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探索活动中,体验探索规律的方法,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在过程中增强解决问题和
数学交流的能力。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及简单应用。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准备;
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作业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设分桔子的情景,导入新课。
2.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3.学生用多种方法计算。
4.学生汇报,指名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独立尝试,初步发现规律。
出示情境图,解决“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① 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图,你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哪些信息?大家能根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教师出示问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列式解答,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2.类比举例,归纳概括规律。
(你能把这四个算式分成两组用等号连接的算式吗?
3×10+5×10=(3+5)×10 引导学生说出3个10加上5个10也就是8个10(板书)
4×8+6×8=(4+6)×8 引导学生说出4个8加上6个8也就是10个8。(板书)
(观察这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你能写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等号左边的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号右边的算式是这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两组算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写一组这样的算式。指名学生板演。
(归纳总结:
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规律都有什么特点呢?谁能解释一下?(学生尝试解释)
提问:刚才发现的这个规律叫作什么吗?(乘法分配律)
小结规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每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字母表示: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你发现的这个规律吗?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师板书:(a+b)×c=a×c+b×c。
3.结合4×9+6×9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三、练习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3×10+5×10=(3+5)×10 4×8+6×8=(4+6)×8
(a+b)×c=a×c+b×c
……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选择以算理的理解作为突破口,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数学问题用不同方法来解决,再辅以乘法的意义几乘几表示几个几来找到这四种不同算法的连接点,让学生初步发现乘法分配律,紧接着通过举例论证来体现揭示乘法分配律。教学过程中,
我有以下几点做得不足:1.数学语言的引导不够到位。比如让学生用“=”分组和连接着四个算式时,应该再加以引导和追
问学生: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步步深入,帮助学生深刻认识乘法分配律的特点。
2.缺少数形结合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的乘法分配律的算理。比如可以用教材上的点子图解释乘法分配律。
3.在练习巩固环节中,忽视从乘法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乘法分配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