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表内除法(二)
第3课时 解 决 问 题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42页例3及第43页练习九的2~3题。
内容简析
例3 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购物经验,通过购物活动,深化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教材呈现了超市柜台上玩具小熊、地球仪、皮球的单价,问:“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 ”首先让学生找到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再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从众多信息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接着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即知道总价与单价,求数量,属于平均分中的包含情况。最后通过乘法验算,进一步感受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选择有效信息来分析数量关系,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中,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会选择有效信息解决诸如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关系的实际问题,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后,能进一步运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法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操作方法。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大家都有购物的经历,今天我们就来一次购物。大家请看。
56元可以买几个
六一儿童节到了,明明想要给自己买一些新玩具,可是面对那么多好玩的玩具,明明不知道手中的零花钱能买多少个玩具。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明明吗
【品析:这种导入方式与课本例题内容贴合,可直接过渡到教材例题中。】
故事描述法:这里的游客真多呀!孙悟空为了更好地招待游客,决定要招聘一名招待业务经理,消息一发布,来应聘的人可真多。我们先来看看面试题目吧!
(1)把水果平均分在三个盘子里。
列式:( )÷( )=( )
(2)圈一圈,列一列。
列式:( )÷( )=( )
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品析:借用故事的形式,设计两组复习题,直观形象地激活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旨在把两种模型:一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二是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复习做好铺垫,凸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游戏体验法:今天老师带来了几种玩具,我们开办个小超市,下面是每种玩具的价格(如果没有教材中的玩具,可以用其他玩具代替)。
每个小组发56元样币,你们购买其中一种玩具,能购买几个 你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上台来轮流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购买方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品析:游戏的特点是需要多位学生亲身参与,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于是很容易在不自觉中主动思考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了解信息,明确问题。
(1)课件出示例3情景图。
(2)引导学生看图:图中有哪些物品,物品下面的数据是什么意思 你还有什么发现 (小汽车的价钱没有给出)
(3)交流获取信息:一只玩具熊6元,一个地球仪8元,一个皮球9元。
(4)明确所求问题: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2.分析问题,探究方法。
(1)选择信息,引发思考。
①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必须知道什么信息 (一个地球仪8元)
②怎样解答 请你动手摆一摆、画一画。
(2)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①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56根小棒表示56元钱,8根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摆摆看,可以买几个
②画一画。
在纸上画56个圆圈表示56元钱,8个一组,看看能圈几组
(3)分析问题,领悟解法。
①想一想。
求用56元买8元一个的地球仪,能买几个 也就是求什么 (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
②列一列。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呢 让学生尝试列式:56÷8=7(个)。
3.回顾检验,建构模型。
(1)检验结果。
①教师质疑:现在求出可以买7个地球仪,怎样知道是否正确 你是怎么想的
②学生检验:一个地球仪8元,7×8=56(元)。
(2)整理过程。
结合主题图,梳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用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方法,最后检验。
(3)点明课题。
4.尝试应用,深化理解。
(1)教材第42页“想一想”。
①自主分析信息和问题。(可以圈一圈、画一画)
②学生列式并汇报想法。(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
(2)根据例3情景图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问题预设:
①30元能买几只玩具熊
②36元能买几个皮球
③买4只玩具熊要花多少元
【品析: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形象地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三者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想一想”的问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内化吸收,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3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叙述解决问题的方法步骤。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①单价×数量=总价,②总价÷单价=数量,③总价÷数量=单价。
质疑二:结合例题3,说一说用除法解决问题有哪些步骤。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交流补充,然后归纳总结:①整理信息,②数据分析,③构建“总价÷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模型,④解决问题。
【品析:通过反馈质疑,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梳理学习重点,形成知识体系。】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①整理信息,②数据分析,③构建“总价÷单价=数量”的数量关系模型,④解决问题。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而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①整理信息:56元 地球仪8元/个
②数据分析:56元里面有几个8元
③数量关系:总价÷单价=数量
④解决问题:56÷8=7(个)
想一想:一辆小汽车的单价:24÷6=4(元)(共13张PPT)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探究新知
基础练习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乐乐玩具店,让我们看看玩具店都有哪些玩具,它们的价钱又如何吧!
情境导入
乐乐玩具店
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
仪”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
信息?谁再说一说?
这个问题怎样解答呢?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
探究新知
乐乐玩具店
56÷8=7(个)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探究新知
小结:一个地球仪是8元,要求“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也就是在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因为56里面有7个8,所以能买7个地球仪。
乐乐玩具店
56÷8=7(个)
解答正确吗?
探究新知
( )
口答:一辆小汽车 元。
=
想一想:
(1)仔细读题,你知道了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3)谁会列式解决?
(2)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4)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5)解答正确吗?
如果24元买了6辆 ,一辆 多少钱?
元
24
÷
6
4
4
探究新知
乐乐玩具店
探究新知
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1.. 学校买来36本课外书。
36÷6=6(本)
36÷4=9(人)
解答的正确吗?
基础练习
2.
小结:因为一张电影票8元,要求“40元能买几张票”,也就是在求40里面有几个8,40里面有5个8,所以能买5张电影票。
40÷8=5(张)
解答的正确吗?
基础练习
3. 一根28米长的绳子,每7米分成一段,可以分几段?
小结:因为每7米分成一段,要求28米长的绳子可以分成几段,也就是求28里面有几个7,28里面有4个7,所以可以分成4段。
28÷7=4(段)
解答的正确吗?
拓展练习
4.
(1)买6块手帕,一共需要多少钱?
(2)用36元钱可以买几个茶杯?
5×6=30(元)
36÷9=4(个)
(3)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
问题并解答吗?
8元
9元
5元
6元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在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时,要找准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列出算式,然后根据乘法口诀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