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7下 6诗情画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美7下 6诗情画意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2-03 18: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 情 画 意
沈一初 胡文军
一、教材分析:
在浙教版初中美术课本第十三册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中国画的学习,通过鸟语花香这一单元对花鸟画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中国画注重笔墨以及以物言志的特点,为本单元诗情画意的山水画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这一课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意境美的体会。
以学生熟悉的本土风光图片与画家笔下风光的比较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古人寄情山水的情怀,通过赏析与水墨诗意画的创作尝试,使学生体会中国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理解并初步把握诗情画意特征与画面章法构成互为依存、互为彰显的辩证关系。
2、体验并感悟画中有诗之意境,提升赏画的境界,在绘画语言中领悟出诗的意味。
3、通过水墨诗意画的创作尝试,使学生理解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设计:
1、重点:本课以欣赏分析为主,以水墨诗意画的创作尝试为辅,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氛围,因此以山水画的意境感知作为本课的重点。
2、难点:水墨诗意画的构思创作
五、教学设计:
一、引出课题 讲解新知
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喜欢出去旅游吗?(出示普陀山、桃花岛、白沙岛、朱家尖摄影图片)
看看我们身边美丽的风景,大家有什么记录欲望?
提问:你们会用什么方式来记录你们游山玩水的心情?
生答,再问:古人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呢?
山水画是中国画中的大门类,那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古人这么爱表现山水?
因为中国人对山水有着宗教一样的崇拜与敬畏,一切神灵皆隐于山水之中,山高水远,山静水动,蕴涵着天体宇宙无限奥妙,很多文人都留下了独到的山水观念。
如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意思是聪明人通过事理,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动流水,所以用水来进行比拟。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容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不迁,所以用山来进行比拟。古人游山玩水,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爱好,寄情山水,表现对人生理想与生活品味的追求。
因为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简单的说,「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内心的感悟,然后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此后大文学家欧阳修亦写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所以说,山水画家们常常也是游览名山大川的旅行家,清代大画家石涛就提出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名句。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情画意的中国山水画!
引出课题:诗情画意
二、欣赏探究 评述感悟
1.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四幅山水画作品,画中所绘的其实都是我们身边普陀区内熟悉的风景,请同学来猜一猜这些画画的是普陀那里的风光?为什么我们看完以后会有一种似曾相识,却又不知所画何处的感觉呢?
让我们来揭开这个迷团:比较法。
老师这里有三张图片,分别是对自然风景不同的表现形式,请大家在辨认一下。
1. 风景照片:纪录自然
2. 莫奈油画:再现自然(画家眼中的风景)
3. 国画山水:表现意境(画家心中的风景)
A. 西方绘画注重写实,他们的目的在于客观地再现自然,画家们运用(色彩、光影)来再现自然的风貌。
B. 中国画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更注重展示画家的内心世界,所以他们笔下的自然就因人而异地发生了各种变化,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西方风景画所采用的视点,多为平视的一点透视与二点透视,主要为静态空间构图。中国人认为:"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所以采取了视点运动的“三远”表现法。这种表现法就让我们在看一幅画的时候随着画家的视角边走边看,形成一种动态的意像)
2. 下面让我们在古琴曲《渔樵问答》的音乐中欣赏这幅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仔细观察这幅作品的内容,色调,构图特点:
(1)画面内容:一艘小船,船上一个老翁俯身向前探视水面动静的画面,
(2)讲构图:布白,运用大片的空白来衬托气氛,色调苍白,体现雾气,寒意。
(3)讲意境(空旷渺远,寒意萧条的气氛,寂寥的意境),可以看出宋代百姓生活的疾苦。
在西方有句话:“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而在我们中国,大文豪苏轼评价唐代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诗与画在意境上的交融,赋予了真正的气韵生动的美感,让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
小结:山水画不是风景画,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
3.中国画中追求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美是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说起这意境之美,有这么一个故事:在宋代皇帝宋徽宗赵佶取了这么一个题目:深山藏古寺。叫应考的画家作画,同学们思考一下:如果是你在考试,你会如何表现呢?
有人画乱山之中露出一个塔尖;也有人画古寺的一角,而真正高明的是画了在荒芜的山野之间画一副飘扬的幡,又或是只画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担水足矣。如此一来,就巧妙的表现了“藏”这一字的意境。(出示两张“深山藏古寺”的作品进行对比)
三、吟诗赏画 观画择诗
今天我也想效仿古人,出几个题来考考大家!
互动题:
A. 吟诗赏画
先看这首大家比较熟悉的诗:
1.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请在下面的几副作品中,选取适合这首诗的画。
(马远《寒江独钓图》)
师补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遭受迫害被贬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2.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可染《万山重叠》李可染)
B. 观画择诗
请在以下的诗句中,选择适合这幅画的诗。
1.蜀道难行图.萧谦中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2.《云容水影图》查士标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山穷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c.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C.欣赏同龄人心中的山水世界
四、体会笔墨 尝试创作诗意画
根据风景图片构思画面意境,创作一幅有诗意的水墨山水画小品,并给作品题诗。
五、展示评价
1、学生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学生互评(你认为哪个最符合诗意)
教师评价(构图、笔墨浓淡变化、是否符合诗意)
六、总结拓展
中国山水画把具象与抽象完美的集合在一起,用有限的画幅来传达一种真实的空间境象。“言有境而意无穷”,总之山水画的意境在人们的无尽想象之中,同学们课后可以尝试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为自己喜欢的文章、诗词配画。
?
板书设计:诗情画意 表现意境 三远 布白 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