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继光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一、介绍时代背景,导入新课。
1.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正当全国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胜利之际,美帝国主义又将罪恶的魔爪伸向了我们的邻国——朝鲜,企图以朝鲜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试想,破碎的山河刚刚旧貌换新颜,胜利的果实刚刚交给人民,我们岂能容忍他人的再度践踏!1950年冬,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党中央毛主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号召下,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震惊世界的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上甘岭战役打响了。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在这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黄继光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我们将讲述他的感人故事。
回顾预习:
1、查找有关上甘岭战役的资料及黄继光的有关资料。
2、有感情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1、自由读(1——5)自然段,找出哪一个自然段是写黄继光主动请战的?
2、黄继光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战的?
3、我军在进攻开始时,遇到了什么困难?画出相关的句子?
分组汇报,教师适当点拨。
屏幕出示第5自然段。谁能来读、 生读、
1、 师:这一段写 了什么?生:黄继光主动请战。师板书:主动请战
师:他对待敌人是怎样的?
生:从他愤怒地注视着敌人的火力点,看出他对敌人充满了愤恨。
师:那“坚定”一 词又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坚定”一词体现了黄继光完成任务的决心,表现了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怎样对指导员说的?(生读:指导员请把这个任务教给我吧。)指导员又是怎样说的?(生读:好。。。)
师 :哪位同学能勇敢地站起来,像黄继光那样坚定地向我 指导员 请战。。。。师握生手 ( 生读。。 师读。。。)黄继光请战的态度怎样? 坚定。师板书:坚定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师:黄继光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动请求作战的?
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 ,谁能够来读?生读
黄继光所在的营持续战斗了4天4夜,第五天夜里接到上级的命令,要在黎明之前夺下敌人的597.9高地。
师:你觉得任务怎样? 生:很艰巨,不容易完成?
师:为什么?从哪看出来的?
生:黎明,是指天快亮的时候。从第五天晚上到黎明之前,时间很短暂,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很大。
师:你从时间的紧迫看出了任务的艰巨,分析得很好。那么我们还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这项任务的艰巨呢?
生:我从以下两句话看出了任务的艰巨:这是朝鲜战场上最激烈的一次阵地战。黄继光所在的营已经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最激烈”点明了战斗的激烈程度,“持续”战斗了“四天四夜”进一步说明战斗很激烈,所以这项任务难度很大。
师:你从战斗的激烈看出了任务的难度大,能结合重点词语分析,做得很好。
还有什么情况?我军面临的困难不仅是任务的艰巨,在进攻开始时,我们又面临了巨大的困难,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的3.4自然段,思考我军遇到了什么困难?情况怎样?
第三自然段生读 或者第四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问题
师:仅仅是山头的丢失吗?生:不是的,会导致全军覆没。
第四自然段生:由于敌人火力点凶猛地射。。。 我军进攻屡次受挫。
师:你能在短时间内作出这样的分析,真不简单。告诉大家,哪句话最能让你感到进攻开始的困难。
师:非常好,请坐。同学们屡次 能突出什么?
师: 非常好。还有没有哪个词让你体会到了任务的艰难?
师: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黄继光怎么样?
生:主动请战。 指导员答应他后他又是怎样执行任务的呢?
第6自然段 师引读:黄继光带上两个站士,拿了手雷,喊了一声什么?(生接读) 生: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师: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师:这是一个光荣的任务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为了战斗的胜利黄继光不怕牺牲自己。他是怎样完成这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的呢?
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读(7——11)自然段,讨论交流黄继光和战友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2、黄继光和两个战士又是怎样冲上去的?
3、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呢?
4、黄继光几次站起来,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站起来的?
5、找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这些动词表现出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师:黄继光和战友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谁能来读一读?生读第七自然段开头
生:敌人发现他们了。无数照明弹升上了天空,黑夜变成了白天。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
师:黄继光和两个战士又是怎样冲上去的?
生:他们冒着浓烟,冒着烈火,匍匐前进。
师:听老师这样说与原句有什么不同? 他们冒着浓烟、烈火,匍匐前进。 分析哪句更好?为什么?
师:2.负伤后的黄继光又是怎样做的 ?谁能来读一读。
生读 :第八自然段 读后 师:我们来看大屏幕 谁能来读一读。
句中的数字和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呢?说明了什么?
师:但同时也说明,他凭着坚强的毅力,一点一点地接近了敌人的火力点,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遇到了什么困难?情况怎样?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文章的9-11自然段,思考:黄继光几次站起来,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站起来的?
师: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这三个感叹号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生:第一个的“啊!”是惊讶的意思,黄继光能站起来,出人意料。
第二个 呢?
生:他的前进是多么不容易啊!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
生:黄继光每前进一步都要用尽全身的力量,连挪动都很困难的黄继光居然站起来了。多么顽强,多么了不起呀!多么令人感动啊!是的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表达了这 样的感情。
师:你体会的真好,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一段。要读出当时黄继光顽强战斗的精神,读出对黄继光的敬佩之情 。指名读、跟老师读一遍,啊……黄继光站起来了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战斗精神?
师:同学们在看课文第二次站起来是什么情况呢?谁能找到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生: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师: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
谁能再带着你的情感来读一遍?这一段说了黄继光怎么样?生:又站起来了。
师: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的?
师:请你找出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词语。生说 :师点出 问:这些动词表现出了什么?
师:他为什这样做?这时他想到了什么?唯独没有想到什么?
师: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战友们在望着他、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所以齐读 这一句话: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最后黄继光怎么样了?生:壮烈牺牲了。
师: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枪口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师:在枪林弹雨中,黄继光拖着重伤的身体,两次顽强地站起,在没有任何武器的时候,他用自己宽阔的胸膛挡住了敌人罪恶的枪眼!同学们,那不是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没有感觉的铁板呀!那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呀!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难道他不珍视生命吗?是什么力量让他置生命于不顾?是物质的奖励吗?
生:不是 师:是什么?
生:是精神。
师:对!是精神,为了自己的战友,为了保卫祖国人民的安全是责任感、爱国心、是对祖国炽热的爱,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生: 爱国主义精神。师板书 :爱国主义精神。
师: 他英勇顽强的形象,闪耀着什么精神?生:国际主义精神
面对枪口他毫无畏惧,面对死亡他毫无畏惧,
这是大义凛然的一扑
这是气壮山河的一扑
这是惊天地,泣鬼神的一扑
生:再读,读出感情
黄继光用年仅22岁的生命,为胜利铺平了前进的道路。战士们被黄继光英勇顽强的精神所感动,再也按捺不住内心对敌人的仇恨,要为黄继光报仇。。
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
这一刻,朝夕相处的战友们不会忘记
这一刻,情同手足的朝鲜人民不会忘记
这一刻,至亲至爱的祖国人民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这位战斗英雄——黄继光(齐读课题)
达标检测: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黄继光说,你想对黄继光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拓展
通过一首小诗,来表达对黄继光的敬佩和赞叹。。配乐
生配乐齐读:永恒(献给黄继光)
在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
敌人的罪恶的枪口被堵住了,
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
你死得那样年轻,
却活得那样久长。
谁说庄严的刹那不就是永恒!
……
你响亮的名字永远不会磨灭,
和平塔将刻下你不朽的功勋。
在人类的历史上,
也同那些辉煌的名字一起
放射光芒!
是啊,谁说那庄严的刹那不是永恒?黄继光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板书
主动请战
黄继光 执行任务
英勇献身
三字歌总结
记叙文学法:工具书,自预习,疏文句,通文意;勤思考,究语意,感人物、体情感;互交流,互启发,学品质,读写合,吐心声,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