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19.1 感受信息(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精编精练——19.1 感受信息(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2-04 11:0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课精编精练——19.1 感受信息

1.下列有关信息的叙述中,不太准确的是(  )
A.信息资源不污染环境 B.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是知识的秉性
C.信息可以复制,可以被多人使用 D.信息只是消息,只可以听或看
2.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①火药 ②指南针 ③造纸 ④印刷术
其中与信息的记录和传播有关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3.下列是记录信息的载体,其中能够记录信息最多的载体是(  )
A.一张A4纸 B.一个10GB的硬盘
C.一张DVD光盘 D.一卷竹简
4.下列关于莫尔斯电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莫尔斯电码是文字信息传递的 B.莫尔斯电码是通过电报机进行信息传递的
C.莫尔斯电码是通过电话线传播的 D.莫尔斯电码仅由“点”和“划”组成
5.小丽家住荆州市。他想给远在郑州的姑妈打电话。却提示电话“占线”,请你帮忙分析一下,下列哪种情况能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  )
A.有人在给小丽家打电话 B.荆州和郑州之间有太多用户在通话
C.小丽的姑妈正在用电话 D.以上均有可能
6.电话可以分为   信号和   信号两种,其中   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容易丢失信息,造成图象和声音的失真,   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强。
7.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   消息。如民间有种说法叫“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这里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水缸外表面,水面所在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层均匀分布的小水珠。这是因为水蒸气的   而形成的,即人们通过“穿裙子”这一信息,得到的消息。类似的气象现象还有   。
8.电报用   和   代表字母,使信息以电码的形式沿电缆传送出去,为人类打开了电信世界的大门。
9.记录信息的形式是多样的,人的   是天然的信息存储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有了   、   等信息记录方式。
10.下列各种情况是通过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的。
(1)交通信号灯:   。
(2)早期海军通信所用的手旗:   ;信号灯:   。
(3)我国古代发明的天文仪器“日圭”(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   。
(4)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   。

11.电话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
A.变化的电流→振动 B.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C.振动→变化的电流 D.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1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注意环境保护的信息是(  )
A. B. C. D.
13.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每一次变革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下列各项中,属于第一次信息变革的是(  )
A.语言的诞生 B.印刷术的诞生
C.贝尔制作的电话 D.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4.下列信息传播中,属于第四次信息变革产物的是(  )
A.人类用来记录历史的书
B.人们可以用收音机收到电台播出的节目
C.利用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的声音、图片和文字
D.人们利用语言和手势来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
1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反映了信息传播的有关知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到客船的信息是以声音的形式,通过空气传递的
B.到客船的信息是以图象的形式,通过空气传递的
C.到客船的信息是以语言的形式,通过空气传递的
D.到客船的信息是以电磁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递的
16.百米赛跑时,发令枪发出了起跑信号。终点裁判员是根据   信号开始计时的,参赛运动员是根据   信号开始起跑的。终点计时员之所以不依据另一种信号计时,是因为那种信号   。
17.如图所示的标志牌通常竖立在变压器旁,其目的是告知人们   ,它是通过   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18.电话是现代社会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联络工具。电话主要由   、   和键盘组成,如图中甲是   筒,乙是   筒。
19.信息必须通过   才有意义,早期的信息传递工具有:万里长城上的   ,古代传递官文的   ,莫尔斯发明的   ,以及   制作的早期电话等。
20.在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的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一是   的诞生;二是   的诞生;三是   的诞生;四是   的应用;五是   的应用。

21.(2019?十堰)5G来了!5G时代将实现万物互联,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出行将更加便捷。未来使用5G手机在线学习时,传递信息利用的是(  )
A.微波 B.超声波 C.紫外线 D.次声波
22.(2019?江油市模拟)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波的频率越高,传播的速度就越大 B.金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
C.手机间通话靠超声波传递 D.微波不具有能量
23.(2019?江油市校级模拟)下列情况中,不属于信息记录的是(  )
A.相片 B.牛骨刻辞 C.烽火告急 D.拷贝磁盘
24.(2019?随州模拟)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电磁波,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量越多,是因为电磁波的(  )
A.波速越大 B.波长越长 C.频率越高 D.周期越长
25.(2019?新吴区一模)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
B.无论何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介质
C.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
D.红外线和可见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
26.(2017?濮阳一模)固定电话是通过电话线中   传递声音信息;广播、电视以及移动电话都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
27.(2017?南岗区三模)手机是利用   传递信息的,哈尔滨与上海的距离约为2400km,小聪在哈尔滨用手机拨打在上海的小明的电话,则至少需要    s小明可以收到信息。(已知 c=3×108m/s)
28.(2017秋?大冶市期末)古代用烽火、旗语来传递信息都是   (选填“数字”或“模拟”)通信。如图装置是将研究导体的电阻跟   的关系。电荷量的单位是   。
29.(2016?江宁区一模)超市收款时常利用扫描器对商品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对条形码扫描的过程中获得的是   (选“信息”或“能量”)。
30.(2016?咸宁模拟)电话是现代社会家庭中不可缺少的联络工具。电话主要有   、   和按键组成。在信息传递中,   把声音转变成了变化的电流,这个电流就沿着   把信息传到了远方。
31.(2017秋?东城区校级期中)《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中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 f、波长λ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显然,f=1/T.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   产生振荡,另一侧的观察能够扣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   。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变大,频率增大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波长变长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32.(2017秋?通州区校级月考)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电话完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电话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 f、波长λ和波速v.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显然,f=1/T.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振幅与声音的强度有关。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这三者的关系是v=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在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在空气中声速为334.8m/s(22℃时),水中声速为1440m/s,在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这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   产生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   。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 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 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波速变大,频率增大 B.波速变小,频率不变
C.波速变大,波长变长 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课课精编精练——19.1 感受信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解答】(1)信息资源是指以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和视像等形式储存在一定的载体上并可供利用的信息,因此不污染环境,故A正确。
(2)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但他必须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靠(媒介传播)来驱动,它的重要性在于它不断地(更新),故BC正确。
(3)信息可以复制,可以听或看,可以被多人使用,故D不太准确。
故选:D。
2.【解答】信息的记录和传播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和传播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而要记录文字,就需要造纸和印刷技术,印刷术的发明为记录信息提供了快捷的方式,造纸术发明则为记录信息提供了合适的材料。
故选:B。
3.【解答】在各选项中的载体中,10GB的硬盘相对纸、DVD光盘、竹简而言,记录信息最多。
故选:B。
4.【解答】ABC、摩尔斯电码是通过电报机进行信息传递的。选项B正确,选项A、C错误;
D、摩尔斯电码由“点”、“划”和中间的空白组成。此选项错误。
故选:B。
5.【解答】A、有人正在给小丽家打电话,小丽家的电话正在使用中,提示“占线”;
B、电话之间的通话都是通过电话交换机来实现的,若通话用户比较多时,电话交换机不能将这两部电话接通,会提示“占线”;
C、小丽的姑妈家的电话正在使用中,会提示“占线”。
故选:D。
6.【解答】电话信号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种,模拟信号在长距离传输和多次加工放大过程中,信号电流的波形会改变,从而使信号丢失一些信息,表现为声音、图象的失真,严重会使通信中断。而数字信号的特点是数字信号抗干扰能力强、数字信号一般只包括两种不同的状态、数字信号可以加密。
故答案为:模拟;数字;模拟;数字。
7.【解答】(1)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信息就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消息中包含的内容越多,信息量越大;
(2)水缸外面的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缸液化而形成的;
(3)发现蚂蚁搬家过不了多久就要下雨。
故答案为:有意义的;液化;发现蚂蚁搬家过不了多久就要下雨。
8.【解答】莫尔斯用短和长脉冲(点和划)代表字母,使信息以电码的形式沿电缆传送出去,为人类打开了电信世界的大门。
故答案为:点;划。
9.【解答】记录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脑就是天然的信息存储器。但仅凭人的记忆是不够的,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步。又有了印刷术、光记录、磁记录等大量信息的记录方式,可见记录信息的形式是随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入而发展的。
故答案为:大脑;光记录;磁记录。
10.【解答】(1)交通信号灯:利用光信号传递信息。
(2)早期海军通信所用的手旗:属于利用手势传递信息;信号灯:利用光信号传递信息。
(3)我国古代发明的天文仪器“日圭”(是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利用图象传递信息。
(4)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利用文字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1)光;(2)手势;光;(3)图象;(4)文字。

11.【解答】电话由话筒和听筒两部分组成,话筒把声音的振动转化成变化的电流,听筒把变化的电流转化振动还原成声音,因此电话的基本原理是: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故选:B。
12.【解答】A、图的标志是节约用水的标志牌,故A不符合题意;
B、图表示的是有毒物品的标志牌,故B不符合题意;
C、图是禁止吸烟的标志牌,是为了减少大气污染,故符合题意;
D、图是挂在桥上的限重标志,是为了桥的安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解答】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故A正确。
故选:A。
14.【解答】第一次信息变革是获得了语言;第二次信息变革是创造了文字;第三次信息变革是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第四次信息变革是电报、电话、电台、电视的应用;第五次信息变革是数字网络技术的应用。
A、人类用来记录历史的书,属于第二次信息变革的产物,故A错误;
B、人们用收音机收到电台播出的节目,属于第四次信息变革的产物,故B正确;
C、利用计算机存储大量的声音、图片和文字,属于第五次信息变革的产物,故C错误;
D、人们利用语言和手势来交流自己看到的现象,属于第一次信息变革的产物,故D错误。
故选:B。
15.【解答】僧人撞击大钟,大钟振动会发出声音,声音能传递信息(夜晚时间的信息),是通过空气传递到客船的,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解答】百米赛跑时,发令枪发出了起跑信号。终点裁判员是根据光信号开始计时的,参赛运动员是根据声信号开始起跑的。
终点计时员之所以不依据声信号计时,是因为声信号比光信号传播需要的时间长得多、传播比较慢。
故答案为:光;声;比较慢。
17.【解答】如图所示的标志牌通常竖立在变压器旁,意思是告知人们高压危险,切勿靠近,它是通过图象的方式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高压危险;图象。
18.【解答】电话电话主要由听筒、话筒和键盘组成,
电话的话筒由膜片、碳粒组成,听筒由螺线管、永磁体和膜片组成,所以甲是听筒,乙是话筒。
故答案为:听筒;话筒;听;话。
19.【解答】信息必须通过传播才有意义;
古代代传递信息的工具有:万里长城上的烽火台,古代传递官文的驿站,莫尔斯发明的电报,贝尔制作的早期电话等;
现代的传递信息的工具有手机、互联网等很多。
故答案为:传播;烽火台;驿站;电报;贝尔。
20.【解答】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依次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故答案为:语言;文字;印刷术;电磁波;计算机技术。

21.【解答】手机通话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故使用5G手机在线学习时,传递信息利用的微波。
故选:A。
22.【解答】A、电磁波的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频率无关,故A错误;
B、静电屏蔽体的作用是使电场终止在屏蔽体的金属表面上,并把电荷转送入地。故金属容器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故B正确;
C、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电磁波,即微波,故C错误;
D、微波可以传递信息,具有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23.【解答】记录信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大脑就是天然的信息存储器。但仅凭人的记忆是不够的,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如牛骨刻辞;
随着技术的步。又有了印刷术,照相机,如相片;拷贝磁盘是大量信息的记录方式,可见记录信息的形式是随人类文明进程的深入而发展的。
故ABD都是信息的记录方式,C是信息传递的方式。
故选:C。
24.【解答】信息理论表明,作为载体的电磁波,频率越高,相同时间内传输的信息越多。由于光比无线电波的频率高很多,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传输大量信息。
故选:C。
25.【解答】A、光是电磁波,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相同,声波、光波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故A正确;
B、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它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B错误;
C、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电磁波传播信息,故C正确;
D、红外线和可见光属于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B。
26.【解答】由于固定电话的话筒是将声信号变为变化的电流,而听筒是将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信号,故其所传递的声音信息是由导线中变化的电流来实现的;移动电话在通话时,既是无线电波的发射台,又是一个接收台,故它是通过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电流;电磁波。
27.【解答】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收台,所以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根据公式v=S/t变形可得,小明收到信息所需的时间。
故答案为:电磁波; 8×10﹣3。
28.【解答】(1)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古代用烽火、旗语来传递信息都是数字通讯;
(2)要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需保持导体的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不变,故如图装置是将研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
(3)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
故答案为:数字;长度;库仑。
29.【解答】条形码扫描器中的光敏元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条形码中的白色条纹能够反射各种颜色的色光,
当光照发生变化时,由于半导体材料做成的光敏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再将检测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则可以感知条形码的信息。
故答案为:信息。
30.【解答】最简单的电话是由话筒和听筒组成的,话筒将声音变成变化电流,电流则把信息通过导线传到远方。电流使听筒的膜片振动,携带信息的电流又变成了声音。
故答案为:话筒;听筒;话筒;导线。
31.【解答】(1)“传声筒”的管道中有空气,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引起管路中的空气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空气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传声筒”中的声音在管道中传播,减小了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
A、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A符合题意;
B、水杯琴说明液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即回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医学检查,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3)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大,周期和频率不变,由波速公式v=λf得知,声波的波长变长,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1)空气;(2)A;(3)C。
32.【解答】(1)“传声筒”的管道中有空气,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引起管路中的空气震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空气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传声筒”中的声音在管道中传播,减小了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
A、听诊器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声音在管内空气中集中传播,减小声音的分散,提高声音的响度,从而可以听到更清楚的声音,然后根据经验判断是否有病症,故A符合题意;
B、水杯琴说明液体振动可以发出声音,故B不符合题意;
C、天坛回音壁,是利用了声音的反射,即回声,故C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医学检查,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3)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
B、声音只有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才是340m/s,在其它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潜艇是利用无线电进行通信的,所以是通过电磁波来完成的,故D正确;
(4)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波速变大,周期和频率不变,由波速公式v=λf得知,声波的波长变长,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1)空气;(2)A;(3)AD;(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