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面积的简单应用|人教新课标(2014秋)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6 面积的简单应用|人教新课标(2014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5 18:1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面  积
第6课时  面积的简单应用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72页例8及“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8在学生理解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利用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实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铺地砖”问题。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学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师要根据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考角度,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解题策略。
2.本课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谈话导入法:大家见过农田吗?现在有一块长方形的农田,长6米,宽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呢?如果要给农田盖地膜,每张地膜是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需要这样的地膜多少张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品析:通过谈话的方法,帮助学生置身情境,集中精力探究本课的重点——面积的简单应用,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好了铺垫。】
复习导入法:前面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你还记得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又是什么呢?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出示问题,揭示本节课的课题。
一面镜子长12分米,宽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这种镜子的价格是每平方分米2元,买这面镜子需要多少元?
【品析:通过对面积相关知识的复习,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记忆,为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打下埋伏。】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72页例8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
师:同学们,看看图中藏着什么数学信息?
生1:地砖的边长是3分米。
生2: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师: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客厅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2:一块地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生3: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
师:好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的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品析:通过观察教材主题图片,让学生自己筛选信息,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自己积极思考、不断提问的能力。】
◎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师:请大家开动脑筋,自己试着在纸上算一算!比一比谁的方法多,谁的方法好。
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小组交流算法。
生1:先算出客厅的面积,6×3=18(平方米),然后再算出一块地砖的面积3×3=9(平方分米),用客厅的面积除以一块地砖的面积,就是需要多少块地砖,即18÷9=2(块)。
生2:我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客厅的面积是18平方米,而地砖的面积是9平方分米,两者的面积单位是不同的,因此不能直接用客厅的面积除以地砖的面积。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既然单位不一样,我们该如何计算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生:可以先化成统一的单位,然后再计算。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1800÷9=200(块)。
师:这次对了吗?你认为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生:要注意看一下单位是否一致,如果单位不一致,就要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师:谁能就这个问题系统地总结一下解题方法?
生:解决铺地砖的问题时,首先要看清楚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先化成统一的单位,然后用“总面积÷一块地砖的面积=总块数”。
师:除了这种方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生1:可以设想把地砖一块一块地铺在地面上,先沿着客厅的长铺一排,长是6米,即60分米,地砖边长是3分米,需要地砖60÷3=20(块);再沿着宽铺一排,宽是3米,即30分米,需要地砖30÷3=10(块)。以客厅的长为一行,宽铺了10块,这个地面就铺了10行,一行铺20块,铺了10行,一共需要20×10=200(块)。
 师:大家听明白他说的意思吗?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
小组交流,汇报。
生1: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把它们相乘就可以了。
生2:我来补充一下,还要注意统一单位。
师:是的,把这两位同学说的合在一起就比较完整了,我们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每行块数×行数=总块数。
【品析:在学生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思考并在小组内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自己所用的方法,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合理就是正确的,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8后,让学生体会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质疑:如何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呢?
验证方法,用地砖的面积乘要用的地砖的数量,看计算结果是否与客厅的面积相等,如果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正确,如果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错误。
【品析:本环节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检验的方法,同时可指导学生体会解答结果要与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相符合,培养学生养成检验答案的好习惯。】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师生共同总结:
1.利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先观察题目中的单位是否统一,要根据不同的解决办法确定先统一单位还是后统一单位;
2.解决“铺地砖”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用“总面积÷一块地砖的面积=总块数”来求;二是用“每行块数×行数=总块数”来求。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本节课通过师生提问回答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了解、体验和理解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解决铺地砖的问题,因为不同的策略,很多学生不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思路比较混乱,导致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变慢了。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面积的简单应用
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方法一:6×3=18(平方米)        方法二:6米=60分米
3×3=9(平方分米)        3米=30分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60÷3=20(块)
1800÷9=20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