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7下生物 4.1信息的获取 听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7下生物 4.1信息的获取 听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3 16:2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课题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 听觉
教学
目标
1.耳的结构;
2.听觉的形成过程;
3.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教学
重点
1.耳的结构;
2.听觉的形成过程。
教学
难点
生动形象的演示听觉形成过程
项目

要求
通过观察模型和识图,能够识别耳的结构;通过自学及小组讨论,学生描述或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从而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项目
设置
意图
通过观察识图和模型,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立体的识别耳的结构,使学生准确的掌握耳的结构;通过自学及小组讨论,学生描述或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知道耳的重要性,从而使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
教学过程(项目实施——交流展示——评价激励)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目准备】
学生利用周末时间,查阅科学用耳以及关于“耳”科技前沿的资料。
【项目设置】
今天这节课我们获得一些与以往不同的信息;听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个信息是如何获得?通过听觉获得。通过图片了解耳的结构,小组合作演示听觉的形成过程。
【指导调控】
1.指导学生观察的顺序:由宏观到微观,由外到内;平时所说的耳通常指的是外耳(耳郭);
2.耳郭=耳廓;听神经不属于耳的结构
3.并不是耳中所有结构都参与听觉的形成;
4.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进组指导:
5.根据演示过程,学生进行纠错和补充。
6.听觉的形成需要耳、听神经和大脑中枢共同参与。
7.听觉形成的部位:大脑的听觉中枢
8.如果耳的结构完整,能传导声音,但仍听不到声音,说明听神经或者大脑听觉中枢出现问题。
8.助听器:扩大声音;
电子耳蜗:发出电信号
【归纳总结】
1.耳的结构
2.听觉的形成过程
【拓展提升】
正好本月是健康的主题月,我们应该庆幸有健康的身体,能听到这个世界上美妙的声音,但是有些人可能永远都听不到声音。观看工艺广告《无声的世界》,在庆幸自己永远健康身体的同时,我们应该对那些耳聋患者给予更多包容和帮助。
【自主完成】
周末查阅相关资料。
【小组合作】
1.参考课本P72图4-4,尝试完成项目书P43图4-2,写出耳的9个结构,并标出外耳、中耳和内耳。
外耳:A:耳郭 B:外耳道
中耳:C:鼓膜 D:鼓室 E:听小骨
J:咽鼓管
内耳:F:半规管 G:前庭 H:耳蜗
其它:I:听神经
2.小组讨论确定如何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
方法一:板书;
(1)用词准确;
(2)顺序正确;
(3)生动形象。
方法二:演示
(1)每人介绍自己所代表的的结构名称;
(2)声波传递过程中体现出变化;
(4)体现出每种结构的作用。
【交流展示】
1. 对照ppt或者模型准确的说出每个结构的名称及特点。
2.每人首先介绍自己所代表的结构,展示声波在耳内传播过程中的变化,说出每种结构的作用。或者板书展示听觉形成过程。
3.展示所查阅的资料:科学用耳;科技前沿
【自主完成】
【巩固练习】
当堂练
1.判断题:
(1)鼻咽喉发炎时,可能会引起中耳炎。正确
(2)飞机降落前,乘客咀嚼口香糖可以保持内耳两侧气压平衡。错误
(3)如果某人左耳鼓膜破裂,左耳听觉将彻底丧失。错误
2.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请分析发病的位置在:听神经或者听觉中枢
作业布置
完成本节项目书《评价激励》。
板书设计
第一节 信息的获取
听觉
听觉的形成过程:
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收集 传递 振动 增大 振动
声音 振动 转为
神经冲动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