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中物理 选修3-3 寒假复习题含答案(解析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10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中分别装有密度较小的H2和密度较大的N2,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A. N2向上方扩散,H2不会向下方扩散
B. N2不会向上方扩散,H2向下方扩散
C. N2和H2将同时向上和向下扩散
D. 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N2分子就不会由下向上运动了
【答????案】 C
【解????析】 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所以,抽去玻璃板后,N2和H2将同时向上和向下扩散.故选项C正确,选项A、B错.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仍在做热运动,故选项D错.
2.在天气预报中,有“降水概率预报”,例如预报“明天降水概率为85 %”,这是指( )
1. A. 明天该地区有85 %的地区降水,其他15 %的地区不降水
2. B. 明天该地区约有85 %的时间降水,其他时间不降水
3. C. 气象台的专家中,有85 %的人认为会降水,另外15 %的专家认为不降水
4. D. 明天该地区降水的可能性为85 %
【答????案】 D
【解????析】
3.如图所示的容器中,A、B中各有一个可自由移动的活塞,活塞下面是水,上面是大气,大气压恒定,A、B的底部由带阀门K的管道相连,整个装置与外界绝热.打开阀门前,A中水面比B中水面高,打开阀门后,A中的水逐渐向B中流,最后达到同一高度,在这个过程中( )
A. 大气压力对水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B. 水克服大气压力做功,水的内能减少
C. 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不变
D. 大气压力对水不做功,水的内能增加
【答????案】 D
【解????析】 打开阀门K稳定后,容器A、B中的水面相平,相当于题图乙中画斜线部分的水从A移到B,这部分水的重力势能减少了,即重力对水做了功,同时大气压力对A容器中的水做正功为p0SAhA,对B容器中的水做负功为p0SBhB,因为两部分水的体积相等,所以大气压力对水做的总功为零.由于容器绝热,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交换,而重力对系统做正功,故水的内能增加.
4.下列自然资源属可再生的一组是( )
①红树林 ②煤炭 ③沙漠 ④磷 ⑤石油 ⑥地下水 ⑦潮汐能 ⑧草场
A. ①②③
B. ③④⑥
C. ⑥⑦⑧
D. ③⑤⑦
【答????案】 C
【解????析】 下列自然资源属可再生的一组是⑥地下水 ⑦潮汐能 ⑧草场。
5.下列有关焦耳及焦耳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1. A. 焦耳是法国物理学家,他的主要贡献是焦耳定律及热功当量
2. B. 焦耳实验中用到的容器可以用普通玻璃杯代替
3. C. 焦耳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容器中的水
4. D. 焦耳实验中要使容器及其中的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实验中悬挂重物的质量、下落的高度可以不相同,但做功必须相同
【答????案】 D
【解????析】 分析如下表
6.关于物体的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 A. 不同的物体,若温度相同,则内能相等
2. B. 物体的速度增大,则分子的动能增大,内能也增大
3. C. 固体熔化时,若温度不变,则内能也不变
4. D. 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
【答????案】 D
【解????析】 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不同的物体,若温度相同,则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不同的物体,分子数可能不同,分子势能也不一定相同,故A错;物体的速度增大,物体的机械能增大,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内能是大量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错;固体熔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仍然吸收热量,吸收的热量增加了分子势能,故C错;温度高的物体分子数不一定多,物体的内能不一定大,故D对.
7.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液体表面的形状将是( )
A. 椭球形表面
B. 球形表面
C. 和容器形状有关
D. 不能确定
【答????案】 B
【解????析】 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效果,是使液体表面具有收缩到最小表面积的趋势.在体积相等的各种形状中,球形的表面积最小.在地球上,液滴因所受重力的影响不能忽略而呈扁平形状,表面近似于椭球形.若在完全失重状态下的宇宙飞船中,无论液体多大,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都将呈球形,如图所示.故正确选项为B.
8.
如图,是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的p-V图线,气体沿直线A→B→C→D→E变化,则气体在此变化过程中5个状态对应的最高与最低的热力学温度之比为( )
A. 3∶1
B. 4∶1
C. 5∶4
D. 12∶5
【答????案】 A
【解????析】 据图象可知:气体沿直线A→B→C→D→E变化过程中,C点pV最大,最大值为15个单位;E点pV值最小,最小值为5个单位,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C得:T与pV成正比,则最高与最低的热力学温度之比为 Tmax∶Tmin=15∶5=3∶1.
9.
一个封闭的钢管内装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当温度为200 K时压强为0.8 atm.如压强增加到2 atm,那么这时的温度为( )
A. 273 K
B. 300 K
C. 400 K
D. 500 K
【答????案】 D
【解????析】 初状态:p=0.8 atm,T=200 K,末状态:p′=2 atm,根据查理定律:=得:T′=500 K.
10.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固体分子间的吸引力总是大于排斥力
2. B. 气体能充满任何容器是因为分子间的排斥力大于吸引力
3. C. 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4. D. 分子间吸引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而排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 C
【解????析】
二、多选题(共4小题,每小题5.0分,共20分)
11.
(多选)下列情况属于毛细现象的是( )
1. A. 墨水打翻了,用粉笔可以把墨水吸干
2. B. 洗头的时候,头发聚在一起
3. C. 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
4. D. 自来水笔灌墨水时,把皮管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了
【答????案】 AC
【解????析】 墨水打翻了,用粉笔可以把墨水吸干;植物根部的养分能升到植物的上部属于毛细现象;洗头的时候,头发聚在一起属于表面张力作用;自来水笔灌墨水时,把皮管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皮管里去是因为大气压强,故A、C正确.
12.
(多选)关于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1. A.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
2. B. 由于热传递具有方向性,所以热传递是矢量
3. C. 虽然热传递具有方向性,但是热传递是标量
4. D. 热传递是一种物理现象,并不是一个物理量
【答????案】 AD
【解????析】 热传递具有方向性,伴随热量的转移.
13.
(多选)关于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1. A. 热力学温标中的每1 K与摄氏温标中每1 ℃大小相等
2. B. 热力学温度升高1 K大于摄氏温度升高1 ℃
2.
1. C. 热力学温度升高1 K等于摄氏温度升高1 ℃
1. D. 某物体摄氏温度为10 ℃,即热力学温度为10 K
【答????案】 AC
【解????析】 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尽管是不同标准下的计数方式,但仅是起点不同,热力学温标中变化1 K与摄氏温标中变化1 ℃是相同的,故A、C对,B错.摄氏温度为10 ℃的物体,热力学温度为283 K,D错.
14.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 A. 晶体具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形状,是因为物质微粒是规则排列的
2. B. 有的物质能够生成种类不同的几种晶体,因为它们的物质微粒能够形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3. C. 凡各向同性的物质一定是非晶体
4. D. 晶体的各向异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
【答????案】 ABD
【解????析】 晶体的外形、物理性质都是由晶体的微观结构决定的,A、B、D正确;各向同性的物质不一定是非晶体,多晶体也具有这样的性质,C错误.
第II卷
三、实验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分)
15.
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现有按体积比为n∶m配制好的油酸酒精溶液置于容器中,还有一个盛有约2 cm深水的浅盘,一支滴管,一个量筒.请补充下述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步骤:
(1)________(需测量的物理量自己用字母表示);
(2)用滴管将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入浅盘,等油酸薄膜稳定后,将薄膜轮廓描绘在坐标纸上,如图所示.(已知坐标纸上每个小方格面积为S,求油膜面积时半个以上方格面积记为S,不足半个的舍去)则油膜面积为________;
(3)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d=________.
【答????案】 (1)用滴管向量筒内加注N滴油酸酒精溶液,读其体积为V (2)8S (3)
【解????析】 (2)利用填补法,可得面积为8S.(3)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V′=×,油膜面积S′=8S,由d=,得d=.
四、计算题(共3小题,每小题10.0分,共30分)
16.
王晓宇同学家在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该热水器的聚热面积约为1.5 m2,若每天相当于太阳直射的时间约为4 h,设太阳单位时间内垂直辐射到地面单位面积上的能量为E0=7×103 J/(m2·s),太阳能的20%转化为水的内能,计算这个热水器最多能使200 kg的水温升至多少度?[设水温的初始值为20 ℃,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答????案】 56 ℃
【解????析】 根据题意得E0·St×20%=c·m·Δt式中S=1.5 m2,t=4 h,Δt为水升高的温度.则Δt== ℃=36 ℃最多水温达到 t=20 ℃+36 ℃=56 ℃.
17.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从状态B变化到状态C.已知状态A的温度为480 K.求:
(1)气体在状态C的温度;
(2)试分析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的整个过程中,气体是从外界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答????案】 (1)160 K (2)见解析
【解????析】 (1)A、C两状态体积相等,则有=得TC=TA= K=160 K.(2)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得TB=TA= K=480 K由此可知A、B两状态温度相同,故内能相等,因VB>VA,从A到B气体对外界做功.要使A、B两状态内能不变,气体必须从外界吸收热量.
18.
某人在做测定水的汽化热实验时,得到的数据如下:铜制量热器小筒的质量M1=200 g,通入水蒸气前筒内水的质量M2=350 g,温度t1=14 ℃;通入t2=100 ℃的水蒸气后水的温度为t3=36 ℃,水的质量变为M3=364 g,则测得的水的汽化热L是多少?[铜的比热容c铜=3.9×102 J/(kg·℃),水的比热容c水=4.2×103 J/(kg·℃)]
【答????案】 2.2×106 J/kg
【解????析】 加入的水蒸气的质量为M4=M3-M2=364 g-350 g=14 g,水蒸气液化为水又降温后放出的热量为Q1=M4L+M4c水(t2-t3).量热器中的水和量热器小筒升温所吸收的热量为Q2=M1c铜(t3-t1)+M2c水(t3-t1).根据能量守恒有Q1=Q2,即M4L+M4c水(t2-t3)=M1c铜(t3-t1)+M2c水(t3-t1).统一单位后,把数值代入上式,可得L=2.2×106 J/kg.因为在相同的热学状态下,汽化热等于凝结热,所以此时水的汽化热为L=2.2×106 J/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