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教案-5.1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2014秋)(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数学课件+教案-5.1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人教新课标(2014秋)(课件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4 14:34:59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混 合 运 算
第1课时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二年级下册教材第47页例1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1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脱式计算。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3.培养学生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2.本课时学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通过迁移法,在交流、计算中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展示法:课件播放图书阅览室里同学们阅读的场景。师: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图书阅览室
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的管理员每天都会对阅览室里的人数进行
统计,他现在要统计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你能帮管理员计算出下午的人数吗
【品析:通过课件播放例题图示,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使学生迅速进入解决问题的状态。】
故事描述法:二(3)班正在上体育课,小红是体育委员,她让全班同学站成一排,她左边有18个同学,右边有19个同学,共18+19=37(人)。她向体育老师报告:“报告,我们班一共37人,集合完毕,请老师上课!”“不对呀,不是37人。”小红数了数,从左边数自己是第19个,从右边数自己是第20个,共19+20=39(人),她再次向老师报告,老师说:“不对,不是39人。”小红到底错在哪儿了
【品析:听着这个有趣的故事,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计算,发现小红忘记数自己,或者重复数了自己,加上1或者减去1,就能得到正确的全班人数,自然地过渡到本课新授的教学情景中。】
游戏体验法:老师在一个盒子里放53张画片,选两名学生上台做游戏,一名学生从盒子里一张一张地往外拿画片,另一名学生从外面的另一堆画片里一张一张地向盒子里放画片,边拿边数,老师记时20秒喊停,往外拿的学生报拿出的画片数,往里放的学生报放入的画片数,其他同学根据游戏中的相关数据,计算盒子里现在有多少张画片。
【品析:游戏的特点是需要多位学生亲身参与,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数学知识的距离,于是,很容易在不自觉中自主地思考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搜集信息,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问题:①同学们做什么呢
②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③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学生独立解题。
(2)反馈交流,总结加法运算顺序。
①分步计算:53-24=29 29+38=67
②综合算式:53-24+38=67
让学生说一说列式的每一步计算的结果表示什么。
问题: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一起,我们叫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师生互动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综合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示范操作,规范格式。
53-24+38
问题:①这道题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说明: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了结果。那么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呢 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可以把先算的“53-24”的第一步下面画上横线(板书:划线用彩笔标出),为了清除地看出运算顺序,可以脱式进行计算,呈现出运算的顺序和每次计算的结果。在算式的下面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29”,没有参加计算的运算符号和数字照抄下来“+38”,在算式的下面再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67”。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②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板书示范:
 53-24+38
 ↓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脱式计算。
3.体会同级运算的顺序。
15÷3×5
问题:①你能把这道题的计算过程写成脱式计算的格式吗
②这个算式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③这样的综合计算式题,我们是按什么顺序计算的
学生板演:
 15÷3×5
 ↓
=5×5
=25
教师巡视,特别关注学生书写过程的规范。
【品析:结合解决问题的情境,唤起学生对已有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回忆,体会规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必要性,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注重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的规范,为以后学习不同类型的脱式计算打下基础。同时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描述综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运算的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质疑二: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格式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指导学生先组内讨论,归纳总结:脱式计算时注意把等号上下对齐。
【品析: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回忆同级混合运算的顺序和书写格式,强化学生的学习所得。】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同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在以前的教学中也提到过这样的运算顺序,但是不是非常透彻,大多数学生已经知道,同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是非常清楚。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算式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让学生审题,从图中找到信息和问题,分析信息。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没有括号的同级混合运算(共13张PPT)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探究新知
基础练习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复习导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33
16
35
57
25
22
45
40
复习导入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同学们做什么呢?
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要求“阅览室里
下午有多少人”
该怎样列算式?
探究新知
53-24+38=67
53-24=29
29+38=67
综合算式
分步算式
像53-24+38这样的算式是综合算式,能说说你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
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
右的顺序计算。
探究新知
1. 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把等号上下对齐。
3.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我们是怎么算的啊
53-24+38

29+38
67

2.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探究新知
48-8+17
15÷3×5
你能把这两道题写成脱
式计算的格式吗?
这个算式15÷3×5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这样的题我们是按什么
顺序计算的
探究新知
48-8+17
15÷3×5

40+17
57


5×5
25

48-8+17
15÷3×5
探究新知

23+6-11


2×8÷4


72÷8÷3


1.计算。
29
18
11
9
16
4
4
3
3
÷
÷
想一想,说一说,先算
什么?再算什么?
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
=38
=58
=17
=9
=3
=54
2.
8
15
21
23
22
29
35
37
3
5
7
9
15
25
35
45
基础练习
3.
34-17+3 =34-20 =14
4.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
×
34-17+3 =17+3 =20
18÷3×3 =6×3 =18
3×8÷4 =24÷4 =6
18÷3×3 =18÷9 =2
拓展练习
课堂小结
没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或乘、除混合运算,都属于同一级运算,它们的计算顺序是相同的,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