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生物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三单元 第四章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2-03 18:2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课标要求
具体内容:1、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活动建议: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二、教材呈现本课内容的目的和作用
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章是在学习了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之后而设计的,是为了逐步阐明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等,为下一章的学习做了铺垫。所以本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材分析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这一章主要是从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重要意义这一角度出发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爱护绿色植物的情感打下理性基础。教材内容呈现了“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和“图3-32莲藕的茎含有丰富的淀粉”。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是为了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得出实验结论。“图3-32莲藕的茎含有丰富的淀粉”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体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绿色植物,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但是对于植物是怎样完成光合作用的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所以采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这个实验为载体,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有领悟了科学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启发式的方式,利用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和总结。本节课我以实验为载体采用思考问题的方式使各个目标环环相扣,用实验演示突破了重难点。
学法:学生主要运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究性学习为主体,提高自身的科学探究能力。
六、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说出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自然,养成保护身边生物的意识。
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的方法。
2.说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难点:
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八、教学课时
1课时
九、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温故知新:提出问题复习导入:你认为植物之所以被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原因是什么?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导入本节课。(时间3分钟)
学生认真思考,回顾以前所学内容。分析。
联系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并解读目标
多媒体出示目标并解读,强调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要求。(时间2分钟)
注意关键点和行为动词,达到学习的目标
让目标引导学生学习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1、认真阅读教材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具体要求: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和具体的实验步骤。
2、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针对这个实验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已有经验作出假设,并能设计出对照实验。
3、师进行演示实验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1)首先把盆栽的天竺葵用黑塑料袋罩上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这两个步骤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4、做演示实验时同步在黑板书写实验步骤,借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多媒体出示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整个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溶解叶绿素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4)、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5、根据实验想象和过程总结,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是什么,得出什么结论?进一步分析什么是光合作用。(时间20分钟)
学生根据教材初步了解整个实验。
学生根据该实验的目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对照实验。
配合老师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学生思考问题,并认真观察实验。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的概念
3、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学生得出结论、进一步分析光合作用的概念。
感知整个实验
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让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突破难点。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思维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让学生读教材,思考:分别从细胞、器官、整个植物体方面有机物是如何构建植物体的?
2、如果植物不能产生有机物了,它还能活下去吗?这说明有机物在植物体内有什么作用?
3、用多媒体出示内容并结合实例说明: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等糖类。一部分糖类在植物体内还会转变成蛋白质、脂类等其他有机物。例如人炒菜用的油就是从植物中提炼的;豆腐就是用黄豆磨成的等。(时间5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举例说明:人、动物、细菌、真菌都要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才能存活。进一步总结植物在生物圈中的意义。
学生构建形成以下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身利用之外,还通过食物链被其他生物所利用。有机物既是生物用来构建身体的重要物质,又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贴近生活,应用光合作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提高认识。
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有人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生物是‘攀附’着植物的茎蔓才站在这个星球上的。”请你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从食物链这一角度探索。(时间3分钟)
学生认真思考,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构建形成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用于构建植物体,而且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将人与绿色植物联系起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更高的高度。进行情感态度教育。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学到了什么。(时间3分钟)
谈自己的收获,提出仍有疑问的地方
巩固所学内容
课堂检测
探究实验“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完成具体的问题。(时间5分钟)
学生完成实验探究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十、板书设计
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一、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②部分遮光后照光;③去除遮光纸;④酒精脱色;⑤滴加碘液;⑥观察。
结论:1.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2.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检测内容
有一次小明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很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决定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探究。
(1)你的问题是: 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针对你提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
(3)设计实验方案:
A、取一定数量的新鲜的黄豆芽分成两份,分别放在甲、乙两个容器中。
B、把甲放在 下培养,把乙放在 处培养。
(4)该实验的预期效果是:甲中的黄豆芽 绿,乙中的黄豆芽 绿。(填“变”“不变”)(5)该实验证明了:叶绿素的形成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