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三 区域地理 学案(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专题三 区域地理 学案(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3 18:01:37

文档简介

专题三 区域地理
类型1 世界主要的国家和地区


世界各国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截至2019年,世界上共有2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有197个,地区有36个。

一、世界重要地区
地区 项目 内容
东 南 亚 位置 亚洲的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范围 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
地形 中南半岛具有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
气候 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为热带雨林气候
河流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在中国境内被称作“澜沧江”
农业 盛产水稻、天然橡胶、椰子、油棕和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
旅游 资源 越南下龙湾、泰国曼谷水上市场、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花园城市”新加坡、缅甸仰光大金塔、柬埔寨吴哥窟
人口和 城市 人口稠密,华人、华侨众多;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大河下游的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及沿海平原
中 东 位置 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地带,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位于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之间,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
范围 非洲的埃及和除阿富汗以外的西亚国家
气候 主要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资源 石油生产量、储量、出口量最大的地区,被称为“世界石油宝库”,但水资源匮乏
居民 世界上阿拉伯人主要聚居地区之一,以白色人种为主
宗教 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欧 洲 西 部 位置 和范围 欧洲的西半部,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
地形 以平原为主,南北高,中部低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最为典型
河流 河网密布,水流平缓,河流短小,航运价值高
农业 以畜牧业为主
居民 人口稠密,居民以白种人为主
旅游 资源 法国凯旋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罗马古斗兽场,荷兰风车,瑞士阿尔卑斯山滑雪场,挪威峡湾风光,奥地利音乐之都维也纳等
撒 哈 拉 以 南 非 洲 位置 和范围 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
地形 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气候 以热带气候为主,普遍炎热,被称为“热带大陆”,气候类型分布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
农业 农牧业生产落后,农产品产量低,粮食供应不足
经济 发展 单一商品为主的经济,尼日利亚、安哥拉等产油国发展化学工业和机械工业、肯尼亚发展花卉业和旅游业
居民 黑种人的故乡,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北 极 地 区 位置 和范围 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大洲部分地区
海陆分布 以海洋为主
气候 降水量大于南极地区,严寒程度、风速小于南极地区
我国 科考站 黄河站
特有动物 北极熊、北极狐
居民 因纽特人、拉普人
南 极 地 区 位置和 范围 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
地形 以高原为主
气候 酷寒、干燥、烈风
我国 科考站 中山站、长城站、昆仑站、泰山站
特有动物 企鹅
居民 无常住居民


二、世界主要国家
国家 项目 内容
日 本 位置 和范围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个大岛以及附近一些小岛组成
地形 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沿海地区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
工业 工业高度发达,以“进口—加工—出口”模式为主,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多临港分布
旅游资源 富士山、奈良东大寺等
人口 和城市 地狭人稠,多港口城市;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印 度 位置 地处亚欧大陆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濒印度洋
农业 传统农业大国,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黄麻、茶叶
服务业 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每年承接全球服务外包市场近1/2的业务,被称为“世界办公室”
旅游资源 泰姬陵
人口 和城市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主要城市有新德里、孟买、加尔各答、班加罗尔
语言 和宗教 印度语为国语,与英语同为官方语言;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
俄 罗 斯 位置 和范围 西濒波罗的海,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地形 西部以平原为主,东部多高原、山地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促
河流、 湖泊 主要河湖有伏尔加河(母亲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贝加尔湖
工业 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重工业发达,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相对滞后,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工业区大多分布在俄罗斯的欧洲部分
交通 交通部门齐全,五大交通运输方式都很发达,但地区分布不平衡。铁路在欧洲部分分布比较密集,以莫斯科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亚洲部分比较稀疏
旅游资源 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贝加尔湖等
人口 和城市 欧洲部分集中了全国3/4的人口; 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不冻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
澳 大 利 亚 位置 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介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地形 以高原为主,两侧高,中间低,东部为山地(大分水岭)
气候 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称号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农业 农牧业高度发达,世界重要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工业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采矿业以及冶金业;服务业发展迅速,成为其经济支柱
旅游 资源 悉尼歌剧院、大堡礁、艾尔斯巨石等
人口 和城市 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重要城市:堪培拉(首都)、悉尼(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海港城市)、墨尔本(第二大城市)
美 国 位置 和范围 本土位于北美洲中南部,东、西、南三面分别濒临大西洋、太平洋和墨西哥湾,北与加拿大接壤,南与墨西哥毗邻,领土还包括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和太平洋的夏威夷州
地形 以平原为主;东部、中部、西部形成南北纵列分布的三大地形区
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本土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 湖泊 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哥伦比亚河;湖泊有五大湖(淡水湖群)
农业 世界农业大国,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农业生产区域专业化、机械化和商品化程度都相当高
工业 工业部门体系完整,生产规模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南部、西部太平洋沿岸平原和谷地地区
人口 和城市 人口居世界第三位,地区分布不均,沿海平原和东北部的五大湖附近人口稠密,西部高原山地人口稀疏; 主要城市:华盛顿(首都)、纽约(最大港口、金融中心)、洛杉矶、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硅谷)、芝加哥(交通中心)、底特律(汽车工业中心)、匹兹堡(钢铁工业中心)
巴 西 位置 南美洲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
地形 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气候 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
河流 亚马孙河、巴拉那河
农业 世界重要农产品出口国之一,咖啡、可可、蔗糖、柑橘、大豆、牛肉等产量居世界前列
人口 和城市 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混血种人数量多;主要城市:圣保罗(第一大城市)、里约热内卢(第二大城市)、巴西利亚(首都)
语言 官方语言:葡萄牙语
文化 桑巴舞、足球王国、狂欢节



典例 2019年9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强调,中国市场足够大,中、德双方应保持开放前瞻意识,在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化和5G等新兴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培育和开拓未来市场。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德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是发达国家 ②是发展中国家 ③位于东半球 ④位于西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在两国合作的过程, 中国的突出优势在于 (  )
①技术全面领先 ②市场大 ③劳动力充足 ④人均收入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由材料可知,未来中国与德国合作的发展方向是 (  )
A.农业生产 B.钢铁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旅游业
【解析】 本题组考查我国与德国的相关知识以及两国未来的合作的发展方向。第1题,德国位于欧洲西部,大西洋东岸,经济发达,为发达国家,位于东半球。第2题,中国和德国在两国合作的过程中,中国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市场广阔,劳动力充足;德国的优势是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第3题,根据材料“中、德双方应保持开放前瞻意识,在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数字化和5G等新兴领域加强合作”,可以看出中德两国未来会加强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合作。
【答案】 1.A 2.C 3.C

类型2 中国主要的地理区域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一、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概况
区域 项目 内容
北 方 地 区 位置和 范围 秦岭—淮河以北、青藏高原以东
地形 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原,东部为平原
主要 地形区 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河流 含沙量大,汛期在夏秋季节;主要河流有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等
农业 农业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 重要农业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工业区 辽中南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
旅游资源 秦始皇陵兵马俑、故宫、长城、颐和园、白马寺、龙门石窟、孔府、孔庙、孔林等
特色民居 黄土高原的窑洞 、北京的四合院
南 方 地 区 位置和 范围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地形 以高原、盆地、平原、丘陵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高原、盆地,东部为平原、丘陵
主要 地形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候 亚热带及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含沙量小,汛期在春夏季节;主要河流有长江、珠江、澜沧江等
农业 重要农业区: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主要农产品:水稻、柑橘、茶叶、桑蚕、甘蔗、生猪; 主要经济作物:椰子、芒果、橡胶、咖啡、油棕
工业区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
旅游资源 杭州西湖、湖南张家界、岳阳楼等
特色民居 斜顶房,屋顶坡度大
西 北 地 区 位置和 范围 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地形 以高原、山地和盆地为主;东部为高原,西部山地、盆地相间分布
主要 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河流 多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内流河


续表
西 北 地 区 农牧业 主要农作物:小麦、棉花、瓜果,其多分布在盆地、谷地、沙漠边缘绿洲; 主要牧区:内蒙古草原、河西走廊、天山牧场; 主要畜种:三河马、三河牛、细毛羊
人口和 城市 人口稀少;重要城市有乌鲁木齐、银川、呼和浩特等
民族 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特色民居 内蒙古草原的蒙古包
青 藏 地 区 位置 和范围 位于我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以南,南至国界,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地形 以高原为主,西高东低,高原周边被巨大的山脉环绕
主要地形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柴达木盆地、青藏高原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自然特征 高寒
河流 含沙量小,汛期在春夏季节;主要河流为雅鲁藏布江
农牧业 主要农作物:青稞、豌豆、小麦、油菜,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主要牧区:三江源及高山山麓地区; 主要畜种: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旅游资源 拉萨布达拉宫、西宁塔尔寺、青海湖等
人口 和城市 人口不足全国的1%,重要城市有拉萨、林芝、西宁、格尔木
民族与宗教 藏族,藏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
特色服饰 藏袍
文化 锅庄舞、青稞酒、糌粑


二、中国其他区域概况
地区 项目 内容
东 北 三 省 地形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气候 冷湿,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农业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工业 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黄 土 高 原 地表形态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水土流失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地表裸露,夏季多暴雨,地形坡度大;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过垦过牧,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危害 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治理 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北 京 城市职能 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
交通 有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交通网
建设目标 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
长 江 三 角 洲 地 区 位置 江海交汇之地
自然环境 气候湿热、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农业 鱼米之乡
人口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风情 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香 港 和 澳 门 位置 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端,珠江口东西两侧,与广东省相邻
地形 香港山地多,平原狭小;澳门以丘陵、平原为主
城市开发 上天:建设高层建筑;下海:填海造陆
经济 澳门——博彩旅游业;香港——世界著名的自由贸易港,也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及航运中心
合作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
台 湾 省 位置 台湾岛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我国的最大岛屿
地形 东部山脉、西部平原
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短小湍急,水能丰富
人口分布 西部、北部平原
农业 东方甜岛、海上米仓、水果之乡、兰花之乡、植物王国
经济 外向型经济:进口—加工—出口;祖国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
三 江 源 地 区 位置 青海省南部,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河流的发源地
自然环境 海拔高,气温低,河流源地
问题 冰川不断消退,湖泊、沼泽不断萎缩,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锐减等
治理 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典例1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①②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
A.纬度 B.地形
C.降水 D.土壤
2.我国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区域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本题组考查中国的地理区域差异。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区域是北方地区,②区域是南方地区,①②区域自然环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第2题,读图可知,①区域是北方地区,②区域是南方地区,③区域是西北地区,④区域是青藏地区,我国年平均降水量最少的区域是西北地区。
【答案】 1.A 2.C
典例2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区域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我国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C.我国畜牧业区与种植农业区的分界线
D.与我国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导致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各具特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
B.乙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C.丁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
D.丙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

【解析】 本题组考查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第1题,读图可知,甲是南方地区,乙是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同时是一月份0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我国800 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耕地中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等。第2题,读图可知,甲是南方地区,乙是北方地区,丁是西北地区,丙是青藏地区。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一熟;南方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到三熟;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天然牧场,放牧羊、牛、马等牲畜;青藏地区气候高寒,以种植青稞等粮食作物为主。
【答案】 1.A 2.C
典例3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大地理区域中,气候特征为湿热的是    区域,土地荒漠化严重的是    区域。?
(2)D是    高原,当地是我国    族(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3)“雪域高原”是图中的    (甲、乙、丙、丁)地区,它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
(4)乙区域的植被类型以    为主。?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相关知识。第(1)问,从图中可以看出,丙表示南方地区,气候湿热;甲表示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荒漠化严重。第(2)问,D表示内蒙古高原,是蒙古族的聚居地。第(3)问,丁表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一向以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闻名于世,是科学探险、考察和生态旅游的胜地。第(4)问,乙区域位于大小兴安岭地区,属于北方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的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答案】 (1)丙 甲
(2)内蒙古 蒙古
(3)丁
(4)温带落叶阔叶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