瑾和丈夫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离家出走,冲破了家庭的牢笼,准备投身革命。
情感基调:烈中有悲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词之赏析:抒情方法?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上阕:写景
不一样的塞外秋景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抬眼望,雁去衡阳,这塞外荒凉留不住她的心,好不孤单。
竖耳听,秋声四起,大风声、号角声、羌笛声、马啸声,好不热闹!
远处看,崇山峻岭,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孤城紧闭,好不萧瑟。


下阕:抒情
不一样的军旅情感

燕然未勒
归家无计
春风不度
洒一把英雄泪,就等那一天,燕然山刻石记功凯旋归去。
洒一把思乡泪,家在万里外,浊酒一杯举杯消愁愁更愁。
洒一把惆怅泪,戍守边关苦,朝廷春风总是不到边关外。
比较阅读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欣赏词的豪放风格
出猎场面特别( )

太守形象特别( )

诗人气概特别( )

用典
1、亲射虎,看孙郎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西北望,射天狼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的军营生活

的战斗场面

的雄心壮志
雄壮
壮烈
豪壮
那些( )的军营生活场面


那些( )的战场杀敌场面


那些( )的胜利凯旋场面

辛弃疾的抱负实现了吗?从哪些诗句中读出来?
梦回、醉里 、可怜 ……
可怜
这一切,只是梦中的回想,现实中,仍然是壮志难酬, 空有报国志, 抵挡不了岁月蹉跎,白发丛生!

从刚才的豪壮中陡然跌落,表达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醉态——
梦境——
现实——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实写
实写
虚写

梦回
醉酒
白发生
可 怜

满江红 秋瑾


殊未屑!

心却比,男儿烈!

俗子胸襟谁识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身不得,男儿列;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秋瑾的生平
秋瑾是著名的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875年生于绍兴的一个典型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其父秋寿南曾任湘乡县督销总办。秋瑾兄妹四人,秋瑾稍大即入家塾,受封建教育,念的是《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但她爱读的却是诗词、明清小说和笔记传奇。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钧提亲。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秋瑾并不喜欢过养尊处优的生活,更受不了封建家庭的种种束缚。比自己小两岁的丈夫王廷钧,在志趣、爱好上也与自己毫无共同之处。她叹息道:“琴瑟异趣,伉俪不甚相得。”王廷钧一不好读,二不务正业,每天游手好闲,吃喝玩乐。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不仅得不到丈夫的理解与支持,反而遭到他的训斥: “这是男人的事情,你休胡思乱想。”秋瑾也不示弱:“我要去寻求真理,女人也有救国救民的责任。”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王廷钧知道秋瑾是个说得到做得到的倔强女性,要说服她是不可能的,只好采取卑劣手段,乘秋瑾不备,偷偷将她的珠宝和手饰及积蓄全部窃走,妄图以此来阻挠她赴日。秋瑾变卖了仅剩的财产和衣物,加上吴芝瑛等人的资助,于1904年4月只身东渡日本,从此迈出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

秋瑾在日本三年,两人从无书信来往,夫妻关系名存实亡。
1906年冬秋瑾听说王廷钧纳妾的消息,反而高兴,觉得有了与王廷钧脱离关系的理由。于是,她给大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
(1907年2月),秋瑾接任大通学堂督办。不久与徐锡麟分头准备在浙江、安徽两省同时举事。联络浙江、上海军队和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因事泄,于7月13日在大通学堂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浙江绍兴轩亭口。被捕后没有一句供词,只留下一纸,上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七个字。
轩亭口秋瑾广场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地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词之比较:同?异?
1、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
2、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3、词牌规定着这首诗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4、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
5、词从结构上看多数是分段的,称为上片和下片或上阕和下阕。
同?
1、上阙侧重写景,下阙侧重抒情。

2、借景抒情?

3、借典抒情?
《满江红》
《渔家傲》
《江城子》
《破阵子》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军旅生活(豪放、激烈)
☆《满江红》:黄花开遍 (秋色萧瑟)
★《渔家傲》:思乡、爱国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爱国
★《破阵子》:壮志未酬的悲愤、爱国
★《满江红》:苦闷彷徨、雄心壮志
异?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拓展阅读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狐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菩萨蛮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清平乐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力的“女性情怀”。
赠蒋鹿珊先生言志
且为他日成功之鸿爪也

画工须画云中龙,为人须为人中雄。 豪杰羞伍草木腐,怀抱豈与常人同? 久闻吾浙有蒋子,未见音容徒仰企。 何幸湖山获订交? 高谈宏论惊人耳。 不惧仇人气焰高,频倾赤血救同胞。
诲人思涌粲花舌,化作钱塘十丈涛 风潮奔腾复澎湃,保守急进本无派。 协力同心驱满奴,宗旨同时意气洽。 危局如斯敢惜身? 愿将生命作牺牲。 可怜大好神明胄,忍把江山付别人! 事机一失应难再,时乎时乎不我待! 休教他人锁键牢,从此沉沦汉世界。 天下英才数使君,据鞍把剑气纵横。 好将十万头颅血,一洗腥膻祖国尘。 我欲为君进一箸,时机已熟君休虑。 成功最后十五分,拿破仑语殊足取。 霹雳一震阴霾开,光复祖业休徘徊。 他年独立旂飞处,我愿为君击柝来。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绝命书
痛同胞之醉梦犹昏,悲祖国之陆沉谁挽?    日暮穷途,徒下新亭之泪;    残山剩水,谁招志士之魂?    不须三尺孤坟,中国已无干净土;    好持一杯鲁酒,他年共唱摆仑歌。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