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现在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鲁迅
要做就做,与其说明年喝酒,不如今天喝水。
导入新课
——萧红
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知识与技能:
1、 把握回忆录的写作技巧,了解回忆录传记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描写与感情的分配。
学习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细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
2、分段细读,抓住回忆录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了解鲁迅先生性格中的另一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2、理解鲁迅先生伟大的情操与他的性格的另一方面,全面了解鲁迅先生。
萧红(1911——1942)
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黑龙江省呼兰县(现哈尔滨市呼兰区)人,原名张廼莹,“萧红”是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作者简介
12月19日,鲁迅在梁园豫菜馆请客,特意将萧红、萧军介绍给茅盾、聂绀弩、叶紫、胡风等左翼作家。不久,叶紫、萧红、萧军在鲁迅的支持下结成“奴隶社”,并出版了“奴隶丛书”。鲁迅还利用自己在上海的关系,积极向出版社推荐他们的作品,在鲁迅的热情帮助下,萧红到上海后写的第一个短篇小说《小六》很快就在《太白》上刊出。
与鲁迅的交往
从此,萧红的作品便陆续在上海发行的《生活知识》、《中学生》、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萧红也开始在上海文学界崭露头角,成为一颗闪亮的文学新星。
萧红的代表作:
《跋涉》《生死场》《淌薪帧散文集》《回忆鲁迅先生》《马伯乐》《呼兰河传》《手》《小城三月》。
《生死场》
萧红的文字有时有点啰嗦,像个喜欢说话以引起别人注意,又常常表达不清的孩子,充满了儿童式的奇特想象和信马由缰的思路。她的字里行间,正是一派稚拙可爱的孩子气。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写作于1939年,原名《回忆鲁迅先生》。当时作者在上海时常出入于鲁迅先生家,与鲁迅先生有密切的交往,她运用了自己善于机敏地捕捉细节的特长,充分地表现了在伟大的革命者外表下内心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当时萧红初到上海,结识鲁迅先生,在与鲁迅先生的交往过程中,得到鲁迅先生的极大的帮助。
写作背景
作者在与鲁迅先生一家的交往中,细致观察了解,为大家展现了与以往大家看到的不一样的鲁迅先生,在她笔下,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个和蔼的老人,一个了解儿子的好父亲,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意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我们看这篇传记从鲁迅先生生活细微处着手,为大家展示一个真实的鲁迅。下面我们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方面:作者初到上海,与先生一家的交往。
课文讲解
从本文开头几段来看,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不注重人的外在打扮,但是却很了解穿衣的方式与服饰搭配,以细微处可见鲁迅先生的为人,借以说明鲁迅先生的生活态度与做人。
注重内在,生活中又注意观察别人的,对待学生严厉不宠溺,对待青年的问题严肃认真。
“但还是展读着每封从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对待不认真的青年浮躁的态度,他虽是嘴上责骂,但还是很认真的解答他们的问题,先生是极其和蔼的。
先生的生活很俭朴,简单而不寒酸。但是对待客人却大方而不奢侈,来求学的热血青年,来交流的学者朋友,他都不厌烦的一一作陪,并且招待饮食。
“来了客人,许先生没有不下厨房的,菜食很丰富,鱼、肉……都是用大碗装着,起码四五碗,多则六七碗。可平常就只三碗菜: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再一碗黄花鱼。这菜简单到极点。”
在生活上极其俭朴的鲁迅先生一家(这个在文章的后部分鲁迅先生生病时对许广平的描写中可以看见),在对待客人方面非常大方,常常很多饭菜蔬果,这也是鲁迅先生的一个美德,宽容且大方。
鲁迅先生的工作时间与别人正好相反,通常是凌晨两点到清早,这段时间里是人最困顿的时刻,但却是鲁迅先生最清醒的时候,没有了外人的打扰与外界环境的干扰,是他最安静的思考的时候。
文章不止一处突出了鲁迅先生家的安静,指出其中一处并加以解释他所表达的意义。
鲁迅先生说“鬼也是怕踢的,踢他一脚就立刻变成人了。”“我想,倘如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
这一些对“鬼”的描写代表了什么?(课文第三十五页)
重点简析
这里的“鬼”不是指的民间所流传的“鬼怪”,而是指那些处在迷茫或是走在歧途的国人,麻木而迷茫。他们生活着没有理想,只在暂时的安稳里享乐,过着欺压人民的生活来换取他们暂时的富足。他们就像是生活在人们心中的“鬼”,让人害怕与恐惧,但是他们也害怕人们觉醒起来。所以应该让他们“常常被鲁迅先生踢踢,给他们个做人的机会。”
从海婴吃鱼丸这件事可以知道,鲁迅先生如何的处世态度?
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煞是不对的” 接着许广平说:“周先生的做人,我们是学不了的,哪怕是一点点小事。”
这件事足以看出,鲁迅先生的伟大与宽容,以小事见大家风范,从细小的生活细节,一点一滴描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格。
鲁迅笔名共计179个:
一字笔名有15个:卂 飞 树 俟 独 洛 干 豫 L 敖 隼 旁 迅 直 庚;
二字笔名有116个:干凡 飞迅 直庚 树俟 独洛 敖隼 旁斡预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飞斐 冬华 乐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动轩 仲度 华圉 自树 许遐 许霞 迅行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鲁迅曾用笔名
资料链接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
鲁迅二字笔名:
三字笔名有37个:华约瑟 齐物论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白)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小孩子 丰之余(瑜)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孺子牛 宴之敖。
特殊类有11个:ELEF 旅沪记者 宴之敖者 楮冠病叟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闲书屋
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府城内东厂房口。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为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881.9.26~1936.10.19)
鲁迅
鲁迅文集《朝花夕拾》、《呐喊》
青年时期的鲁迅
鲁迅、许广平以及儿子海婴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位于浙江绍兴的故居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16部。
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先生与友人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想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国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对鲁迅的评价
著述最严谨,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蔡元培
国家事岂有此理,正需要先声不断咒骂;悲痛中别无他说,只好权大众继续斗争。
——胡子婴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1881年9月25日出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人物年表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自动地来为他送行,在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课堂练习
选择以下两个题目中的一个,作不少于500字的口头作文,同学们互相讨论。
1、(冷、热、第三只)眼看鲁迅
(人格评价、作品评价、地位评价、其作品应不应当撤离中学语文课本等。)
2、对鲁迅的印象。
拓展阅读
《有的人》
臧克家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鲁迅诗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回忆录:
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的完整和连贯,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传记常识
本文《回忆鲁迅先生》属于回忆录的后一种传记的一种。
本文主要记述作者与鲁迅先生的交往,以及对与鲁迅的印象。
1、阅读课文用课文的事例来说明,生活中的鲁迅与作为我们熟知的思想家有什么不同。
答:以前熟知的鲁迅先生基本都是从教科书上得到的,描述的比较刻板沉闷,强调的是鲁迅先生在思想上和文学上的成就,很少或者根本不涉及鲁迅的个人生活。或是看过鲁迅的一些评论或者他与别人的对笔,会神话或将他看成一个睚眦必报很不宽容的人,总之是不将他看做一个有着七情六欲的现实的人。
思考与探究参考答案
但是从本文的一些章节来看,我们所看见的完全是另一个不为人知的鲁迅先生,看到他日常生活中的可爱之处。他对家人的爱,对妻子的遵重,对爱子的严慈并存,对广大青年的宽厚引导帮助。
2、写作此文,作者加入了很多感情,这也是回忆录的一个重要特点。品味下列句子,体会作者的感情。
(1)这种眼光在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经记述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答:这种眼光可以直射人心,表现了鲁迅先生的认真与对后辈的教导之严格。
(2)但还是展读着每封从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答:青年的不认真态度虽然让鲁迅先生不满责怪,但是他还是很认真的读他们的来信,解读和了解帮助青年人。这样的负责与慈爱,是作者非常尊敬鲁迅先生的原因。
(3)鲁迅先生坐在那里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答:鲁迅先生工作时很认真,对自身的要求也非常简朴,不注重外在的枝节,朴实而又认真。
(4)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么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么黑大,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答: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在工作,黎明时还在不停地工作,他的工作时间是在夜晚和黎明,对待工作极其认真与坚持。
(5)19日,夜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他休息了。
答:夜的下半夜是最黑暗的时候,人一般都在这个时候熟睡。鲁迅先生一般都是在夜间工作,这里是他平静的离开了人世,真正是做完了工作,永远安息了。“休息”在这里作为全文的结束,似乎很平静,很自然“大衰”以一种平静的方式表达,显得格外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