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3.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2教学重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3学时难点
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4教学活动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
?
?
?
?
?
?
复习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引出被子植物的优势,告诉学生我们即将要学习的是当前最高等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
?
由白居易的诗歌引出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思考生命的起点在哪?
?
因为受精卵的发育在植物内部无法观察,所以生命的周期从最直观的种子的萌发开始讲起。
?
思考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原因。
?
?
?
回答生命的起点是受精卵
?
?
?
?
?
?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
?
?
1.引出问题:
?
?
?
?
?
2.教师带领复习实验步骤:
?
?
?
?
?
?
?
?
?
?
?
?
?
?
?
?
3.学生自己完成实验:
?
?
?
?
4.总结实验不严谨之处:
?
?
?
?
?
5.展示教师实验:
通过大屏幕展示学生课前培养的豌豆、小麦的萌发情况,引导学生进行描述。
?
?
指导看书89页,了解春天大田生产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根据春天的环境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鼓励学生作出假设。
?
?
通过两个实验复习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
1、以“水”为变量:
观察现象:为什么生产之前要先浇水。
让学生提出问题
?
作出假设
?
设计实验
适时给予评价,对有创意的给予肯定,不成功的帮助分析原因。
观察结果:对比学生的图片
?
得出结论
?
2、以“温度”为变量:
发现现象:天寒地冻不适宜播种。
后面步骤完全由学生完成。
?
观察结果:对比学生的记录和图片
?
看书89页实验,根据书中实验步骤,寻找自己实验中的不严谨之处。并找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进一步领会“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的意义,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
?
展示教师以“空气”为变量所做的实验图片。
?
?
?
?
观看、描述课前培养的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
?
?
?
阅读并参照课本上提供的资料,结合生活经验,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各种环境条件。有的学生还提出阳光、土壤、肥料等)
?
?
?
?
问题必须是一个疑问句。
?
假设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
?
经过小组讨论之后,描述实验过程
尤其注意对照组的设置。
?
对比并陈述之前培养小麦和豌豆所做的记录。
?
得出结论
?
?
?
思考变量是什么。
通过小组讨论,自己完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得出结论?
?
寻找不严谨之处,答出两点即可
?
?
?
?
?
?
观察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
?
6.总结:
?
?
7.启发:
总结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
?
?
?
?
设疑:为什么有的种子给了很好的环境条件却仍然不萌发?
总结并记录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
?
?
?
思考
?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之前两周左右,我将学生分成小组,用种子进行小麦和豌豆的无水培养,在分组过程中,我设置了以温度和水为变量的对照。我设计了萌发情况记录表,让学生随时记录,我负责拍照留下影像资料。经过培养的过程,学生清楚看到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基于这些课前准备,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其实是很容易达成的。但这节课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阐述,而是还要更进一步帮助学生掌握“单一变量对照组实验”,于是我用了四个步骤去帮助学生,一、二两步是通过学生自己进行的实验,让他们通过讨论来完成探究实验的几个步骤,尤其是实验设计。第三步是通过书中实验寻找自己实验的不严谨之处,从而加深对“对照”实验的认知。最后一步是通过我自己做的一个实验进一步强化实验素养,并为第二课时“自身条件”的讲述埋下伏笔。
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我进行了以下反思:
关于“温度”、“水”的教学步骤略有些重复,占用了不少时间,导致课超出了要求的时间
在根据书中实验寻找自己问题的过程中应该留给学生更多时间,把问题讲透。
关于“空气”的实验中,应该更加强调“种子数量”等变量。
讲课过程中有口头语,以后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