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通过观察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认识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
(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实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认识过程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你玩过跷跷板吗? 我们欣赏一段动画,注意观察动画里的跷跷板有什么特点,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和跷跷板类似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一类机械——杠杆。
ppt展示学习目标。
(二)预习反馈,点拨质疑
(1)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形象的描述力的方法有两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杠杆的定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分组合作、探究解疑
师:ppt播放几组图片,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几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出杠杆的定义。
(1)、认识杠杆
师:根据我们的观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为杠杆下一个定义
(板书杠杆定义)
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同学间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很积极地进行交流)
生:杆秤、跷跷板、 等等
(教师再补充几个例子说明杠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
师:由此可见,杠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是我们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现在,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杠杆。
(师板书:一、认识杠杆)
师:请同学们观察撬棒的受力情况后说出使用杠杆的三要素(动力,阻力,支点)并且画出受力的示意图
(投影撬棒撬石头动画,学生画示意图,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的画法并投出)
师:分析支点,动力,阻力。引出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当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地进行点拨和引导,保证了学生探究的顺利进行]
ppt展示一些杠杆,师生共同练习画出杠杆的五个要素。
(2)、杠杆平衡状态
师:以前学过的平衡状态除了静止还有匀速直线运动,杠杆在使用时如果匀速转动也叫平衡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师:通过过学习,同学们认识了杠杆,并且知道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有力和力臂
师:现在我们让大小两个动物压翘翘板,你发现要让跷跷板快速平衡,你怎样调节最有效?
(学生积极讨论,热情高涨。)
师:谁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生一:重的物体离翘翘板近,轻的物体离翘翘板远
生二:作用在翘翘板上的力大,力臂就短,力小,力臂就长
生三:翘翘板可以看成是一个杠杆,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不同,力臂就不相同[学生参入到游戏所创设的情景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1、提出问题:通过学习和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让杠杆平衡?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带刻度的直杆、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器材)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测量量)
4、进行实验:
注意:1、使用之前应将杠杆调成水平的还是倾斜的?
ppt展示,并说明调成水平的两个用处。
2、怎样调节平衡螺母?
学生思考后回答:左低右拧;右低左拧。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四)、展示分享,点评升华
师: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目的就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杠杆平衡知识来解释问题
投影:1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能测出一头大象的重吗?
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撬动地球”,他的说法能实现吗?
[让学生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环节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五)当堂检测,达标评价
ppt展示
(六) 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杠杆的分类
由杠杆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当力不等时,对应的力臂也不等。可将杠杆分为三类:
杠杆类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臂的大小关系
L1> L2
L1< L2
L1 = L2
力的大小关系
F1 < F2
F1 > F2
F1 = F2
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
s1 > s 2
费距离
s1 < s 2
省距离
s1 = s2
分析中提出相关问题:省力、费力是谁相对谁而言?省距离、费距离的含义是什么?
举例分析:从撬棒撬石头分析费距离的含义。
所谓省距离或费距离指的是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1 ,相对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2 而言的。杠杆平衡条件说明,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如图所示,当动力作用点移动 s1 距离时,阻力作用点移动s2 距离,且s1 >s2 ,因此使用撬棒撬石头省力而费距离。
举例分析:自行车的脚踏板分析省距离的含义。
要求学生举例,并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