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材质、形态、肌理、颜色的废旧物品及各种动物形象特征,进行造型创作体验。
2、通过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形成程序严谨的操作意识。
3、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加强学生关注“动物美”、关注“废物美”、追求“艺术美”的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利用废旧材料进行设计和制作;设计具体是什么.
难点:如何让自己制作的作品“动”起来。
课前准备
教师: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示范作品。
学生:废旧纸盒、一次性旧纸杯、塑料饮料瓶等;剪刀、双面胶或胶棒、彩纸、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引发思维
1、观看《变形金刚》的视频
2、创设情境,玩玩具
3、揭示课题
二、讲设计
设计的定义
三、生活中的设计
观看图片
四、制作
1出示材料让学生进行联想。
请同学们看看老师手里的是什么?谁能设想一下,它们适合制作那些动物?为什么比较适合做这些动物呢?引导学生探究根据材质特点来制作动物。
出示示范作品——小老虎、小猪、鸵鸟
学生观察分析回答……
教师小结:看!这只胖嘟嘟的小猪就是用乒乓球做成的,老师觉得这个圆圆的乒乓球很像小猪胖胖的身体,所以根据材料的特点做了一只小猪。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只小猪身上还有什么材料?用了那些制作方法呢?
生答如:瓶盖做鼻子,乒乓球做身子……
小结:老师运用了剪和粘制作方法。
教师再出示材料、范作,深入探究根据材质特点制作动物和制作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分析,同学们知道许多废旧的材料通过想象,运用粘、插、捏、剪等方法就能制作出这么多的动物。
(2)、根据探究教师作品,学生根据自己材料的特征进行联想,它们适合做些什么动物呢?
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思考适合制作的小动物并回答。
1、作业内容
可利用多种材料的特点进行想象联想,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小动物。
2、作业要求
(1)、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剪刀不要碰到他人和自己。
(2)、保持室内卫生,把不用的废旧材料放到垃圾袋里。
(3)、可以合作完成也可以独立完成。
教师巡视指导,遇到需要帮助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做完的同学随时把作品放到前面并参观其他同学作品。
五、评价欣赏,发散思维
1、学生互评
2、学生自评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点评
六、教师总结
同学们说的做的都很好,老师看着这些创意独特的作品,觉得每个人都是未来的设计大师,生活中许多的废旧物品,经过你们的巧手制作就变成了精美的工艺品,可以看出,同学们对动物朋友都充满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但要懂得欣赏动物,还要学会保护动物。