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7下生物 6.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教版7下生物 6.3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3 16:4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
一、预习案
【预习目标】
1.能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2.形成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
【预习要点】
知识点一
1. 艾滋病是一种  病,英文缩写是  ,中文译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病原体存在: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   和尿液中。
知识点二 艾滋病的传播和预防
1.主要传播途径: 、 、 。
2.对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病人我们不要   ,要   ,从精神上给予   ,生活上给予   ,使他们得到关爱。
【达标练习】
1.正确、有效地预防艾滋病(AIDS)的措施是( )
A.饮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
B.不共用注射器,遵守性道德,坚持“一夫一妻”制
C.不吸烟、酗酒,不食用发霉的花生食物
D.不食用高脂胁、高胆固醇及高度腌制食品
2.预防传染病传播的宣传图画中,下列哪一项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二、探究案【要点】
艾滋病(AIDS):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症。
1.发现:1981年、美国。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来源:Zxxk.Com]
3.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
4.HIV侵入人体,对淋巴细胞进行攻击和破坏,致使体内免疫功能缺损。
5.艾滋病初期的症状是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热,食欲不振、盗汗、神疲乏力、全身淋巴结肿大等,此后相继出现干仗、脾脏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中枢神经系统麻痹,直至死亡。
6.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与感染者性接触、输入血液制品、母婴传播、使用未消毒的患者的注射器等。
7.预防艾滋病:不接受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注射器等;遵纪守法,严肃道德行为,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问题展示】
1.完成第111页的探究竟·调查:.根据学习的艾滋病的有关知识,分别完成各栏目的问题:
生存场所
主要症状
来源:Z+xx+k.Com]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来源:Z+xx+k.Com]
2.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什么?病原体如何危害人体健康?
3.面对艾滋病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
[来源:学|科|网Z|X|X|K]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B 2A
【预习要点】
1.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2.歧视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②关心和帮助他们的生活;③鼓励他们积极治疗
3.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及血制品传播等。(2)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教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被感染艾滋病病毒;因此对艾滋病患者不要有惧怕心理,要不歧视、不孤立艾滋病患者;与他们和谐相处;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