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位置》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P63—P64《确定位置》第一课时
2、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本节课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会用“第几排第几个”及类似方式描述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教材的编写特点就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且数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点坐标的雏形,通过对数对知识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二维空间的表象,架起数与形间的桥梁,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及坐标思想,为后面的学习打下重要基础。
3、学情分析:
第一学段学习的“上下、前后、左右”,学生积累了大量生活经验,也学习了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空间,看到和接触到首先是三维空间,应以此作为有效教学的起点进行“数学化”的过程,才能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数对在确定位置中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经历由第几组第几排抽象到数对的表示方法的过程;灵活运用数对表示方格图中的事物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利用学生熟悉的座位进行组和排的教学,从而引出数对,这个过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使用自我探究和演示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生活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用数对表示位置的必要性,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探索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数对与方格图上的点的对应关系,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发展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素养):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体验数学的简约之美。
5、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数对的抽象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6、教学方法(个性化的教学)
本课运用了“探究体验式”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定的情境中,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积累个人的经验,从而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创造、在体验中自主发展。
7、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1.你坐在教室的什么位置?
2拿出白色卡片,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3. 卡片上的数和符号表示的就是你的位置。提出探究问题:这两个数蕴含着怎样的秘密?
4.组织汇报。
1.学生思考后写在红色卡片上。
2.汇报 ,个别学生补充。
3. 结合红、白卡片,自己先独立思考,再和同桌交流。
4.(2-3名)学生汇报。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论学习什么知识,都要将语言文字、符号图表和它们所代表的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因此,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身边熟知有趣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探究的问题)。
创设情境时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2)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兴趣;(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知冲突。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第(2)种形式,在上课伊始我为学生创设了“写位置”的活动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红色卡片上写出自己的位置,然后拿出写有数对的白色卡片进行对比,在小组内交流各自想法,初步猜想白色卡片上两个数表示的意思,从而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探究新知
(一)自主探究
1. 出示(5,1)(5,2)(5,3)(5,4)(5,5),引导学生探究第一个数的秘密。
2.出示(1,2)(2,2)(3,2)(4,2)(5,2)(6,2)(7,2)(8,2),引导学生探究第二个数的秘密。
3.小结引出数对,强调数对的读法、写法。
4.感受数对的简便。
5.播放视频:介绍笛卡尔。
(二)体验感悟
1.夸夸我的同学。
2.出示(2, ),为什么不能确定位置?
3.出示班级座位图,先分组,找一找自己的位置。
4.在大屏幕上你能找到班长的位置吗?
5.出示(2,3)与(3,2)说说自己的发现,请这两名同学在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建立模型
1.由实物图抽象出方格图。
2.出示数对(4,4)与(7,5)。
1.观察并发现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组。
2.观察并发现第二个数表示的是第几个。
3.明确数对的读写法。
4.结合红、白卡片,读一读、比一比,感受数对的简便。
5.说说自己的感受。
1. 用数对表示同学的位置。
2.明确用数对表示位置必须是两个数。
3.在大屏幕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4.在座位图上找到班长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5.汇报。
1.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位置。
2.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对中两个数的意义。首先我出示一组数对(5,1)(5,2)(5,3)(5,4)(5,5),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组;其次出示另一组数对(1,2)(2,2)(3,2)(4,2)(5,2)(6,2)(7,2)(8,2),同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第二个数表示的是第几个。
通过有关数对的发明人笛卡尔的介绍,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树立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用心,我们也可以成为数学家。
接着,我继续利用班级的现实情境,将班级的座位图放到了大屏幕上,安排了以下活动:
(1)先分组,找一找自己的位置。
(2)找到班长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3)出示(2,3)与(3,2)说说自己的发现,请这两名同学在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样就解决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
由实物图抽象出方格图,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突破呢?我利用出示学生座位图,将每个座位抽象成点,再将座位图中的组和行逐渐抽象成直线,座位图示隐退,幻化成方格图,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点阵——方格——坐标”逐渐抽象的过程。在头脑中清晰地建构了方格图。
探求新知部分通过自主探究、体验感悟、建立模型三个小环节来实现。
1.自主探究。
这一环节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对中两个数的意义。首先我出示一组数对(5,1)(5,2)(5,3)(5,4)(5,5),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第一个数表示的是第几组;其次出示另一组数对(1,2)(2,2)(3,2)(4,2)(5,2)(6,2)(7,2)(8,2),同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第二个数表示的是第几个。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给予暗示。接着,通过数对与以往表示方法的比较,体会数对的简单、便捷,而数对写法、读法的介绍,有了前面的自主探究做铺垫,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有如水到渠成,最后,通过有关数对的发明人笛卡尔的介绍,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树立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明白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我们留心、用心,我们也可以成为数学家。
2.体验感悟。
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已经明确了数对中两个数的意义,本环节我为学生创设了“夸夸我的同学”活动,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班级中特长生所处的位置,如:小歌唱家、小主持人、小“刘翔”、爱心小“天使”等,从而体现了数学学习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趣味的”这一基本理念。这个小环节设计的内容,既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每个同学息息相关,又注重了学生学习以外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为我设计的这几个小问题,并不只针对优等生,这样就使一些学习上不占优势的孩子,也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数学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递,更有情感和态度的提升。接着,我继续利用班级的现实情境,将班级的座位图放到了大屏幕上,安排了以下活动:
(1)先分组,找一找自己的位置。
(2)找到班长的位置,用数对表示。
(3)出示(2,3)与(3,2)说说自己的发现,请这两名同学在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样就解决了由表象到抽象的过程。
3.建立模型
这一环节主要是由实物图抽象出方格图,掌握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这是本课的难点,如何进行有效地突破呢?我利用出示学生座位图,将每个座位抽象成点,再将座位图中的组和行逐渐抽象成直线,座位图示隐退,幻化成方格图,形成一个直角坐标系。使学生经历了由“实物——点阵——方格——坐标”逐渐抽象的过程。在头脑中清晰地建构了方格图,所以在方格纸上表示出同学的位置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巩固应用
1.出示64页第1题。注意指导“列”与“行”要与座位中的“组”与“排”对应起来。
2.出示64页第2题。
3.出示学校附近的地图。
4.没有了方格图和数字,根据(3,2)猜猜其它两个点的位置。
5.分别出示一排、一盒、三盒乒乓球,用数表示一个红色乒乓球的位置。
6.播放视频:数对的应用。
1.明确“列”与“行”和座位中的“组”与“排”要对应起来。
2.找到小鸟的家并说出依据。
3.说说各个建筑物的位置。
4. 明确数对中的两个数不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5. 体验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表示位置的准确性。
6.感受数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通过的演示使学生明确数对中的两个数不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这一流程我主要安排了5个练习,重点谈以下两个练习:
1.没有了方格图和数字,根据(3,2)猜猜其它两个点的位置。
通过这一练习使学生明确:数对中的两个数不仅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这是对数对知识的一种延伸,通过有根据的猜想,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更为学生将来学习做了铺垫。
2.分别出示一排、一盒、三盒乒乓球,用数表示一个红色乒乓球的位置,其“一排”就是“一维”,“一盒”就是“二维”,“三盒”就是“三维”,这是一个很好的贯穿前后知识,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在教学中,虽然没有说出“几维”的专业语言,但通过让学生体验一个数、两个数、三个数表示位置的准确性,也就是对过去知识的梳理,对今后学习的一种渗透。
课堂总结
1.出示“密信”。
2.课内延伸到课外。
1.根据“密信”提供的三个数对破译密信的内容。
2.课后把这节课的收获说给爸爸妈妈听。
确定位置
第3组 第2排 繁
板书设计 数对 ( 3 , 2 ) 简
(第几组 ,第几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