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呼吸与交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能正确观察出吸气与呼气时胸部发生的变化。
能按照要求制作一个模拟肺进行呼吸的模型。
能有根据地解释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能利用模型解释呼吸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探究呼吸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体验呼吸,提出问题
呼吸是人体正常的自然生理活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下面让我们来一起体验一下人体呼吸时胸腔轮廓发生的变化,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廓部一起(深呼吸)吸气——呼气。
问:
通过体验,你发现在呼吸时胸廓有什么样的变化?
答:
答:
问:
那么肺在呼出空气与吸入空气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或者说呼吸运动的动力来自哪里?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认识一下呼吸器官。
【设计意图】体验式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的主题,简洁有效。
二、认识器官,并描述呼吸过程。
教师:你观察过吹气球时胸部的变化吗??
学生:吹气球,观察汇报。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小活动,更进一步了解呼吸过程,并通过填写表格,加深记忆。
出示呼吸系统器官图片,?认识呼吸系统各个器官,让学生对呼吸系统有进一步的了解。
并尝试说出呼吸过程。
出示人体呼吸过程图。?
学生:观察、描述人体的呼吸过程。?
呼吸过程:?
新鲜空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废气—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
点出交换(什么与什么交换?在哪里交换?)
教师小结:通过呼吸与交换,我们可以将氧气输送到体内,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体验学习,再次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呼吸过程,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制作模型,锻炼能力
讲述:我们已经了解了人体的呼吸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制作一个肺的模型,模拟呼吸的过程。?
学生:?
讨论、设计方案。?(2)交流制作方法。?(3)制作“肺”模型。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加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探究学习,知其根据
采用类比思维方式,对呼吸系统怎样工作的原理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通过小组交流得到最终的结果。
?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节律性呼吸运动是肺通气的原动力。
呼吸肌主要包括肋间肌、膈肌和胸肌。
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大气与肺气泡之间的压力差。
板书设计
体验呼吸
新鲜空气—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经血液运送到全身
?废气—肺—支气管—气管—喉—鼻腔?—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