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校园中的测量 北师大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校园中的测量 北师大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5 20:1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校园中的测量
一、单选题
1.若有50名同学需要老师通知,共需打(?? )个电话。
A.?49?????????????????????????????????????????B.?50?????????????????????????????????????????C.?51?????????????????????????????????????????D.?25
2.小红把10根绳子打结连起来,变成一根长绳,这根长绳上有(  )个结.
A.?10 ?????????????????????????????????????????B.?9 ?????????????????????????????????????????C.?8
3.如图,四个小动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坐在第1号座位,小猴坐在第2号座位,小兔坐在第3号座位,小猫坐在第4号座位.以后它们不断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在第一次交换后左右两列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一直换下去,第十四次交换座位后,小兔坐在第(  )号座位上.
A.?1???????????????????????????????????????????B.?2???????????????????????????????????????????C.?3???????????????????????????????????????????D.?4
二、判断题
4.小红用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8刻度对齐另一端,物体长度为8厘米
5.这条线段长8cm。(??? )
6.6厘米
三、填空题
7.量一量:你的头围是________厘米,腰围是________厘米.
8.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或目测.________(判断对错)
9.有这样一个魔盒,放进去的数是15,出来的三个数是28、30、32,如果放进去的数是16,出来的三个是30、32、34,如果放进去是17,出来的三个数是32、34、36…,如果放进去的数是x,出来的三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一根绳子剪1次被截为2段,剪6次被截为________段
四、解答题
11.观察直尺,图上最左边的数是几?说说它表示什么?
12.估测自己的步长,你走1千步大约能走多远?
五、综合题
13.探索:
如图,外层正方形边长是5,往里第二、三、四、五层各小正方形边长依次是4、3、2、1,观察图形,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大小关系:13+23+33+43+53________?(1+2+3+4+5)2;
(2)结合图形,证明你(1)中的判断.
猜想:
13+23+33+…+n3=________?.
六、应用题
14.有十八堆石子,每堆有100颗石子,从里面随意挑出17堆,再从这17堆石子中每堆挑出1颗石子放入剩下的一堆中,经过了不到40次的操作后,有一堆正好有70个石子,另一堆有190﹣200颗,问这堆石子具体有多少颗?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解答】因为50名同学都要接到电话,所以打电话的个数就是50. 故答案为:50
【分析】因为每个同学都要接到电话,每接一个电话相应就会打出一个电话,因此打电话的个数与人数是相等的.
2.【答案】B
【解析】【解答】解:结的数量要比绳子的数量少1,10跟绳子有:
10﹣1=9(个);
答:10根绳子有9个结.
故选:B.
【分析】两根绳有一个结,三根绳有两个结,那么四根绳有三个结…,以后每增加一根绳子就增加一个结,而结的数量要比绳子的数量少一.本题关键是打结处的理解,每相邻的两根绳子就会有1个结,由此找出规律求解.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由已知和图形得知,小兔自第一次交换位子后依次坐在①→②→④→③→①…,得到每4次一循环,
因为,14÷4=3…2,
14所以,第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和第二次交换的位子相同,即第2号位子上.
答:第14次交换座位后,小兔坐在第2号位子.
故选:B.
【分析】观察图形,由已知小兔坐在第3号,按要求交换,第一次?①,第二次?②,第三次?④,第四次回到原位③,…,得到的规律是每4次一循环,根据此规律很容易得到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
二、判断题
4.【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8个1厘米相加,就是8厘米,正确
【分析】以0刻度为起点,物体的另外一段对齐的数字就是物体的长度,所以为8
5.【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8-3=5(cm),则这条线段长8cm,故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
6.【答案】错误
【解析】【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由于没有把铅笔放平,所以题中说法不正确.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三、填空题
7.【答案】 52;56
【解析】【解答】解:头围是52厘米;腰围是56厘米; 故答案为:52;56.
【分析】根据测量的方法进行填空即可.
8.【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没有测量工具或对测量结果要求不十分精确时,也可以用步测或目测;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根据估测的两种方法目测、步测填写即可.
9.【答案】2x﹣2;2x;2x+2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得出:放进去x出来:2x﹣2,2x,2x+2. 故答案为:2x﹣2,2x,2x+2. 【分 析】因为放进去的数是15,出来的三个数是28、30、32,而28=15×2﹣2,30=15×2,32=15×2+2,如果放进去的数是16,出来的 三个是30、32、34,而32=16×2,30=16×2﹣2,34=16×2+2,如果放进去是17,出来的三个数是32、34、36…,由此得出放 进去x出来:2x﹣2,2x,2x+2.
10.【答案】7
【解析】【解答】解:因为一根绳子剪1次被截为2段,剪2次被截为2+1=3段,剪3次被截为3+1=4段……,可知剪得段数=剪的次数+1; 所以剪6次被截为:6+1=7(段),答:剪6次被截为7段。 故答案为:7。 【分析】本题可通过操作实验探索规律,发现剪得段数=剪的次数+1;据此计算即可解答此题。
四、解答题
11.【答案】从直尺图上可以看出有0、1、2、3、4、5,“0”在直尺上刻度的最左端,它表示起点,即直尺的起点用0表示.0在1的前面,从0开始,数的顺序是0、1、2、3、4、5…越往后数,数越比前面的数大
【解析】【分析】1.“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还可以表示开始,即起点,0在这里也是一个数.2.自然数“0”表示没有,仅是最初的含义.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0”的认识也有了发展.“0”不仅表示“没有”,而且具有比较确定的内容.例如:“今天的气温是0摄氏度”,并不是说今天没有温度,而是表示在标准大气压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在运算时,“0”还有占位的作用
12.【答案】 解:自己的步长时50厘米;
50×1000=50000(厘米)
50000厘米=500米
答:走1千步大约能走500米.
【解析】【分析】根据生活实际情况,自己的步长时50厘米,再乘1000步即可.
五、综合题
13.【答案】(1)=
(2)(1+2+3+…+n)2 
【解析】【解答】解:(1)13+23+33+43+53=1+8+27+64+125=225;
(1+2+3+4+5)2=152=225;
所以13+23+33+43+53=(1+2+3+4+5)2 .
(2)结合图形:大正方形的面积等于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为:
52×20+42×16+32×12+22×8+12×4,
=52×5×4+42×4×4+32×3×4+22×2×4+12×1×4,
=53×4+43×4+33×4+23×4+13×4,
=(53+43+33+23+13)×4;
同时,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2+3+4+5)×2,
所以面积为:
[1+2+3+4+5)×2]×[1+2+3+4+5)×2],
=[(1+2+3+4+5)×2]2
=(1+2+3+4+5)2×22 ,
=(1+2+3+4+5)2×4;
所以:(53+43+33+23+13)×4=(1+2+3+4+5)2×4;
即:13+23+33+43+53=(1+2+3+4+5)2 .
(3)由以上结论猜想得出:
13+23+33+…+n3=(1+2+3+…+n)2 .
故答案为:(1)=;猜想:(1+2+3+…+n)2 .
【分析】(1)通过计算判断大小.
(2)根据所给图形的面积证明(1)的判断.
(3)根据以上两个题的计算和验证结论来推导.
六、应用题
14.【答案】解:100﹣70=30(个), 因为每次操作,每堆石子的数量最多减少1个, 所以一共经过了30次操作; 因为190﹣100=90(个),200﹣100=100(个), 所以另一堆石子比原来多了90﹣100个, 经验证,只能是增加7次,减少23次, 一共增加了:17×7﹣23=96(个), 所以这堆石子的准确数是196个. 答:这堆石子的准确数是196个.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每次操作,每堆石子要么减少1个,要么增加17个;用原来每堆石子的个数减去70,可得有一堆的石子的数量减少了30 个;然后根据每次操作,每堆石子的数量最多减少1个,可得一共经过了30次操作;如果这堆石子也增加过一次的话,就要减少30+17=47(个),这样需 要经过48次操作,这与“经过不到40次这样操作”矛盾;最后根据经过30次操作后,有一堆石子数在190﹣200之间,比原来多了90﹣100个,只能 是增加7次,减少23次,一共增加了17×7﹣23=96(个)石子,所以这堆石子的准确数是196个,据此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