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选修六1.1 环境概述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选修六1.1 环境概述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04 08:04:33

文档简介










1.1环境概述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3)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预习要点
(1)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3)环境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达标练习
(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①概念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______和______条件的综合体。
②环境的分类
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③环境的内涵
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a.环境的相对性
不同的______,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科学领域 主体 环境的内容和形式
生态科学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人类环境
b.环境的发展性
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的发展性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理解。

预习交流
④ 2008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 、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于哪种环境?
(2)环境因素
①概念: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__________发生________的基本成分。
②分类:环境因素又称________,包括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两大类。

(3)环境质量
①概念:指环境因素受______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②主要影响因素:______原因。
③分类: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________质量、________质量等。
④为什么说环境质量的形成主要是受人为原因的影响?


(4)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是指(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社会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5)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A.南极大陆 B.极地苔原
C.因过度放牧而形成的荒漠流沙 D.因气候严寒而形成的冰天雪地
(6)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因素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的
B.黄河口附近的野生大豆属自然环境因素
C.秦陵兵马俑遭到腐蚀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D.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组成了人类环境整体
(7)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为原因 B.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C.自然原因 D.大力植树种草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完成(8)—(10)题。
(8)B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A附近河段,可能原因之一是 ( )
A.A附近河段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河段附近没有工业污染
B.A河段支流多,B河段支流少
C.B河段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比A河段强
D.A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B河段
(9)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 )
A.都不得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以土地荒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10)C河段的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原因是C河段 ( )
A.附近地区的地形平坦,而B河阶段附近地区地形起伏大
B.流经半干旱地区,流水对地表的作用比B河段附近强
C.附近地区地形更为破碎
D.位于B河段的下游
二、探究案
探究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材料: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 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探究二: 环境因素

1.材料一中环境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2.材料二中环境的组成要素与材料一相 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环境又增加了哪些要素?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如何。


三、当堂达标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要素的是(  )
A.土地、岩石、矿物
B.社会、村落、动物园
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场
D.阳光、空气、水
读下列图片,完成2~4题。

2.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3.地震时,位于智利西部附近海域船舶中的人应感到( )
4.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250 万亩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A.阳光 B.大气 C.生产力 D.宇宙8.若不考虑气球破裂,在下列地点释放时,高度升到最大的是( )
A.新加坡 B.拉萨 C.南极点 D.北极点
6.若尔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太阳活动频繁 D.过度抽取地下水
7.如果若尔盖地区无限制地增加羊群数量,将直接影响________环境的质量(  )
A.大气 B.土壤
C.生物 D.交通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
(1)①社会 物质 ②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③a.主体 生物 生物环境  环境科学 人 b.人类社会的发展 扩张 ④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由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2)①环境整体 相互作用 ②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空气 岩石
阳光 工业 交通 科学技术
(3)①污染 ②人为 ③水环境 土壤环境 ④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而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人类过量排放废弃物并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
(4)-(10)C C A A A D B
探究一
1. 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2.“生物圈2号”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地改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但它仍需建立在自然环境中,而且其构成要素中也包含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自然要素。由此说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探究二:
1.组成要素是阳光、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了自然环境。
2.材料二中出现了农田、房屋、道路等人文要素,说明已不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3.增加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越来越大典例分析:
当堂达标:
1-7 B D A D D B C




第7页











1.1环境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3.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
1.环境的分类。
2.环境因素的分类。
3.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环境的图片,并自主预习本课基础知识,了解本节基本内容,完成基础填空与预习自测。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进行选修六《环境保护》的学习,首先我们学习第一单元地域节的内容,这节课主要环境概述,这部分内容需要我们掌握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3.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其中,环境及环境因素的分类,影响环境质量的因素是本课的重难点,大家学习时要格外用。
推进新课
师:
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

这还是我们生活的环境吗?我们美丽的环境怎变化了这个样子?我们的环境到底应该是怎么的呢?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
师:
所以我们要:

现在我们就进入本节知识的学习。
板书: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师: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基础问题,完成问题。
学生思考时,教师板书主要内容。
板书:
1. 概念
2.分类
3.内涵
(1)相对性
(2)发展性
学生起立回答,教师点评,并完善上述板书内容。
师:
同学们刚才的预习都很好,大家看大屏幕中的思考题:
2008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 、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于哪种环境? 
通过这道题目,检验下同学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
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由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现在我们再将目光转移到大屏幕,来看环境因素和环境质量的预习填空,大家快速思考,等会进行抢答。
学生思考时,教师板书主要内容。
板书:
二、环境因素
1.概念
2.分类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三、环境质量
1.概念
2.主要影响因素
3.分类
师:
嗯,刚才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棒,说明预习做得不错,现在大家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说环境质量的形成主要是受人为原因的影响?
学生思考,请举手同学回答。
师:
现在通过大屏幕上的这几道题目,检测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
大屏幕呈现题目,学生思考回答,老师点拨讲解。
师:
通过预习,同学们基础知识掌握的已经不错了,下面我们重点探究下同学们大部分还需提高的知识点。
探究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同学们想,什么是自然环境?什么是社会环境?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大屏幕展示图片:


结合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师:
下面我们通过一道题目训练一下。
大屏幕呈现探究问题:
材料: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 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师:
请同学们结合预习情况,及大屏幕呈现的材料,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中间,点拨、指导。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总结。
师:
应为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第2题,生物圈2号”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地改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但它仍需建立在自然环境中,而且其构成要素中也包含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自然要素。由此说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师:
我们进入第2个探究问题:环境因素。同学们环境因素又称为环境要素,这些要素有哪些呢?大家结合下面的图片,进行思考。


师:
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水文、地貌、大气、植被、土壤等构成自然环境,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等构成社会环境。
现在大家再来思考一道题目,看能不能运用所学知识。
大屏幕呈现探究问题:
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环境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2.材料二中环境的组成要素与材料一相 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环境又增加了哪些要素?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如何。

请大家思考探究。
学生思考探究,教师深入学生中间,点拨。
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总结。
师:
第1题,组成要素是阳光、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了自然环境。刚才大家回答的都很好!
第2题,材料二中出现了农田、房屋、道路等人文要素,说明已不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第3题,增加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
师:
到了现在,相信大家已经跃跃欲试,我们来做大屏幕上的题目,大家用8分钟完成,以检验下本节课学习效果。
学生快速做题,教师计时。
师:
时间到!各找每组的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答案,针对错的多的讲解。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环境概述这节课的内容,是整个选修六的基础,内容都比较简单,以同学们自学为主。课上同学们积极思考,积极探究,表现非常好,大家开了个好头,请继续保持好。
板书设计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
2.分类
3.内涵
(1)相对性
(2)发展性
二、环境因素
1.概念
2.分类
(1)自然环境因素
(2)社会环境因素
三、环境质量
1.概念
2.主要影响因素
3.分类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整个选修六的基础,知识性内容多,难度不大,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为主,将课堂放给学生,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7页


(共35张PPT)
1.1 环境概述
湘教版选修六
目标展示
1.了解环境的概念及其分类。
2.了解环境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3.了解环境质量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新课导入
美丽的环境怎变化了这个样子?
环境保护刻不容缓
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2.分类:
环境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______和______条件的综合体。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
社会
物质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主体
预习导学
3.内涵:
环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1)环境的相对性
不同的______,环境的内容和形式是不一样的。
科学领域 主体 环境的内容和形式
生态科学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人类环境
生物
生物环境
环境科学

(2)环境的发展性
环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的发展性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理解。
在时间上:随_________________而拓展
在空间上: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_______  

人类社会的发展
扩张
预习交流
2008年11月12日汶川大地震第一个地震遗址保护纪念地——广元市青川县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正式开园。地震遗址公园面积近50平方千米,集中展示了地震造成的崩塌、地裂、隆起 、断层、褶皱等多种地质破坏形态。按照其属性,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属于哪种环境? 
提示:虽然地震遗址公园中的破坏形态是由地球内力爆发形成的,但公园的建设和规划必然有人类活动的参与,属于“社会活动创造的人工环境”,因此,该地震遗址按属性划分属于社会环境。
2.分类
环境因素又称________,包括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因素两大类。
(1)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水、_____、生物、土壤、_____、_______等。
(2)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_____、农业、_____、__________、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
二、环境因素
1.概念:
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并且与__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的基本成分。
环境整体
相互作用
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空气
岩石
阳光
工业
交通
科学技术
三、环境质量
1.概念:
指环境因素受______影响的程度,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
2.主要影响因素:
______原因。
3.分类
污染
人为
水环境
土壤环境
根据环境因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________质量、________质量等。
预习交流
为什么说环境质量的形成主要是受人为原因的影响?
提示: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而环境污染主要是由人类过量排放废弃物并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的。
1.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 地理环境是指(  )
A.由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
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社会环境
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
2.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
A.南极大陆 B.极地苔原
C.因过度放牧而形成的荒漠流沙 D.因气候严寒而形成的冰天雪地
C
预习自测
C
3.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环境因素是各自独立、互不联系的
B.黄河口附近的野生大豆属自然环境因素
C.秦陵兵马俑遭到腐蚀是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D.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共同组成了人类环境整体
4.现在全球环境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人为原因 B.泥石流等灾害频发
C.自然原因 D.大力植树种草
A
A
4.寻求两点之间最短、最快或景点最多的路径等可借助于( )
A.遥感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球卫星系统
5.飞机飞行途中,每位旅客都可随时查阅自己的位置及飞临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采用的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B
D
读黄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图,完成5—7题。
A
5.B附近河段的水质要好于A附近河段,可能原因之一是 ( )
A.A附近河段工业发达,污染严重,B河段附近没有工业污染
B.A河段支流多,B河段支流少
C.B河段河流的自我净化能力比A河段强
D.A河段流域年蒸发量大于B河段
6.甲、乙两地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 ( )
A.都不得以土地荒漠化为主 B.都以水土流失为主
C.甲以土地荒漠化为主,乙以水土流失为主
D.乙以土地荒化为主,甲以水土流失为主
7.C河段的支流和水系的密度明显大于B附近河段,原因是C河段 ( )
A.附近地区的地形平坦,而B河阶段附近地区地形起伏大
B.流经半干旱地区,流水对地表的作用比B河段附近强
C.附近地区地形更为破碎
D.位于B河段的下游
D
B
互动探究
探究一: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区别
1.自然环境:由自然环境要素组成,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
2.社会环境:由自然和社会环境要素(如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组成,人类在自然环境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人工环境。包括生产、居住、交通、文化等。
知识应用
材料:1986年,美国人巴斯为了扩展人类新的生存空间,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区兴建了世界瞩目 的“生物圈2号”。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游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
1.这个小生态系统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请说明理由。
2.“生物圈2号”的建立,说明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间有怎样的关系?


2.提示:“生物圈2号”是人类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地改造而成的人工环境,但它仍需建立在自然环境中,而且其构成要素中也包含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自然要素。由此说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社会环境是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
1.提示:社会环境。“生物圈2号”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维持它的存在必须有人类介入,因此它是一个社会环境。
类型 含义 举例
自然环境 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然保留着自然生态特点的环境 原始森林、高山草甸、大漠盐湖、极地苔原等
社会环境 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长期社会劳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环境 城市建筑、工矿设施、农田水利、畜群牧场等
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 因水土流失而形成的石山劣地、因过度放牧而形成的荒漠流沙等
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区别

方法点击
如何区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判断一个环境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的关键是看它是否是“经过长期的社会活动所创造的、须由人类介入才能维持”的。
探究二.环境因素(环境要素)

自然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
水文
地貌
土壤
大气


















生物( 植被)
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
水文、地貌、大气、植被、土壤等构成自然环境
人口、工业、农业、交通、科学技术等构成社会环境
知识应用
材料3上海城市景观
材料1 热带草原景观
材料2 平原水乡景观
2.材料二中环境的组成要素与材料一相 比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提示:组成要素是阳光、大气、水、土地、生物等,这些都是自然要素,它们构成了自然环境。
提示:材料二中出现了农田、房屋、道路等人文要素,说明已不再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而是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
1.材料一中环境主要的组成要素有哪些?它们构成了什么环境?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环境又增加了哪些要素?说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如何。
提示:增加了高楼大厦、城市风光等,说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
归纳总结
环境因素又称为环境要素,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并且与环境整体发生相互作用的基本成分,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两大类。
环境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展。

当堂达标
1.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社会环境要素的是(  )
A.土地、岩石、矿物
B.社会、村落、动物园
C.丘陵、缓坡、梯田、水产养殖场
D.阳光、空气、水
B
D
读下列图片,完成2~4题。
2.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
4.如果按照空间尺度来划分环境,四幅图中最可能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A
D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相传四十代藏王赤祖德赞(公元815~838年)时期,派大臣征伐边境留守今若尔盖地区,它曾拥有250 万亩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A.阳光 B.大气 C.生产力 D.宇宙
D
C
6.若尔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太阳活动频繁 D.过度抽取地下水
7.如果若尔盖地区无限制地增加羊群数量,将直接影响________环境的质量(  )
A.大气 B.土壤
C.生物 D.交通
B
C


总结延伸



环境概述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概念
分类
环境质量
概念
主要影响因素
内涵
分类
环境因素
分类
概念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节课的《同步练习》。

2.预习下节课的导学案中的探究案。









1.1 环境概述
读下列图片,完成第1-3题。

1.如果按照环境的属性划分,最有可能是自然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幅图中属于交通环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从生态科学的角度看,图片④的环境主体是(  )
A.生物 B.人类 C.植被 D.水体
阅读材料,完成第4-5题。
《山海经·五藏山经》载:“高山,其木多梭,其草多竹”(高山即六盘山):《汉书·王莽传》载,王莽天凤三年(公元16年)二月乙酉,“大雨雪,关东尤甚,深者一丈,竹柏成枯”(关东指渭河平原及函谷关以东地区,在六盘山南)。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渭河平原及其附近地区从周朝到汉朝间环境发生了变化,体现出(  )
A.环境的主体不同,内容和形式也不一样
B.环境不是从来就有的,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C.环境在空间上随人类活动领域的扩展而扩张
D.环境在时间上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拓展
5.六盘山附近地区由“多竹”到“大雨雪”,主要是    要素变化造成的(  )?
A.大气 B.土壤 C.生物 D.交通
若尔盖,意思是牦牛喜欢的地方,它曾拥有16.7万公顷的湿地,现在大面积萎缩。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6-8题。
6.下列地理要素中不属于若尔盖地区环境要素的是(  )
A.阳光 B.大气 C.生产力 D.宇宙
7.若尔盖湿地的面积不断萎缩,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全球气候变暖 B.人类活动
C.太阳活动频繁 D.过度抽取地下水
8.如果若尔盖地区无限制地增加羊群数量,将直接影响    环境的质量(  )?
A.大气 B.土壤 C.生物 D.交通
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污染影响的程度。它是对环境状况的一种描述,这种状况的形成,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据此完成第9-10题。
9.下列属于因人类活动不合理而遭到破坏的环境是(  )
A.塔克拉玛干的茫茫沙丘
B.“草、水、林、机”配套的人工草场
C.水土流失造成的石山劣地
D.人工建设的三峡水库大坝
10.下面各项中引起环境质量下降的自然原因是(  )
A.地震、火山爆发
B.煤炭资源的乱采滥挖
C.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D.围湖造田
11. 材料一:在云南省的哀牢山中,元阳梯田一层层不停息地漫向四野,朝着天际跋涉。它的形象莽然巨大,占据天地,却宁静安详,无声无息,精致到绝美,那磅礴大气与细腻爽洁的点线相谐,堪称真正的世界奇迹。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红河州哈尼族多处于封建领主制经济和封建地主制经济阶段,人民群众遭受着多重压迫和剥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尼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在哈尼梯田这个环境中有哪些环境要素?



(2)哈尼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



(3)哈尼地区的哪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有利影响?







































参考答案
1-5 D B A B A 6-10 D B C C A
11. (1)自然环境要素:阳光、大气、生物、土壤、水和岩石等。
社会环境要素:生 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2)修建梯田的劳动量大,耕作和取水不便;粮食的产量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3)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等。



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