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案(8)
课 题 第九章 第一节 压 强(1) 课 时 二课时
班 别 课 型 探究课
时 间 教 具 小桌、泡沫塑料、砝码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 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 压强公式的应用。
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一、阅读课文,找出本节的知识点,在书中做出标记。 二、重点问题:小组内讨论完成。 1.压力 ①压力概念 叫压力。 ②压力与重力的关系:方向: 大小 。 2.压强 ①压力的作用效果用 来表示。 ②压强定义 叫压强。 ③压强计算公式 。 ④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用字母:Pa表示。 1Pa=1N/m2⑤1Pa的物理意义 。 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讨论完 一个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强为P,若将它竖直切去1/2,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若将竖直切下的1/2放到另外1/2上面,则木块对桌面的压强是( );若将它水平切开,把上面部分拿走,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为( ) A.P/2 B. P/4 C. P D. 2P
学 习 过 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2’) 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5’) 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15’)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对以上问题,可能同学们现在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回答,引出课题。 1.理解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掌握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指导,巡视,点拨。 思考。 交流讨论并回答。 阅读学习目标并明确。 各组交流预习情况,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讨论后完成。 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小组进行实验,组长分工负责。实验结束选代表台前展示,并讲解说明,其他组质疑。 由甲图和乙图可以得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_____,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有关。 由乙图和丙图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塑料泡沫被压下的深度越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10’) 点拨 1. 在物理上,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 压力并不一定由重力产生,只有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才等于重力。 2. 使用此公式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统一单位,并要确定准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就是两物体相互接触的面积) 。除了会计算压强外,还要会用此公式计算压力(F=PS)和受力面积(S=F/P) ______,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___有关。综合可以得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有关。 组间交流讨论完成。选出优秀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认真倾听并质疑释疑。
课 堂 小 结1’ 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所学内容有:什么是压力,压强。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知道压强的计算公式。
达标检测10’ 1.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用___________来表示,它的大小不仅跟___________大小有关,还跟___________的大小有关,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______,压强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 2.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个立方体的重力为8×103N,底面积为0.4m2,它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若沿竖直方向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___________Pa。3.一块砖可平放、侧放、竖放,平放、侧放、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相同,等于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受力面积最大,因此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竖放时受力面积___________,因此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
布置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kg,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00cm2,计算这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10N/kg)3.一个正方体木块的边长是10cm,把它放在水平桌面上,计算它对桌面的压强.(已知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g=10N/kg)
板书设计 第九章 第一节 压 强(1)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2.压强: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教 学 反 思
听 课意见
教 学 案(9)
课 题 第一节 压 强(第2课时) 课 时 二课时
班 别 课 型 探究课
时 间 教 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点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难点 会判断压强是如何增大和减小的
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一、阅读课文,找出本节的知识点,在书中做出标记。 二、重点问题:小组内讨论完成。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压强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__,其中压力的单位是______,受力面积的单位是_____,压强的单位是_______,压强的专用单位是_________. 3.由压强公式可以得出:在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小.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强越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大.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讨论完成。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20N,物体B的重力为30N,已知A的底面积为2×10-2m2,B的底面积为4×10-2m2,求:(1)物体B对A的压强(2)物体A对地面的压强.
学 习 过 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有效导入 明确目标(2’) 自学指导 合作探究(5’) 大组汇报 教师点拨(15’) 人走在雪地里会陷入雪中,如何不让人陷入雪中? 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指导,巡视,点拨。 思考。 交流讨论并回答。 阅读学习目标并明确。 各组交流预习情况,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讨论后完成。 阅读课本上的“想想议议”部分的插图,讨论一下各图中哪些是要增大压强,哪些是要减小压强,它们各自采用了什么方法?并填写下面的空格: 小组进行实验,组长分工负责。实验结束选代表台前展示,并讲解说明,其他组质疑。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二次备课
变式练习 拓展提高(10’) 点拨推土机具有宽大的履带是通过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填“增大”或“减小”下同),而它锋利的土铲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压强的;斧头具有很窄的刃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铁轨铺在一根根枕木上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_压强的.蝉是通过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压强的,从而能使它的口器很容易插入树皮;骆驼具有宽大的脚掌,是通过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________压强的,从而不会陷入沙中很深. 总结得出:增大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减小压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组间交流讨论完成。选出优秀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认真倾听并质疑释疑。
课 堂 小 结1’ 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所学内容有:增大压强的方法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达标检测10’ 1.下列事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书包带很宽 B 铁轨铺在枕木上 C 刀磨得很薄 D 推土机安装履带 2.你购买纸包饮料时,一般配有一根塑料吸管,吸管一端是斜面的,一头是平的,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 A 将平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B 将斜面一头插入饮料管孔 C 将任意一头插入饮料管孔均可 D 不用塑料管也可以
布置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2.一块砖平放在地面上时,对地面的压强为P1,若将其侧放,对地面的压强为P2,那么( ) A P1>P2 B P1=P2 C P1
板书设计 压 强(第2课时)增大压强的方法 减小压强的方法
教 学 反 思
听 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