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疾病与预防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二节《疾病与预防》编排了两个课时,即常见的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第一课时《常见疾病》,教材提供了资料分析、调查表和调查内容,以学生为主,通过调查了解当地易发生的疾病,归纳人类疾病的名称、是否为传染病、致病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教材阐明了人类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与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关系。为此,要注意改善生活环境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第二课时《传染病的预防》,教材中匹配了形象的示意图(图6—6),通过观察、想象、理解各图的含义,找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进而教材阐明了预防人类的传染病要根据不同的传染病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本节是从人与环境(病原体等)的复杂关系上,探究常见疾病和预防传染病,增强人体体质,保证人体健康的知识。前面学过的人体结构和生理知识是学习本节知识的基础,懂得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发病起因、原理、危害和预防知识后,应该自觉的讲究卫生,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使人体各器官系统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易感人群的知识与免疫的知识有关,本节内容需要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常见疾病》,教师为了学生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事先可联系好相关单位。通过学生的阅读和调查过程,可基本认识人类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因此不需要教师的过多讲解即可。
第二课时《传染病的预防》,课本通过一个腮腺炎患病同学进行引入。然后,通过探究竟中的材料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预防传染病的具体措施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概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区别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2.技能性目标
尝试进行常见传染病种类和非传染病的调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关注疾病病对人类危害,提高保护自身健康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疾病种类和与环境的关系。
2.社会调查的注意事项与方法
四、教学媒体
常见传染病的相关图片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联系好进行调查的单位。或布置好网上查阅
六、注意事项与要求:
1.安全第一
2.礼貌交往
3.小组成员协调配合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常见的疾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多媒体显示几组常见疾病图片安排学生阅读图片,并思考“那些疾病具有传染性那些不具备传染性?常见的传染病有哪些?等问题。”进行引入
2、学生写自己知道的疾病名称
3、谁能够来判断一下,哪些是疾病是能够传染的,哪些不是传染的。
4、我们一起来批一批,看他们是否正确地区分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1学生踊跃回答
2、学生上黑板写知道和熟悉的疾病的名称。
(近视眼、沙眼、贫血、高血压、感冒、流行性感冒、蛔虫病、痢疾、狂犬病、体癣、肝炎、甲型肝炎、胃病、肺结核、艾滋病、癌症……
3、讨论然后派代表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4、师生一起批改黑板上例举的一些疾病。
让学生表达自己已有的知识,表现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所知,让学生确立课堂主人的意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总是喜欢比较激动,比较兴奋,参与学习的热情被点燃。这样的新课引入,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
探究竟资料分析
课本的“探究竟 资料分析”通过了两组案例教师要求学生理解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患病过程,找出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不同点
阅读课本的案例,总结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学会分析资料总结传染病的特点
探究竟调查
1、教师事先教育学生在调查过程中要注意礼节、注意安全等事项。
2、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可以自愿结组,并确定每组的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带队前去调查。
3、小组选择调查的单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的结果填入表格。
4、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各组的调查结果,并常见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分类。
认识在调查过程中应注意的礼节问题、注意事项等。
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分组,或自愿结组,并确定小组长以及小组成员的分工。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到相关单位进行调查活动,将调查结果填入相应的表格中。
各组对本组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并选取学生代表加以汇报。再通过讨论对常见的传染病和非传染病进行分类。
培养学生交往能力和资料整理能力
归纳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p105—106的文字分析思考
导致传染病的病原体的种类有几种?
教师讲述: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按病原体不同传染病分为几类?
你们能说出本课开始讨论沙眼流行性感冒、蛔虫病、痢疾、狂犬病、体癣、肝炎、甲型肝炎引起这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是什么吗?我们现在一起来共同分析一下。
教师展示结核杆菌、HIV病毒、SARS病毒、蛔虫等几种病原体,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说说这些病原体分别能够引起什么疾病?
教师作适当的点评。
3、你能根据这些传染病发病的原因而将它们分类吗?
教师小结:根据致病的病原体,传染病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和寄生虫性传染病三种类型。
人体疾病的发生与周围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哪些关系?
学生回答1.(细菌、病毒和寄生虫)
2学生认真听讲。
思考、分析、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卫生条件、不良的饮食习惯、化学污染、季节等
学会小结、学会归纳,是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途径。
巩固提高
课后反思:
当堂练1、2、3
本课小结:我的收获
新名词:
新观点:
新体验:
新感受:
我将改变我的:本节课我收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巩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