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1节 认识运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1节 认识运动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03 11:5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认识运动

内容标准 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素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例2通过质点模型、太阳系行星模型等实例,体会物理模型在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物理核心素养构成要素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知识素养 物理术语 运动相对性
物理概念 机械运动、参考系
物理规律 运动具有相对性
物质观念
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
能量观念
科学思维 思维素养 物理方法 将具体的物理现象抽象为物理模型
数学方法
建构模型 理想化模型
科学推理
科学论证
质疑和创新
科学探究 经历素养 观察并记忆典型现象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科学态度与责任 科学态度素养 科学本质
科学态度
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 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
教学难点 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
内容分析 《认识运动》是《运动的描述》这一章的第一节,这是学生认识机械运动的开始,也是力学的基础知识。它对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机械运动,科学地描述了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体现了科学的严密性和完整性。本教材从日常生活实际以及万千世界中的物体运动引导学生学习和了解物理知识,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形成一个认知体系,对机械运动的概念有一个了解,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理性地认识自然现象,对事物的运动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通过对参考系和质点的学习,改变了以往对运动的局限性理解。本节内容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虽然运动是世界上普遍的现象,但是学生对运动有的只是感性认识,但是对于怎么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没有清晰地知道。在这之前的学生简单的认为动的物体就是运动的,不动的物体就是静止的,这种认识是很表面化的,缺乏理性。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课堂上多点呈现运动画面,设置多种情境,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历观察、讨论、分析、总结多个阶段,从而从感性认识升华为感性认识。
教学目标 (1)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参考系。(2)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3)知道将物体抽象为质点的条件,能将特定实际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质点。(4)体会建构物理模型的思维方式,认识物理模型在探素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关键问题 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机械运动的定义和类型 提问:请找出运动场中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并说明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讲述并板书: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观察思考并回答问题。 倾听并做笔记 过观察,找出运动物体,归类总结,得出机械运动的概念,同时加深理解。加强语言描述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并总结描述。
参考系的定义和分析,如何选取参考系,如何根据参考系判断物体的运动,知道运动之后又如何去判断参考系。 提问:如何判断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从刚刚学生回答的问题中总结引出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参照物的物体。 例子:1.“我终于来到了佛冈中学” 所选的参考系是:佛冈中学2.佛冈中学终于来到了我的面前” 所选的参考系是:我3.甲乙两人并排向前运动,甲以乙为参考系是: 静止的 以地面为参考系是:运动的。 讨论与交流:如何判断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1.分组讨论问题2.找代表来回答问题。 倾听 独立思考,个人起来回答 引出参考系的概念 运动具有相对性,同一物体的运动,以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观察到的运动情况一般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首先要选定参考系. 通过做题加深对参考系的理解,(1)同一个物体,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得出的运动结果可能会有所不同.(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视研究的问题而定.在研究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地面为参考系.
【例1】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图中司机说乘车人“没动”,而路上的小女孩说他运动得“真快”.司机和小女孩在对乘车人运动状态的描述时,所选取的参考系应该分别为 (  )A.地面、地面B.地面、汽车C.汽车、地面D.汽车、汽车 独立思考,个人起来回答 通过做题,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参考系。
【例2】观察图中的旗帜和甲、乙两火炬手所传递的圣火火焰,关于甲、乙两火炬手相对于静止旗杆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旗杆和甲、乙火炬手在同一地区)(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C.甲火炬手可能运动,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左运动
质点的概念和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是质点,什么情况下不可以把物体看成是质点。 问题情景:佛冈到广州的距离约为100km.一辆长为10m汽车以20m/s的速度从佛冈开往广州需要多少时间?途中需要多少时间经过路边的一根竖直的电线干?提出问题:1.计算汽车从佛冈开往广州需要多少时间时用不用考虑汽车的长度?2. 计算汽车经过路边的一根竖直的电线干的时间时用不用考虑汽车的长度? 讲解质点的概念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2.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如果在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因素时,就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3.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是为了简化实际物体的运动而对实际物体进行的一种科学的抽象,实际上并不存在. 质点是否一定是很小的物体?较大的物体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吗? 提出问题:质点是否一定是很小的物体?较大的物体一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吗? 【例3】 (多选)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C.凡是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都不能看成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 【例4】在物理学中,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模型,是经常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物理模型之一.关于地球能否看成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B.地球的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成质点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小结:判断物体可不可以看成质点的方法:1.利用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判断。2.先假设物体可以看成质点再判断问题能不能研究。 学生根据问题情景做题 小组讨论,并总结,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做笔记并倾听 小组讨论,并总结,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 师生共同小结 学生经历质点模型的建构过程,了解质点的含义。 让学生对质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信息反馈,检查学生对质点的理解,并说明物体一定要在“研究的问题中” 才可以说能不能“把物体看成质点” 通过做题加深对质点的理解 通过小结能快速判断物体可不可以看成质点
课堂小结 1.机械运动 2.参考系 3.质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认识运动
一.机械运动
概念:物体在空间中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称为机械运动。
分类: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二.参考系
概念:任何运动的物体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就成为参考系。

三、质点
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简化成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