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案()
主备人 : 审阅人: 第 周
课 题 第二节 滑 轮(1) 课 时 二课时
班 别 课 型 探究课
时 间 教 具 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究,了解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姿多彩的简单机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索物理学原理。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重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难点 定滑轮、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一、阅读课文,找出本节的知识点,在书中做出标记。 二、重点问题:小组内讨论完成。 1.定滑轮实质上是 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 ,但能改变 。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 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 ,但不能改变 。 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讨论完成。 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学 习 过 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教学笔记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2’) 出示目标,交流预习。(5’) 引导探究,小组展示。(15’)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杠杆,认识到了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其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还有其他的一些机械对我们还有帮助。如升旗时,我们站在地面上就能把五星红旗升到高高的旗杆上,这里就应用到了滑轮。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本质及其作用。 指导,巡视,点拨。 思考。 交流讨论并回答。 阅读学习目标并明确。 各组交流预习情况,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讨论后完成。 合作探究: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小组进行实验,组长分工负责。实验结束选代表台前展示,并讲解说明,其他组质疑。 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示意图.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教学笔记
精讲点拨,质疑释疑。(10’) 点拨: 1.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实质_____________ 2.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实质_____________ 组间交流讨论完成。选出优秀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认真倾听并质疑释疑。
小结提升 1’ 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所学内容有: 1.定滑轮。 2.动滑轮。
达标检测10’ 1.定滑轮实际上就是 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可以改变 。 2.动滑轮实际上就是 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 ,但不能改变 。3. 如右上图所示装置中,不计滑轮摩擦,当水平向右拉力F=5N时,物体恰能匀速向右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布置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如图所示,物体所受重力等于120N,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拉力F应等于______N。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滑 轮(1)1.滑轮分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定滑轮在使用时,轴固定不动;动滑轮在使用时,轴随物体一起运动。 2.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故定滑轮不省力,但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故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学校检查记实
听 课意见
教 学 案()
主备人 : 审阅人: 第 周
课 题 第二节 滑轮(2) 课 时 二课时
班 别 课 型 探究课
时 间 教 具 滑轮、细线、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滑轮组的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探究,了解滑轮组的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增强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和团结精神。通过了解简单机械的广泛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难点 滑轮组的装配及省力情况。
预习内容及学法指导 一、阅读课文,找出本节的知识点,在书中做出标记。 二、重点问题:小组内讨论完成。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3.指出图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4.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三、疑难问题:组间交流讨论完成。 仔细看课本图,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学 习 过 程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教学笔记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2’) 出示目标,交流预习。(5’) 引导探究,小组展示。(15’) 1.知道简单机械的一些应用。2.知道轮轴和斜面也能省力。 指导,巡视,点拨。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几,即F=G/n 。 思考。 交流讨论并回答。 阅读学习目标并明确。 各组交流预习情况,不能解决的问题师生讨论后完成。 合作探究: 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小组进行实验,组长分工负责。实验结束选代表台前展示,并讲解说明,其他组质疑。
教学流程及时间 教师行为(活动) 学生行为(活动) 教学笔记
精讲点拨,质疑释疑。(10’) 点拨:图中给出两组滑轮组(a)、(b)若它们分别提起同一重物,请画出其中最省力的一组滑轮组的绕绳方法。(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 1.判断绳子段数的方法:动计定不计。 2.绕绳子的方法:奇动偶定。 3.物体升高“h”,则拉力作用点移动“nh”,其中“n”为绳子的段数。 组间交流讨论完成。选出优秀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认真倾听并质疑释疑。
小结提升 1’ 师生共同完成: 本节所学内容有: 滑轮组的绕法及省力情况。
达标检测10’ 说出下列各图中F与G 的大小关系。(忽略摩擦及滑轮重) F= G ②乙F= G ③丙F= G ④丁F= G。
布置作业 1’ 整理课堂笔记。 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板书设计 第二节 滑轮(2)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组成滑轮组。2.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重物,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重的几分之一。 3.使用轮轴时,如果动力作用在轮上则能省力,如果动力作用在轴上,则能省距离。4.使用斜面时,斜面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就会越省力。
学校检查记实
听 课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