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三大改造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3 19: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部编版本 八年级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



学习目标


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哪三个行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分别采取了什么对此进行改造?什么时候改造进入高潮?
三大改造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完成了什么巨大的历史转变?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1、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原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土改后部分农民因天灾受损,或家中有人重病,或无力耕作等出卖自己的土地。1952年山西省对49村农民调查,在被出卖的718公顷土地中,1949年的占3.95%,1950年占30.99%,1951年占51.15%,1952年占13.09%。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典型调查,出卖土地的农户占农村总农户的1.29%,出卖土地面积占农村土地总面积的0.22%。


土改后的问题:
土地买卖,农民因各种原因被迫出卖分得的土地;少数农民卷入租佃关系;高利贷重新出现,月息5%—10%,债主全部是中农。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方式







经过
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成就:

01

02





A
结 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
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我国对手工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主要也是采取合作社的方法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原因


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时间:1954年起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是如何补偿资本家的?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4%,工人福利占5%,公积金占30%。
全行业公私合营: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创举:




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设备 陈旧 陈旧
劳动条件 差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改造前后的上海水泥厂
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三大改造的实质、基本任务】
②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课堂小结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和平赎买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