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下册七年级《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下册七年级《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3 14:0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下册七年级《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不能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EOD=2:3,则∠BOD=(  )

A.30° B.36° C.45° D.72°
3.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AC⊥BC,AD⊥CD,AB=a,CD=b,则AC的取值范围(  )

A.大于b B.小于a
C.大于b且小于a D.无法确定
5.下列图形中线段PQ的长度表示点P到直线a的距离的是(  )
A. B.
C. D.
6.如图,与∠B互为同旁内角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同一平面内,直线l与两条平行线a,b的位置关系是(  )
A.l与a,b平行或相交
B.l可能与a平行,与b相交
C.l与a,b一定都相交
D.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8.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D∥BE,且∠D=∠B;其中,能推出AB∥DC的条件为(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以上都错
9.如图,直线a∥b,若∠1=50°,∠3=95°,则∠2的度数为(  )

A.35° B.40° C.45° D.55°
10.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  )
A.刻度尺、量角器 B.三角板、量角器
C.直尺、量角器 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11.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  )
A.画射线OP=3cm B.连接A,B两点
C.画出A,B两点的中点 D.画出A,B两点的距离
12.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  )
A.延长线段AB到C,使AB=BC
B.延长射线AB
C.过点A作AB∥CD∥EF
D.作∠AOB的平分线OC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平面内两直线相交有   个交点,两平面相交形成   条直线.
14.如图,已知AB与CD相交于O,OE⊥AB,∠EOD=60°,则∠AOC=   .

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AB,垂足为点O,若∠AOD=132°,则∠EOC=   °.

16.如图所示,想在河的两岸搭建一座桥,搭建方式最短的是PM,理由是   .

17.如图,AC⊥BC,AC=3,BC=4,AB=5,则点B到AC的距离为   .

18.如图所示,与∠A是同旁内角的角共有   个.

19.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   种位置关系,分别是   和   .
20.如图,下列条件中:
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
则一定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   (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1.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COE=90°,OF平分∠AOE,∠COF=28°,求∠BOD的度数.

22.如图,直线BC与MN相交于点O,AO⊥BC,OE平分∠BON,若∠EON=20°,求∠AOM和∠NOC的度数.

23.说出日常生活现象中的数学原理:
日常生活现象 相应数学原理
有人和你打招呼,你笔直向他走过去 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
要用两个钉子把毛巾架安装在墙上
桥建造的方向通常是垂直于河两岸
人去河边打水总是垂直于河边方向走
24.如图所示:
(1)过点P画直线MN∥AB;
(2)连接PA、PB;过B画AP、MN的垂线,垂足为C、D;
(3)过点P画AB的垂线,垂足为E;
(4)量出P到AB的距离≈   (厘米),(精确到0.1厘米)
量出B到MN的距离≈   (厘米);(精确到0.1厘米)
(5)由(4)知P到AB的距离   B到MN的距离.(填“<”或“=”或“>”)

25.如图,∠1和∠2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1和∠3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

26.画图题:
(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经过线段AB外一点C,不用量角器与三角尺,仅用直尺,画线段AB的垂线EF和平行线GH.
(2)判断EF、GH的位置关系是   .
(3)连接AC和BC,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

27.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

28.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1=50°,求∠2的度数.




2020年北师大版数学下册七年级《第2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不能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三条直线相交,有三种情况,即: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有两个交点;三条直线经过同一个点,有一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且不经过同一点,有三个交点;三条直线平行,没有交点,故可得答案.
【解答】解:三条直线相交时,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第一种情况有一个交点;
第二种情况有三个交点;
第三种情况有两个交点.
第四种情况有0交点.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相交线,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画出三条直线相交时的三种情况,找出交点.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A平分∠EOC,∠EOC:∠EOD=2:3,则∠BOD=(  )

A.30° B.36° C.45° D.72°
【分析】根据邻补角的定义求出∠EO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OC,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解答.
【解答】解:∵∠EOC:∠EOD=2:3,
∴∠EOC=180°×=72°,
∵OA平分∠EOC,
∴∠AOC=∠EOC=×72°=36°,
∴∠BOD=∠AOC=36°.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邻补角的定义,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是基础题,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3.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一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一数,错误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垂线段的定义直接观察图形进行判断.
【解答】解:从左向右第一个图形中,BE不是线段,故错误;
第二个图形中,BE不垂直AC,所以错误;
第三个图形中,是过点E作的AC的垂线,所以错误;
第四个图形中,过点C作的BE的垂线,也错误.
故选:D.
【点评】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是一条线段,且垂足应在线段AC所在的直线上.
4.如图,AC⊥BC,AD⊥CD,AB=a,CD=b,则AC的取值范围(  )

A.大于b B.小于a
C.大于b且小于a D.无法确定
【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即可得到AC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AC⊥BC,AD⊥CD,AB=a,CD=b,
∴CD<AC<AB,
即b<AC<a.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垂线段最短的性质.
5.下列图形中线段PQ的长度表示点P到直线a的距离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得PQ⊥a,
P到a的距离是PQ垂线段的长,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解题关键.
6.如图,与∠B互为同旁内角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分析】根据同旁内角的定义,结合图形进行寻找即可.
【解答】解:∠B的同旁内角有:∠BDE、∠BCE、∠BAC共3个.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同旁内角的定义,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掌握互为同旁内角的两个角的位置特点.
7.同一平面内,直线l与两条平行线a,b的位置关系是(  )
A.l与a,b平行或相交
B.l可能与a平行,与b相交
C.l与a,b一定都相交
D.同旁内角互补,则两直线平行
【分析】由于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再结合平行公理的推论,分情况讨论即可.
【解答】解:A、由于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平行和相交,当l与a平行,根据平行公理的推论可知l也与b平行;当l与a相交,则必然与b相交,此选项正确;
B、根据A的分析可知l不可能与a平行,而与b相交,此选项错误;
C、根据A的分析,l也可能与a、b都平行,此选项错误;
D、若三条直线都平行,也就不存在同旁内角了,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相交线,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同一平面内两直线只有两种位置关系.
8.如图,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4;③AD∥BE,且∠D=∠B;其中,能推出AB∥DC的条件为(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以上都错
【分析】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以及等量代换及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①∠1=∠2,可判定AD∥BC,不能判定AB∥CD;
②∠3=∠4,可判定AB∥CD;
③AD∥BE可得∠1=∠2,再由∠D=∠B,可得∠3=∠4,可判定AB∥CD;
④∠BAD+∠BCD=180°,不能判定AB∥CD;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判定定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9.如图,直线a∥b,若∠1=50°,∠3=95°,则∠2的度数为(  )

A.35° B.40° C.45° D.55°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得到∠4的度数,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2的度数.
【解答】解: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4,
∴∠4=∠3﹣∠1=95°﹣50°=45°,
∵a∥b,
∴∠2=∠4=4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10.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  )
A.刻度尺、量角器 B.三角板、量角器
C.直尺、量角器 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分析】根据尺规作图的定义可知.
【解答】解: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即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11.下列画图语句中,正确的是(  )
A.画射线OP=3cm B.连接A,B两点
C.画出A,B两点的中点 D.画出A,B两点的距离
【分析】根据基本作图的方法,逐项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射线没有长度,错误;
B、连接A,B两点是作出线段AB,正确;
C、画出A,B两点的线段,量出中点,错误;
D、量出A,B两点的距离,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易错点,需在做题过程中加以熟练应用.
12.下列作图语句正确的是(  )
A.延长线段AB到C,使AB=BC
B.延长射线AB
C.过点A作AB∥CD∥EF
D.作∠AOB的平分线OC
【分析】根据基本作图的方法,逐项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A、应为:延长线段AB到C,BC=AB,故本选项错误;
B、射线本身是无限延伸的,不能延长,故本选项错误;
C、过点A作只能作CD或EF的平行线,CD不一定平行于EF,故本选项错误;
D、作∠AOB的平分线OC,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图形中延长线、平行线、角平分线的画法,是基本题型,特别是A选项,应该是作出的等于原来的,顺序不能颠倒.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平面内两直线相交有 1 个交点,两平面相交形成 1 条直线.
【分析】此题考查平面内两直线与两平面相交的问题,直线相交有一个交点,而平面相交则是一条直线.
【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直线相交有只能有一个交点,而平面相交则是一条直线,且只有一条.
【点评】掌握平面内直线及平面相交的问题.
14.如图,已知AB与CD相交于O,OE⊥AB,∠EOD=60°,则∠AOC= 30° .

【分析】根据角的和差,可得∠BOD的度数,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OE⊥AB,得∠BOE=90°,
∠EOD=60°.
由角的和差,得∠BOD=∠EOB﹣∠EOD=90°﹣60°=30°,
由对顶角相等,得∠AOC=∠BOD=30°,
故答案为:30°.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利用了角的和差得出∠BOD,利用对顶角得出∠AOC.
1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AB,垂足为点O,若∠AOD=132°,则∠EOC= 42 °.

【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COB=132°,再根据垂直定义可得∠EOB=90°,再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答案.
【解答】解:∵∠AOD=132°,
∴∠COB=132°,
∵EO⊥AB,
∴∠EOB=90°,
∴∠COE=132°﹣90°=42°,
故答案为:4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线,以及对顶角,关键是掌握对顶角相等.
16.如图所示,想在河的两岸搭建一座桥,搭建方式最短的是PM,理由是 垂线段最短 .

【分析】根据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填写即可.
【解答】解:
∵PM⊥MN,
∴由垂线段最短可知PM是最短的,
故答案为:垂线段最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垂线段的性质,掌握垂线段最短是解题的关键.
17.如图,AC⊥BC,AC=3,BC=4,AB=5,则点B到AC的距离为 4 .

【分析】根据“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求解.
【解答】解:∵AC⊥BC,
∴点B到AC的垂线段为线段BC,
∴点B到AC的距离为线段BC的长度4.
故答案为: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18.如图所示,与∠A是同旁内角的角共有 4 个.

【分析】同旁内角:两个内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内角.
【解答】解:与∠A是同旁内角的有:∠ABC、∠ADC、∠ADE,∠AED共4个.
故答案为:4.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同旁内角的定义.解答此类题确定三线八角是关键,可直接从截线入手.对平面几何中概念的理解,一定要紧扣概念中的关键词语,要做到对它们正确理解,对不同的几何语言的表达要注意理解它们所包含的意义.
19.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 两 种位置关系,分别是 平行 和 相交 .
【分析】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
【解答】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两种位置关系,分别是平行和相交.
故答案为:两;平行;相交.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和相交线,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注意垂直是特殊的相交.
20.如图,下列条件中:
①∠B+∠BCD=180°;②∠1=∠2;③∠3=∠4;④∠B=∠5;
则一定能判定AB∥CD的条件有 ①③④ (填写所有正确的序号).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得①能判定AB∥CD;
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③能判定AB∥CD;
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④能判定AB∥CD.
【解答】解:①∵∠B+∠BCD=180°,
∴AB∥CD;
②∵∠1=∠2,
∴AD∥CB;
③∵∠3=∠4,
∴AB∥CD;
④∵∠B=∠5,
∴AB∥CD,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三.解答题(共8小题)
21.如图,已知直线AB和CD相交于O点,∠COE=90°,OF平分∠AOE,∠COF=28°,求∠BOD的度数.

【分析】根据角的和差,可得∠EOF的度数,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OC的度数,根据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角的和差,得∠EOF=∠COE﹣∠COF=90°﹣28°=62°.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AOF=∠EOF=62°.
由角的和差,得∠AOC=∠AOF﹣∠COF=62°﹣28°=34°.
由对顶角相等,得
∠BOD=∠AOC=34°.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利用了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
22.如图,直线BC与MN相交于点O,AO⊥BC,OE平分∠BON,若∠EON=20°,求∠AOM和∠NOC的度数.

【分析】要求∠AOM的度数,可先求它的余角.由已知∠EON=20°,结合角平分线的概念,即可求得∠BON.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得;要求∠NOC的度数,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即可.
【解答】解:∵OE平分∠BON,
∴∠BON=2∠EON=2×20°=40°,
∴∠NOC=180°﹣∠BON=180°﹣40°=140°,
∠MOC=∠BON=40°,
∵AO⊥BC,
∴∠AOC=90°,
∴∠AOM=∠AOC﹣∠MOC=90°﹣40°=50°,
所以∠NOC=140°,∠AOM=50°.
【点评】结合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关系,利用角平分线的概念,邻补角的定义以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进行计算.
23.说出日常生活现象中的数学原理:
日常生活现象 相应数学原理
有人和你打招呼,你笔直向他走过去 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
要用两个钉子把毛巾架安装在墙上
桥建造的方向通常是垂直于河两岸
人去河边打水总是垂直于河边方向走
【分析】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垂线段最短解答.
【解答】解:这几种实际问题用数学原理解释分别是: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夹在两平行线间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数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4.如图所示:
(1)过点P画直线MN∥AB;
(2)连接PA、PB;过B画AP、MN的垂线,垂足为C、D;
(3)过点P画AB的垂线,垂足为E;
(4)量出P到AB的距离≈ 2.2 (厘米),(精确到0.1厘米)
量出B到MN的距离≈ 2.2 (厘米);(精确到0.1厘米)
(5)由(4)知P到AB的距离 = B到MN的距离.(填“<”或“=”或“>”)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定义,画出(1),根据垂线的性质,画出(2)(3),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得出(4)(5).
【解答】解:(1)如图:
(2)如图:
(3)如图:
(4)点P到AB的距离即为PE的长度,用直尺量出约为2.2,
点B到MN的距离即为BD的长度,用直尺量出约为2.2,
(5)∵MN∥AB,
∴PE=BD.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以及垂线的定义,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须图形结合,难度适中.
25.如图,∠1和∠2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1和∠3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它们是什么角?

【分析】根据同位角的概念作答.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线所截.也就是说,在辨别这些角之前,要弄清哪一条直线是截线,哪两条直线是被截线.
【解答】解:∠1和∠2是直线EF、DC被直线AB所截形成的同位角,∠1和∠3是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点评】同位角,即位置相同,两个角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同在被截两条直线的上方或下方.在截线的同旁找同位角和同旁内角,在截线的两旁找内错角.要结合图形,熟记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特点,比较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26.画图题:
(1)在如图所示的方格纸中,经过线段AB外一点C,不用量角器与三角尺,仅用直尺,画线段AB的垂线EF和平行线GH.
(2)判断EF、GH的位置关系是 垂直 .
(3)连接AC和BC,则三角形ABC的面积是 10 .

【分析】(1)过点C作5×1的矩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可得AB的垂线和平行线;
(2)易得EF与GH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3)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
【解答】解:(1)如图


(2)EF与GH的位置关系是:垂直;

(3)设小方格的边长是1,则
AB=2,CH=2,
∴S△ABC=×2×2=10.
【点评】此题灵活考查了过直线外一点作它的平行线、垂线,以及学生的观察、总结能力.
27.已知:如图,∠A=∠F,∠C=∠D.求证:BD∥CE.

【分析】由∠A=∠F,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求得AC∥DF,即可得∠C=∠FEC,又由∠C=∠D,则可根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得BD∥CE.
【解答】证明:∵∠A=∠F,
∴AC∥DF,
∴∠C=∠FEC,
∵∠C=∠D,
∴∠D=∠FEC,
∴BD∥CE.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注意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8.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1=50°,求∠2的度数.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BEF,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BEG,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BEG=∠2,即可求出答案.
【解答】解:∵AB∥CD,∠1=50°,
∴∠BEF=180°﹣∠1=130°,
∵EG平分∠BEF,
∴∠BEG=∠BEF=65°,
∵AB∥CD,
∴∠2=∠BEG=65°.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注意平行线的性质是: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