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C(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变量之间的关系单元测试卷C(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04 10:45: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变量间的关系》单元测试试卷C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共36分)
1. 如果两个变量 ,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则函数值 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2. 下列各曲线中不能表示 是 的函数的是
A. B.
C. D.

3. 如图,小亮在操场上玩,一段时间内沿 的路径匀速散步,能近似刻画小亮到出发点 的距离 与时间 之间关系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4. 目前,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减少,故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 滴水,每滴水约 毫升.小康同学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以测试的速度滴水,当小康离开 分钟后,水龙头滴出 毫升的水,则 与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是
A. B. C. D.

5. 下列各图能表示 是 的函数是
A. B.
C. D.

6. 我们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挂上重物后会伸长.已知一根弹簧的长度 与所挂重物的质量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重物的质量是自变量,弹簧的长度是因变量
B. 当所挂重物的质量是 时,弹簧的长度是
C. 在弹性限度内,当所挂重物的质量是 时,弹簧的长度是
D. 当不挂重物时,弹簧的长度应为

7. 已知 ,其角平分线为 ,,其角平分线为 ,则 的大小为
A. B. C. 或 D. 或

8. 如图,一只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 爬行,那么蚂蚁爬行的高度 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大致是

A. B.
C. D.

9. 甲骑摩托车从A地去 B地,乙开汽车从B地去 A地,同时出发,匀速行驶,各自到达终点后停止,设甲、乙两人间距离为 (单位:千米),甲行驶的时间为 (单位:小时),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有下列结论:
①出发 小时时,甲、乙在途中相遇;
②出发 小时时,乙比甲多行驶了 千米;
③出发 小时时,甲、乙同时到达终点;
④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一半.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A. B. C. D.

10. 在一张边长为 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上分别剪去一个边长为 的小正方形,然后将剩余部分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则使得长方体的体积最大的 的取值是
A. B. C. D.

11. 张老师买了一辆启辰R50X汽车,为了掌握车的油耗情况,在连续两次加油时做了如下工作:
(1)把油箱加满油;
(2)记录了两次加油时的累计里程(注:“累计里程”指汽车从出厂开始累计行驶的路程).以下是张老师连续两次加油时的记录:

则在这段时间内,该车每 千米平均耗油量为
A. 升 B. 升 C. 升 D. 升

12. 小华利用计算机设计了一个计算程序,输人和输出的数据如下表:那么当输人数据为 时,输出的数据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6小题;共24分)
13. 函数的表示方法有图象法、解析法和 ?.

14. 函数: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 和 ,并且对于变量 的每一个值,变量 都有 ? 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就称 是 的函数,其中 是自变量.

15. 如图 ,点 从 的顶点 出发,沿 匀速运动到点 ,图 是点 运动时,线段 的长度 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图象,其中 为曲线部分的最低点,该曲线为抛物线,则 的面积是 ?.


16. 已知线段 , 所在直线上有一点 ,若 ,则线段 的长为 ?.

17. 向平静的水面投入一枚石子,在水面激起一圈圈圆形涟漪,当半径从 变成 时,圆形的面积从 ? 变成 ? .这一变化过程中, ? 是自变量, ? 是因变量.

1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函数 和 的图象分别为直线 ,,过点 作 轴的垂线交 于点 ,过点 作 轴的垂线交 于点 ,过点 作 轴的垂线交 于点 ,过点 作 轴的垂线交 于点 ,,依次进行下去,则点 的坐标为 ?.



三、解答题(共7小题;共60分)
19. (6分)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并指出其中的常量与变量.
(1)圆的周长 与半径 的关系式;
(2)火车以 的速度行驶,它驶过的路程 和所用时间 的关系式

20. (8分)如图为一位旅行者在早晨8时从城市出发到郊外所走的路程与时间的变化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9时,10时30分,12时所走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2)他休息了多长时间?
(3)他从休息后直至到达目的地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1. (8分)下列的三个表分别给出了变量 和变量 之间的一种关系:判断 是否是 的函数,如果不是,请说出你的理由.
(1)

(2)

(3)


22. (8分) 某剧院的观众席的座位为扇形,且按下列方式设置:

(1)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当 每增加 时, 如何变化?
(2)写出座位数 与排数 之间的关系式;
(3)按照上表所示的规律,某一排可能有 个座位吗?说明你的理由.

23. (12分)问题提出:
如图,用水平线和竖直线将平面分成若干个边长为 的小正方形格子,小正方形的顶点叫格点,以格点为顶点的多边形叫格点多边形.设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 ,它各边上格点个数之和为 ,它内部格点数为 ,那么 与 , 有什么数量关系?
(1)问题探究: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采用一般问题特殊化的策略,从最简单的情形入手:
探究一:当格点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 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 与各边上的格点个数之和 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 ①,图 ②,图 ③都是 时的格点多边形, 与 , 的数量如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 时, 与 之间的关系式为 ?.
探究二:当格点多边形内部的格点数 时,格点多边形的面积 与各边上的格点个数之和 之间的数量关系.

如图 ④,图 ⑤,图 ⑥都是 时的格点多边形,请完成下表: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 时, 与 之间的关系式为 ?.
探究三:如图 ⑦,图 ⑧,图 ⑨都是 时的格点多边形,类比上述探究方法,可知当 时, 与 之间的关系式为 ?.

(2)问题解决:
综上可得,格点多边形的面积 ,与它各边上格点个数之和 ,内部格点数 之间的关系式为 ?.
(3)结论应用:
请用上面的结论计算下面图中格点多边形的面积.(写出计算过程)


24. (10分)已知 是 的函数,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下表是 与 的几组对应值.

小腾根据学习函数的经验,利用上述表格所反映出的 与 之间的变化规律,对该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腾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中,描出了以上表中各对对应值为坐标的点.根据描出的点,画出该函数的图象;

(2)根据画出的函数图象,写出:
① 对应的函数值 约为 ?;
②该函数的一条性质: ?.

25. (8分)问题情境:如图1,,,.求 度数.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 作 ,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 .

问题迁移:
(1)如图3,,点 在射线 上运动,当点 在 、 两点之间运动时,,. 、 、 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
(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 在 、 两点外侧运动时(点 与点 、 、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 、 、 间的数量关系.

答案
第一部分
1. D
2. B
3. C
4. B
5. D
6. C
7. C 【解析】当 在 内部时,如图 ①.

因为 ,其角平分线为 ,
所以 .
因为 ,其角平分线为 ,
所以 .
所以 ;
当 在 外部时,如图②,

因为 ,其角平分线为 ,
所以 .
因为 ,其角平分线为 ,
所以 .
所以 .
8. B 【解析】因为蚂蚁以均匀的速度沿台阶 爬行,
从 的过程中,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
从 的过程,高度不变,
从 的过程,高度随时间匀速上升,
从 的过程中,高度不变,
所以蚂蚁爬行的高度 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是 B.
9. B
10. C
【解析】长方体体积 ,
将 代入得:体积为 ;
将 代入得:体积为 ;
将 代入得:体积为 ;
将 代入得:体积为 ,
则 时,体积最大.
11. C 【解析】由题意可得 .
12. C 【解析】由表可知:输入数据为 时,输出数据为 , 时,输幽的数据为

第二部分
13. 列表法
14. 唯一
15.
16. 或
17. ,,半径,面积
18.
【解析】观察并发现规律:,,,,,
( 为自然数).

的坐标为 .

第三部分
19. (1) , 是常量,, 是变量.
??????(2) , 是常量,, 是变量.
20. (1) 看图可知 值:,,;
??????(2) 根据图象可得,路程没有变化,但时间在增长,故表示该旅行者在休息: 小时 分钟;
??????(3) 根据求平均速度的公式可求得 .
21. (1) 是,.
??????(2) 不是,当 时, 或 ,而函数必须是一个 值应对应一个 值.
??????(3) 是.
22. (1) 由表中数据知,当 每增加 时, 增加 .
??????(2) 由题意,得 .
??????(3) 某一排不可能有 个座位.
理由:当 时,
解得 .
故 不是整数,则某一排不可能有 个座位.
23. (1) 探究一:,
探究二:表格中填:;;关系式为 ,
探究三:.
??????(2) .
??????(3) 将 , 代入 ,得

图中格点多边形的面积为 .
24. (1) 如图即为所求.

??????(2) ① ;② 时, 随 的增大而减小(答案不唯一)
25. (1) .
理由如下:
过 作 ,交 于 点.

,,

,,

??????(2) 当 在 上运动时,;
当 在 上运动时,.
【解析】①当 在 上运动时,过 作 ,交 于 点.

,,

,,

②当 在 上运动时,过 作 ,交 于 点.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