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06 09:51:3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朝代歌

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主流思想是什么?
它是怎样出现和形成的?
它怎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成为主流思想后,它是如何演变的?
第1课
第3-4课
第2课
单元梳理
第 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的含义
“百家”:即诸子百家,泛指数量多。
“子”:原指爵位或成年男子,后成弟子对老师的尊称。
“家”:指某个思想家或其代表的学术流派。
《汉书·艺文志》:九流十家

“争鸣”:指“诸子百家”各个学术流派著书立说广收门徒,相互诘难批驳,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形成的“争鸣”局面。
春秋五霸:
一说: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一说: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王室衰微
群雄争霸
合作探究:“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
生产力提高
齐桓公召见一个叫稷的小吏,一天去了三次也没有见到,召见了五次才见到。天下的国君听说了,纷纷前往朝拜齐桓公。 ——西汉刘向《齐桓公登门访士》
士阶层受重视
孔子和弟子画像砖
私学兴起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士阶层的崛起和受重用;
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根本原因:
1.政治基础:

2.经济基础:

3.阶级基础:

4.文化基础:
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
百家中有哪些代表性流派?各流派的代表性人物是?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
韩非子
墨子
1.孔子
(一)儒家
孔子( 公元前551—479 )是春秋時代末期的思想家 , 政治家 ,教育家 ,儒家的创始者 .孔子名丘 ,字仲尼 ,鲁国( 今山东省曲阜)人 .提倡德治, 致力於教育 ,并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古代文献 .現存《论语》一书,是記述孔子談話及思想的主要資料 .
材料:
子曰:“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
(1)思想核心:
仁者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儒家
1、孔子
★主要思想
“仁”
小故事·大道理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不问马的情况。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一)儒家
1、孔子
★主要思想
(2)政治思想:
①“为政以德”:
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进步:民本思想)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
小故事·大道理
材料一: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材料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材料三:子曰:“必也正名乎。”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材料四: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儒家
1、孔子
★主要思想
(2)政治思想:
②“克已复礼”: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
(保守:承认等级和阶级压迫)
某天,鲁哀公请孔子进宫叙谈。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的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道。但是,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王用来祭祀天地及宗庙用的最上等的谷物,其地位是很高的。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也是用不上的。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做。”
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真是妙极了。”
小故事·大道理
1、孔子(笔记)
★主要思想
(1)思想核心: 仁——要求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思想
① 以德治民,统治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进步)
②“克己复礼”,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3)教育思想:


(一)儒家
首创私人讲学“有教无类”
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
人性论:性近说
2.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邹国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尊为“亚圣”,其言论录为《孟子》。
(一)儒家
2.孟子(笔记)
★主要思想:
(1)“仁政”
(2)“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人性论:性本善
(一)儒家
注意:
1.孟子的仁政思想继承孔子的仁
2.孟子的“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3.荀子
荀子,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故又称荀卿,赵国人,其生卒年不详,稍晚于孟子。著有《荀子》一书。
(一)儒家
3.荀子(笔记)
★主要思想:
① “仁义”和“王道”
②“君舟民水”
③ “性本恶”
④ 以礼治国(以礼为先,礼法并施)
⑤ 朴素的唯物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一)儒家
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1.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又名老聃,姓李名耳。是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著有《道德经》,充满着哲理和东方智慧。
(二)道家
★主要思想:(笔记)
(1)“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二)道家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谁知其极?
2.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主要思想:(笔记)
(1)万物是相对的
(2)放弃差别观念,获得精神自由
(3)“逍遥”的人生态度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二)道家
结论:老庄思想代表了当时没落的奴隶主贵族消极心理与避世的态度。
庄子的妻子去世了,庄子的朋友惠施前去吊唁。惠施来到庄子家,
看见庄子正盘腿坐在垫子上敲着瓦盆唱歌。惠施很不理解,责备他说:“你的妻子与你日夜相伴,为你生儿育女,身体都累坏了。现在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在这里唱歌,不是太过分了吗?”庄子回答:“你这句话可就不对了。你知道吗?我妻子刚死的时候我很悲哀的。可是后来想想,就不悲哀了。因为想当初我的妻子本来就是没有生命的,不但没有生命,而且连形体也没有,不但没有形体,而且连气息也没有。后来恍惚间出现了气息,由气息渐渐地产生了形体,由形体渐渐地产生了生命。现在她死了,又由有生命的东西变成了无生命的东西,之后形体也会消散,气息也会泯灭,她将完全恢复到原先的样子。这样看来,人生人死就像是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样,循环往复,无有穷尽。我的妻子死了,也正是沿着这一循环的道路,她从一无所有中走来,又回归到原来一无所有去,而我却在这里为此号啕大哭,这不是不懂得大自然循环往复的道理吗?正因为如此,所以我停止了悲伤,不哭了。”
小故事·大道理
(三)法家
韩非子(约前280-前233),战国时期法家学说集大成者。多次上书韩王不见用,乃发愤著书。秦王政强邀其出使秦国。在秦遭李斯、姚贾诬害,死狱中。 著作很多,主要收集于《韩非子》。
★主要思想(笔记):
1.以法治国
2.主张变法革新
3.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三)法家:
结论:韩非子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受到重视。
小故事·大道理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
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
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四)墨家: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精于工技,曾经“学儒者之业”。门下弟子众多,他们对巨子(墨家领袖)都绝对服从。相传墨子曾止楚攻宋,主张兼爱、非攻。主要思想存于《墨子》。
墨子
★主要思想:(笔记)
(1)兼爱:墨家的 “兼爱”是不分等级
贵贱的,与儒家重视等级名分的思想不同
(2)非攻:主张各国和平相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
(3)尚贤:主张治国以贤,反对任人唯亲
(4)节俭: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
(四)墨家:
结论: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尤其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但战国之后就不再受重视。
流派小结
仁、礼(正名)、以德治民、有教无类、
性近说、敬鬼神而远之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
仁义、君舟民水、性恶论、礼法并施
制天命而用之
道为本原、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万物相对、放弃等级观念、逍遥观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以法治国、变法革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派别 代表 主要观点
儒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